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之光——萬達夜景照明解析
來源:商業規劃研究院總工辦 作者:商業規劃研究院總工辦 時間:2014-06-19
核心提示:萬達夜景照明自2000年開始,建設意識國內地產領先,歷時過程不僅契合了中國的城市夜景發展史,也為整個照明行業的技術進步、理念引導起到了強力的推進作用。

“全球商業地產行業的龍頭”是萬達集團留給人們最為深刻的品牌印象,回顧夜景照明的歷史,也恰恰是從商業需求中衍生出來。自古以來,商業活動在夜間的聚集就是自發的行為需求,從熙熙攘攘的古代夜市,演變到各個城市自發型的夜市照明,直至今天的城市建設中的主導式商業照明,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
萬達夜景照明自2000年開始,建設意識國內地產領先,歷時過程不僅契合了中國的城市夜景發展史,也為整個照明行業的技術進步、理念引導起到了強力的推進作用。
1萬達夜景照明品牌
1) 夜景照明從商業需求衍生而來
夜景照明早期被社會各界稱為:燈光。這是有淵源的,“燈”的演化分支,來源于古代元宵賞燈,逐步演變成為現在節日、慶典活動的臨時、裝飾性照明。“光”的這一分支由古代夜市文化發展而來,形成了今天的夜景照明,即我們所說的固定照明。
古代夜市 自發式夜市照明 主導式商業照明
在古代只有火光源如此局限的條件下,夜市的局面都可以達到“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如要鬧去處,通曉不絕”(《東京夢華錄》記載)。足以證明,商業活動在夜間的聚集是自然、自發的行為需求;是夜間城市有機體中最為旺盛的部分。在各大城市商業照明都是最早建設的夜景項目,如1989年外灘同期建設的上海南京路商業街照明,1998年北京王府井商業街照明。在今天的國際化都市中,城市商業照明依然是最持續活躍的代表性窗口。
城市商業照明是國際都市中持續活躍的代表性窗口
商業照明這十多年,水到渠成的繁茂態勢,并非是文藝的、或偶然的事件;它與光源技術的進步和應用是密切、雙向的推動。2002年到2012年十年,傳統光源產品產量保持高速增長,對應的是國際商業建筑、公共建筑泛光照明;2011~現在的3年內,LED產品超高速增長,對應的是全球大量商業建筑媒體立面以及群體城市建筑的聯動場景。
2) 萬達對國內商業照明的推力
萬達夜景的時間歷程與國內夜景照明建設的大步調,是非常契合的,建設意識非常早,從2000年開始,歷經14年,對國內夜景理念的引導、以及照明技術的應用都具有強力促動作用,占據以上所提光源應用數據的重要份額。萬達夜景近三年的數據:工程金額每年超過 4億元;照明設計金額每年超過 3千萬元。數據是提供理解“商業之光”的基礎訊息,也是萬達夜景對國內商業照明發展推力的一項記載。
3)萬達商業夜景照明品牌的樹立
在十幾年的發展過程中,萬達夜景品牌逐步建立,回顧總結為五個階段:
l 初始化階段:2000-2005年,采用簡單的泛光照明,輪廓勾邊,設計施工一體化,效果是簡單的亮起來,與國內最初的照明建設同步形態。
l 規范化階段:2005-2011年,照明專業管控出現,設計、施工分離,并建立供方、燈具、工程庫,制定照明設計任務書。這時候的效果開始呈現混合方式,已經露出照明技術領先的端倪。
l 標準化階段:從2011年開始,照明專業管控所正式成立,進入對快速度、高數量夜景項目標準管控的階段;技術標準體系逐步建立,標準化管理——計劃模塊也同期保障各個專業的綜合進度。伴隨項目實踐,技術標準不斷修訂、完善。在標準化的體系支撐下,萬達廣場產品,包括夜景才得以快速、全面地在全國城市推進。夜景照明風格形成了萬達印象特征:沒有暗區的商業裙樓,高亮度的入口立面,色彩飽和、動態吸引等。
標準化階段萬達廣場夜景
l 新媒體階段:標準化的實踐支撐,推進萬達夜景進入第4階段——新媒體時代。建筑表皮與光的融合成為媒體視覺藝術,比如漢街萬達、到長沙開福萬達的3D燈光秀,可以說,不僅全面推進了LED技術的應用,也成為國內媒體立面主導。
此時,萬達夜景品牌印象深刻:標準管控,媒體立面,動、炫、亮。在這個新媒體階段,值得慶賀的是:就在6月5號,萬達武漢漢街項目于美國領取2014第31屆 IALD照明卓越獎,為新媒體時代的萬達夜景品牌樹立了里程碑。但這又是一次里程的開始。“不斷地創新”是萬達的工作方式,接下來,萬達夜景品牌如何打造?
新媒體階段萬達廣場夜景
l 國際化階段:“國際萬達”作為核心愿景,指引萬達夜景品牌從媒體立面的里程碑再次出發,“深度挖掘媒體視覺”依然會是一張王牌,更深入地延伸到公眾參與、商業藝術、為大眾提供體驗式夜景,緊跟體驗式商業的步調。“建筑特征的詮釋”會是回歸本質的照明之路;讓建筑創作理念在夜間價值得以延續。“節能典范的樹立”也會是萬達夜景創新之路。萬達夜景品牌沒有止步,堅持品質、多元、創新,樹立國際萬達,是未來方向。
國際化階段萬達夜景品牌堅持品質、多元、創新
2 萬達夜景照明有效管控
眾所周知,萬達項目管控是快速、高效,下面對于有效管控的介紹,是項目實施的保障的干貨。
1) 管控范圍包括:效果實現、技術支持、工程協調。
效果實現,落實在夜景照明方案確定的模塊節點,包括方案招標、中期輔導,定標等工作環節。同樣,第二步,技術支持也落實在多項模塊節點。在這些節點過程中,照明所專業負責人是與設計單位肩并肩前行,進行密切指導的。同時,院內定期舉行供方培訓,將萬達夜景標準體系不斷的灌輸到供方的團隊。培訓的全面性、深度、是不斷優化的。因為,幫助設計供方,就是幫助自己,就是共同幫助萬達夜景的進步。第三步,管控范圍中的工程協調是貫穿項目始終的。包括建筑、幕墻、機電、立面多方、成本部、項目公司、施工方、設計方、商管等等的協調工作。
一個好的結果,綜合管控是“保駕護航”的強大力量。漢街萬達媒體立面帶來驚艷視覺,一是矩陣規模,二是圖底關系。86000個視覺像素,有景深的雙層光感的控制配合,這項挑戰性視覺表皮得以落地、成功,尤其是在緊迫的時間節點下,是萬達模式的綜合管控,才能夠實現。
漢街萬達雙層媒體立面塑造媒體視覺藝術
2) 管控要點:安全、成本、計劃、品質
了解了管控范圍,還要掌握管控的要點。
安全,是重中之重。從任務書、設計說明、管控要點、安全專篇等各個技術環節都在規范設計安全。計劃、成本、品質也各自有對應的管控動作、技術標準來規范及引導。
3) 關鍵環節:磨合——契合——創新——精品
鑒于目前萬達建設項目數量的龐大需求,很多設計單位是新供方,在第一次合作,要適應萬達的速度、執行力,以及首次來熟悉這些綜合標準,的確是一項挑戰的工作,是一次磨合。一回生兩回熟,有些單位在熟悉了模塊節點、標準管控之后,會迅速建立內部管理方法,形成契合。契合的速度取決于設計團隊的悟性,以及對于管理的傳達。繼續合作,因為萬達追求持續創新、不斷的自我修訂,這由開拓境外項目、文旅項目、建立信息化管理,所有廣場設立慧云系統等都可以看得到。在這樣追求創新的大平臺上,設計單位用心會找到創新點,不去找,也許會落伍。2011年,萬達提出品質提升,三年提升的效果非常顯著。2014年,萬達提出永遠品質年。堅持品質的理念下,設計方可能每一次合作都是一次精品創作的機會。
3 萬達夜景照明對“精品”的理解
1) 精品=/奢侈品
適度、適合的光體現建筑、尊重環境并服務需求
不是追求重金打造、布滿了燈具就能獲得精品。這里以過去在清華同衡的案例來說明,很多照明案例,花費很精簡,適度、適合的光來體現建筑、尊重環境并服務大眾,就是精品照明。如面向天津海河的中糧體驗中心,照明選用藍綠白芯片,而不是RGB,獲得了青玉顏色緩緩的水流效果,以展示建筑雙層彩釉肌理微妙的質感與海河的呼應。常州書畫院,2款燈具、極其簡約的手法,即可渲出書畫建筑的氣質。處于百子灣鬧市中的旬會所,純凈的光實現了會所想給人心靈靜謐的初衷。萬達的夜景,也逐漸在詮釋建筑自身的特征,審美,環境的融合,大眾活動的需求等。比如集美萬達,建筑與夜景都尊重與周邊大學環境的協調與融合。
萬達夜景詮釋建筑自身的特征審美、環境的融合、大眾活動的需求
2) 精品≠產品
萬達夜景的設計,并非合格就是實現,很多設計單位投了很多次標,沒有中,非常疑惑。如果只是滿足了成本、承諾了安全、跟上了計劃,那只能是一件合格產品。若缺乏了品質追求,設計沒有理解建筑特征、沒有傳達文化寓意、沒有為公眾視覺審美去創作,也沒有對節能持續的考量,那只能“不中標”。
因此,精品是參與其中多方的合力,是珍惜每一次合作的機遇,是優質資源匯集并追求卓越,才能實現的結果。
最后,筆者引用王澍的經典名言“中國建筑的未來沒有拋棄它的過去。”正因為他始終堅持本土文化,詮釋中國的過去與未來,才成為首位獲得普利茲克建筑獎的中國建筑師。
回顧商業之光,萬達的夜景,既傳承于東方商業的大眾審美與心理需求,推進照明新技術的革新與應用,又在“中國夢”的感召下,堅持國際化方向的引領。歸納為:“源于夜市文化的熱鬧過去,秀出媒體時代的時尚當下,并堅持品質與創新的未來”。
本文來自萬達商業規劃研究院總工辦,如若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