新質生產力是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素。新時期要發揮好旅游業作為民生產業、幸福產業和經濟支柱產業的綜合帶動作用,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充分認識新質生產力對于文旅產業升級的重要作用,順應旅游產業發展規律,發展好旅游業的新質生產力。
圖/中經視覺
新質生產力加速文旅產業的現代性
新質生產力推動了現代文旅產業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強調數字化和智能化的發展趨勢,在數字時代,科技已經成為推動文化旅游產業創新和發展的主要動力。大數據、人工智能、增強現實設備等前沿科技的普及,為文旅行業高質量發展帶來了全新的經營模式。以人工智能為例,現代旅游業運用智能導覽系統、數字人技術,為游客提供精確的地圖導覽、語音解說服務,智能導覽系統可以判斷游客的實時位置并為其指引,在游客經過每個景點時為其介紹。技術創新還體現在對旅游資源的挖掘上,文旅行業可通過大數據分析游客的行為模式,把握游客需求和喜愛,發現隱藏的旅游熱點與潛在的市場需求,提前進行資源調配和營銷推廣,促進旅游產業的創新性發展。
新質生產力促進了文旅產業綠色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一種先進的生產力質態,具有高效、智能和環保的特點,不僅注重經濟效益,更注重生態環境效益,強調對地方環境的尊重與保護,力求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和諧共生。在文旅行業,傳統的旅游業往往有著資源消耗、環境污染等問題,而新質生產力的引入,通過科技創新和數字化手段,為旅游業的綠色化提供了有力支撐,實現了更加精細化的管理,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
新質生產力推動了文旅產業的多元融合。新質生產力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促進了旅游業與不同產業間的信息共享與資源整合,推動文旅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如農業、體育、教育、影視、金融等。文旅產業通過跨界合作引入新業態來拓展自身的發展空間。
新質生產力推動了文旅產業的文化發展。依靠強大的現代信息技術基礎,新質生產力不僅豐富了文化旅游的體驗形式,還提高了文化傳播的效率,使文化的傳播不再受時間與空間的束縛。作為如今文旅行業重要趨勢的“沉浸式體驗”,致力于“文”和“旅”的深度融合,游客可以通過VR設備,不用出門就能穿越歷史,參與歷史事件的重現。同時,新質生產力對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起到了推動作用。利用數字化技術對文化遺產進行高精度的記錄,避免其因自然侵蝕和人為破壞造成的消失,使更多的人認識和了解文化遺產的價值,加強公眾保護文化遺產的意識,讓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煥發新的活力。
直面新質生產力賦能文旅的系列挑戰
一是旅游同質化問題。在日益多元化的旅游市場需求面前,游客們不再僅僅滿足于走馬觀花式的觀光游覽,而是更加注重精神層面的深度滿足。在供給方面,很多旅游景點在項目開發時,在內容和形式上都采用千篇一律的方式,很難滿足旅游者深層次的需要,很多景點的設計沒有個性,造成了旅游者的體驗雷同,難以形成長久的吸引力與競爭力。比如,在我國眾多的旅游城市中,對“古鎮”資源的開發利用幾乎成為了一種普遍現象。然而,這些古鎮在開發過程中,往往忽視了各自獨特的歷史文化背景與地域特色,而是采取高度商業化的運作模式,大部分都是大同小異的商鋪與商品,被冰冷的商業氣息籠罩著的古鎮旅游變得越來越缺乏特色,這種商業化過度、同質化嚴重的古鎮旅游,失去了原有的文化魅力與吸引力,讓游客在體驗上感到單調乏味,難以形成深刻的旅游體驗。
二是旅游結構不平衡。當前,我國文旅產業結構正經歷著深刻的變革,面臨著旅游結構失衡的挑戰。一方面是旅游產業結構的失衡,以我國博物館為例,很多二三線城市的博物館都相對冷清,而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等一線城市的博物館卻是一票難求,這其中緣故不僅僅是因為經濟與文化發展水平之間的差異,還體現在科技應用之間的差異,一些一線城市把AR、3D掃描等先進技術運用到藏品展覽中,提供更為豐富與真實的文化體驗,而很多博物館缺少先進技術的支撐,不能全面地展示出其文物魅力,造成了博物館冷熱不均的現象。另一方面是旅游消費結構的失衡,隨著門票、交通和住宿等方面的成本不斷增加,游客在景點內的其他消費上變得更加節制,以海南旅游消費為例,海南旅游昂貴的交通費與住宿費造成其占比消費過高,而購物、娛樂等其他消費則顯得相對不足,盡管海南是最大的免稅島,但在購物方面的消費并未達到預期水平,由于消費結構的不均,導致整體旅游收入增長受限,影響其整體競爭力。
三是市場需求變化迅速。文旅行業作為一個充滿活力與變數的行業,其熱點和趨勢的變化迅速,這種快速迭代的特征,對文旅產業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必須具備高度的靈活性去迅速適應市場變化。同時,還需擁有強大的創新能力,以確保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始終保持領先地位。尤其是如今的游客成長于信息化時代,對旅游需求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征。對于游客而言,旅行的目的更多的是追求個性化、差異化的體驗,例如淄博、哈爾濱和天水這三大現象級的網紅城市恰好能證明這一點,每個城市都有其獨特的資源稟賦與游客產生情感共鳴,滿足游客的個性化體驗,使其城市快速“出圈”。
四是高質量文旅人才短缺。人才是第一資源,文旅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隨著文旅產業的不斷發展,對高質量文旅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這一需求的增長不僅體現在數量上,更在于對人才質量與專業素養的高標準要求。旅游業從智慧旅游平臺的構建到虛擬現實、大數據分析等技術的應用,都彰顯著新技術在提升游客體驗、創新產品服務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然而,由于相關專業教育的滯后以及人才培養體系的不完善,導致具備數字化、智能化技術能力的文旅專業人才嚴重稀缺。這既制約了文旅產業對新技術的探索和嘗試,也制約了文旅產業向更高層次、更寬領域的發展。
創新新質生產力賦能文旅的實施路徑
發揮好新質生產力對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的綜合促進作用是一項錯綜復雜且涵蓋廣泛的系統工程。這一進程并非一蹴而就,也不能單純依賴某一孤立策略或路徑,而是需要多維度的策略與方法綜合推動。
一是要深入挖掘地域文化,打造城市特色IP。旅游景點作為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項目進行規劃時必須要對城市的歷史資源、自然資源、社會資源等多方面進行深層次的調研與分析,只有全面了解城市的文化底蘊,才能明確地域文化的核心價值,進而避免同質化問題的出現。在規劃的過程中需要深入挖掘能夠體現城市獨特性的文化元素。比如,與自然資源相關聯的哈爾濱,借助豐富的冰雪資源而走紅,并著力打造四季冰雪項目,形成冰雪產業新業態,打造冰雪旅游IP。與歷史資源相關聯的西安,借助VR技術“空中看古城”、沉浸式體驗“長安十二時辰”,打造“盛唐文化”的文旅IP。在打造城市特色IP時需避免盲目跟風,確保每個城市的特色IP都是獨一無二的。在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的基礎上注重創新和差異化發展,打造具有辨識度和吸引力的城市形象,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在挖掘文化的同時,要注重與生態保護相協調,以綠色低碳為發展理念,為文化旅游產業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二是要優化旅游產業結構,實現產業鏈協調發展。一方面,要注重提升旅游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實現與先進技術的融合發展。智慧旅游正逐漸成為旅游業發展的新趨勢,旅游目的地要從自身實際出發,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先進技術的應用,循序漸進地完成數字化改革,實現文旅產業的轉型升級。另一方面,要加強產業鏈之間的銜接與合作。文旅行業所涉及的交通、住宿、餐飲、購物等行業緊密相連,共同構成了旅游產業鏈,實現產業鏈的協調發展,需要各行業之間加強溝通與合作,實現資源共享與優勢互補,例如旅游部門可以與交通運輸部門合作,為游客提供更加優化的旅游線路,使游客在旅游過程中有更多的精力在其他占比較少的行業上。同時,可以建立綜合性服務平臺,將交通、住宿、餐飲、購物等各行業的信息整合在一起,為游客提供一站式服務。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服務效率,還能提升游客的旅游體驗。
三是要精準把握市場需求,引領消費升級。在當前多樣化、個性化的消費潮流中,為了滿足不同人群、不同地區游客的不同需要,必須要構建一個健全的市場調研機制,通過大數據分析和游客反饋的方式,掌握不同人群、不同區域游客的需要,并據此制定出相應的新產品和新模式,來滿足游客多樣化的需要。加強與其他行業的跨界合作,進行文旅產業的生產與服務的創新,將其與時尚產業相結合,利用時尚雜志、社交媒體等平臺,對文化旅游活動中的時尚元素進行推廣、宣傳,以吸引時尚人士參與其中,推動文化旅游在時尚領域的應用等。
四是要加大培養高質量文旅人才力度,推動人才興旅。文旅產業的發展需要培養一批既懂文化旅游又有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加強文化旅游產業的人才隊伍建設。首先,要加強與高等院校的合作,聯合開設有關文化旅游的專業,加強實踐教學,如開展實習實訓、產教融合等,培養具有專業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的人才。其次要加強與企業的協作,大力發展職業培訓,根據文化旅游業的實際需要,進行各種職業技能培訓。從文化旅游行業的現實需要出發,進一步健全旅游業人才的激勵機制。通過建立科學的薪酬體系、完善福利制度、實施獎勵制度等鼓勵更多優秀的人才投入到文旅行業中去,為文旅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文章來源:經濟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