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園區開發模式及關鍵要素
來源:贏商網 作者:贏商網 時間:2014-10-16
核心提示:高科技園區是工業園區進化的必然趨勢,隨著產業結構的高度化,工業園區從單純的大批量物資生產基地,進化為較為精練的、高附加值產品的生產基地,是一種始于內部的質的進化。

世界上的主要國家,包括美、英、德、日以及中國等國,為了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工業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相繼建立了不同類型的工業園區。
隨著工業園區的發展,各發達國家開始重視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工業園區也逐步進入了第二個階段,即轉向科技園區。其目標和功能,也轉向了注重扶持區內企業的研究與技術開發能力。隨之而來的是,大學、研究機構的科研與產業活動的密切協作,就在這些國家的科技園區迅速開展起來。如60年代以美國硅谷為代表的研究園區、波士頓附近的128高速公路經濟地帶、英國70年代以劍橋科技園區為代表的科技園區,大學開始作為主體來參與,對研究成果在這些園區的產業化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工業地產正在逐漸成為中國房地產開發的熱點領域
產業園區正從加工制造業向現代服務業快速轉變
利用工業項目進行住宅開發的過程中,國內存在三種主要的工業地產開發模式。
工業園區產品線開發模式
成功要素一:區位優勢能夠為產業新區開發起步提供助力,成功的新區多臨近空港或海港
案例:新加坡裕廊工業區具有海港優勢
• 位于新加坡島西南部濱海地帶,距離市區約10公里,面積約70平方公里;
• 具有建設現代化工業區的自然地理條件,和海陸空交通條件。
成功要素二:依托核心產業或大學科研基地是產業新區持續開發的主要動力
案例:臺灣新竹科技園,毗鄰大學城
•卓越的研究環境是奠定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發展的重要基石,名列臺灣理工科系前三名的清華大學與交通大學就緊鄰,兩所大學的學生總數共兩萬名,其中半數為研究生;
•臺灣最重要的產業研究所—工業技術研究院亦坐落于園內,目前科學園區里有40家以上的公司為工研院的衍生公司。
成功要素三:產業新城打造宜居環境,進行產業復合化是新城持續繁榮的保證
產業新城的運作要求較高的產業運營能力和較強的資金承受能力,高門檻導致只有少部分開發商具備開發條件。
總結
工業地產開發應以能夠形成產品線為前提,培養種子業務,城市核心創意產業綜合體產品線符合戰略方向。
首先,創意產業園是產業地產中較容易切入的方向。
其次,舊改和城市規劃控地有效提高了創意產業門檻,屏蔽潛在競爭對手,招商地產在舊改和城規方面有操作經驗。
第三,通過運營增值,不僅能夠增強周邊土地溢價,并能為招商地產提升企業品牌價值。
第四,核心地段居住用地開發周期短,并容易形成高端產品線,形成招商產品線系列搭配。
本文來自贏商網,如若牽涉版權問題請與管理員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