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遺址改造的文旅商業正在全國風靡,憑借不同于傳統商業的場景和調性,在周末尤其是節假日獲取來自各地的文旅游客流量。例如上海有GateM西岸夢中心、北京的首鋼園六工匯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而在成都,東郊記憶也是文旅商業不可忽視的代表作之一。
“北有首鋼,南有紅光”,東郊記憶前身為成都紅光電子管廠,在產業結構調整和城市更新的浪潮中,轉身為集文化、藝術、商業于一體的現代化特色街區。2023全年超900萬的入園人數;2024春節單日客流超10萬人次;今年暑期消費收入過億;十一黃金周期間接待游客超79萬人次,單日最高超過13萬人;位列成都市A級景區TOP3;線上媒體曝光量超70億...東郊記憶已經圈粉無數,成為成都非標商業的新一代流量王。
爆改工業遺址
七大場景成團出道
前身為成都紅光電子管廠的東郊記憶,聚焦“街區”,在推演中完成“成都東區音樂公園(2009年)”到“東郊記憶(2012年)”再到“東郊記憶·成都國際時尚產業園(2019年)”的蝶變。
當下,東郊記憶由一條中心街道、二十多條相互連通的小道連接室內室外空間,和外部道路相互滲透,戶外與日常彼此銜接,松弛感自然流淌,“街區、社區、園區、景區”集合共同錯落而成這個城市窗口。同時,與外圍的萬科天薈、龍湖濱江天街等商圈綁定“好友圈”,消費業態更多元,逛玩體驗更豐富。
商業更新已不再局限于場景翻新、業態置換的表征。東郊記憶捕捉外出需求,打造出展演藝術區、新文創藝術區、賽博朋克區、成都舞臺、東山Re°est、7號創意集盒和北街美食街七大區域。
每個區域緊扣著“新國潮、原創力、青年+”的主題,有自身的場域特性,合理而不雜亂,強調地緣屬性與在地文化,呈生成多層次、多樣化的商業場景。如7號樓被劃分為一個個幾十平的“小盒子”,并輔以兩個戶外生態空間,其中入駐藝術書店、創意舞蹈工作室、獨立設計師工作室、創意畫室、攝影工作室等。而成都舞臺,由2800㎡戶外廣場、225㎡室外舞臺,以及多棟圍合式建筑構成,可以舉辦大型活動成為新時尚秀場。
調整后的東郊記憶業態分布豐富,集休閑娛樂(電影院、KTV、游戲室、創意小店等)、藝術創意(工作室、畫室展覽、藝術中心等)、商務辦公(如移動無線數字音樂基地、數字音樂企業總部基地等)、酒店住宿于一體,滿足不同人群對音樂、潮流、時尚的需求,打造了一個融合文化、商業、旅游的全新業態。
本土潮流為特色
融入主理人生態
東郊記憶以國潮文化內核和首店消費熱力為牽引,試圖化“流量”為“留量”。根據《2023年度成都首店經濟發展報告》顯示,2023年選擇入駐街區的首店占比從往年的28%增長至57%。其中,東郊記憶成為首店爭選的入駐地之一,2023年共吸引全國首店7家、西南首店7家、成都首店30余家。
如成都街頭潮牌品牌1807CORP、時髦辣妹潮牌西南首店Brandy Melville(BM)、辣妹裝品牌ARISEISM全國首店、成都本土潮牌DON'FALL首家實體店、帝視特中國內地首館——ARTE全沉浸式美術館、全國首家漢服主題餐飲藝術空間——蜀宴賦...占據年輕人的視野,組成一片完整的青年潮流商圈“拼圖”。
項目集結了一批年輕的主理人們,以古著買手店、潮玩品類、餐飲業態為主,如麥老板古著屋、DUOJI MART等各類品牌在地汲取創意,融入成都特色文化元素,將店鋪打造成“非標”的秀場,豐富人文感和生活場景表達。
“更新”為常態
緊握青年風向標
隨著Z世代逐步成為主要消費客群,我們觀察到項目正在向圈層文化、精神主義、體驗社交的方向進行轉化成為升級主線。東郊記憶以文化為抓手,把產業園區、文化演出空間、商業園區融為一體,探出一條適合本土文化的新路。
打造IP,抓住城市流量密碼
塔樓、隧道、飛機、成都墻……煙囪舊瓦之間,傳承與新潮并行。東郊記憶挖掘全新IP,讓建筑本身承載的公共記憶活態留存,古老的工業遺址成為高質量消費的文旅支撐。
據數據,在今年暑期,園區客流同比增長51%,其中外地人占比約40%,45歲以下的年輕游客超過65%。新商業之家探訪當日,不少游客在園區內街拍,有賽博朋克藝術街區、成都墻、火車頭、五月天大人偶、巨型百事可樂罐等打卡點,工業舊廠的自然、人文與藝術價值也在無限放大。
展覽、音樂連番不停,餐飲業態服務升級
串聯南大門和火車頭廣場的火車頭市集、東山Re°est游幕露營生活節、國家地理經典影像大展、世界頂級數字藝術展ARTE全沉浸式美術館,中國內地首館、全民級科幻盛宴三體沉浸式藝術展、舉辦萌寵運動會等等……聽音樂、逛集市、看展、社交,東郊記憶運營團隊從聽、觸、嗅、視等五感中打造多種消費場景,滿足青年群體肆意綻放的鮮活生命力。
園區內共有30多處音樂演藝載體空間,如CGT48星夢劇院、音樂眾創空間、東區超級音樂現場、福館FULL HOUSE等,3年來舉辦近2000場次的活動。每周更新的文化展演信息將以2層樓高的巨幅海報形式掛在廠房外墻上吸引注意力。
據統計,東郊記憶目前擁有100余家餐飲,主要聚集在北街美食區與成都舞臺區域,有小吃美食、老字號川菜、異域料理等等,小而精的消費場景受到熱捧,如集樂舞演繹、光影藝術、餐飲體驗于一體的原創漢文化餐秀品牌蜀宴賦獲得較高熱度。
新商業之家還注意到,東郊記憶在消費者體驗上也下足功夫,“東郊記憶服務島”為游客提供物品/行李存放、無人講解、充電寶租賃等服務;以數字化設備提升衛生間區域的體驗,能夠清晰顯示空位數量。
結 語
在商業進入存量時代、大資管的時代背景之下,城市更新將是永存的課題,東郊記憶作為老舊工業區改造綜合性新型消費載體的代表,或會是市場中一種流行趨勢。其中,提供多元的情緒價值、意義消費和社交空間,將城市文化輸出、生活方式表達年輕化,或是東郊記憶紅火出圈的“流量密碼”。
文章來源:新商業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