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的城市產業結構
來源:網絡 作者:網絡 時間:2016-04-18
本站訊 上周(4月11日至4月15日)共有3家來自全國各地的開發商,通過各種渠道向飆馬尋求項目合作。
尋求服務的項目是:來自河北保定的總建面15萬方的裝飾家居廣場項目,需做業態調整,尋求專業公司提供幫助;來自江西高安的某大型產業地產項目,尋求全方位的服務;來自江蘇揚州的總建面65萬方的某大型一站式商貿物流中心項目,需要專業公司提供銷售代理服務。
在確定城市定位和多元化的經濟結構時,必須從區域的角度出發。在中國,近年來出現了區域規劃或區域合作的勢頭,例如長三角區域、珠三角區域及泛珠三角的區域合作等。然而中國加強區域合作的動力,更多是為了增加區域內主要經濟中心的經濟競爭力,而較少為了區域內部的均衡發展,也缺乏強大的經濟手段支持。這樣的區域規劃和歐洲的區域規劃有著相當大的不同,一些地理學者把歐洲規劃的理論和實踐套用到中國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一般而言,在一個經濟區域里,往往出現一組合作伙伴,即有一個中心城市作為生產服務的現代服務業中心,加上周圍一批制造業基地,兩者相互支持。在大區域中,也許可能有幾個層次的服務業中心城市,各自為一批制造業基地服務,但是最重要的中心仍然是全國性的經濟中心大城市,例如香港、上海、北京。這些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的經濟結構以現代服務業為主、兼有制造業,其發展方向是國際性的區域經濟中心或準全球城市。其他大部分中國城市則應該建立更加廣泛的多元化經濟基礎,包括傳統制造業、現代制造業、傳統服務業、現代服務業即“四輪驅動”的經濟結構。發展傳統制造業和傳統服務制造業則更多是為了提供GDP和引導未來經濟發展的方向。
多元的城市產業結構,同時也意味著傳統產業與現代產業同樣重要。城市的經濟發展應該為增長(效率)和就業(公平)的平衡而努力,即同時考慮“調配資源、促進生產”和“分享成果、分擔成本”兩方面,而不僅僅是通過規劃來實現經濟增長。所以在規劃產業結構時,高就業率的傳統產業和高附加值的現代產業同樣重要。高附加值的現代產業制造GDP,以滿足經濟增長;高就業率的傳統產業創造就業崗位,以減少社會問題。
一個值得借鑒的經濟轉型實例就是芝加哥。芝加哥只有9.2%的就業崗位是制造業,其他90%都是服務業(其中包括占就業人口11%的政府機關工作人員)。在制造業中,占主要地位的是傳統的食品加工(屠宰及谷物加工)、印刷業和金屬加工業,它們三者占了工業就業崗位的44%。這3個行業都不是高科技,而所謂的高科技行業如電子產品,只占工業就業的6.3%。同時,芝加哥致力引進新興高科技工業中的研究、開發、管理部門,但不是整個生產基地。其原因是芝加哥有質量優良的高等學校如芝加哥大學、西北大學、伊利諾斯((芝加哥)大學、伊利諾斯理工學院等,吸引研究、開發、管理部門有利于發揮這些院校作為“知識性經濟基地”的優勢,而芝加哥普通勞動力的素質則不一定具有優勢,較難和其他城市競爭。2004年度芝加哥市(人口約290萬)的GDP為1460億美元,人均約5萬美元。但是傳統工業對于GDP的貢獻并不突出,這些勞動力密集型的工業主要解決就業問題,特別是像芝加哥這樣的大城市,由于外國移民多,造成就業人口的平均教育程度不高,保持勞力密集產業可以緩解就業壓力。城市規劃是體現“就業和增長平衡”理念的重要工具。在用地布局時,對于傳統產業用地應該有一定的保留。例如,為了防止傳統工業用地被轉化成其他用地,芝加哥規劃局建立了土地儲備銀行,由政府出面收購傳統工業用地周圍的私人土地,以便供未來大型工業項目使用。并且在區劃法規中規定,不經特別批準,禁止把傳統工業用地轉換成其他用地。特別是注意保護位于工人集中居住區附近的工業用地,對那里的傳統工業進行更新,并引進新工業,目的是減少工人上下班的距離,減少城市交通量。
文章部分內容源自《中國產業園區研究與規劃設計》,圖片源自網絡,如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