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產業是石油化學工業的簡稱,一般是指以石油和天然氣為原料的化學工業。石化產業橫跨能源采掘加工和原材料制造兩大工業門類,石化產品諸多,包括汽油、液化氣(LPG)、乙烯、瀝青、石油焦、化肥等,對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等影響廣泛,是保障民生的基礎性產業與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1959年大慶油田的發現標志著新中國石化產業的起步,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初,北京、上海、遼陽、天津等地從國外集中引進大型成套石化裝置,學習先進技術,逐步形成基本完整的石化產業體系。及至2010年,我國成為世界石化大國,石化產業規模迅速擴大,同時,石化產業開始尋求高質量發展,走上轉型升級之路。
石化產業鏈分析
從石化產業鏈來分析,上游主要是原油的煉制,中游是基本化工原料,下游即為精細化工。
01
石化產業鏈上游
石化產業鏈上游主要是原油的煉制。將原油經過減壓蒸餾、催化重整、加氫裂化等工藝過程,一是生產出汽油、煤油、液化氣、硫磺、瀝青等產品,二是直接以原油制取乙烯、丙烯等基本化工原料。
圖一 石化產業的上游
02
石化產業鏈中游
石化產業鏈中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對原料油和氣(如石腦油等)進行裂解,生成以乙烯、丙烯、丁烯為代表的烯烴,以苯、甲苯、二甲苯為代表的芳烴,以及乙二醇等其他基本化工原料;第二個部分是利用上述烯烴、芳烴等基本化工原料,生產多種有機化工原料及三大合成材料 。
圖二 石化產業的中游
03
石化產業鏈下游
石化產業鏈下游即為精細化工領域,通過對有機化工原料進行深加工,得到更多品種的化工產品。這類化工產品往往處于產業鏈的高端環節,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與產品附加值。產品主要包括農藥、涂料、助劑、感光材料、化學試劑、添加劑等。
我國石化產業發展現狀
01
石化行業利潤空間逐步縮小
2019年,受全球市場動蕩、宏觀經濟下行壓力的影響,我國石化行業利潤空間逐步縮小,規上企業營業收入12.27萬億元,同比增長1.3%;利潤總額6683.7億元,同比下降14.9%,利潤總額下降明顯。2020年新冠疫情突如其來,受全球石油需求量大減等因素影響,我國石化行業遭受較大沖擊,上半年營業收入為5.07萬億元,同比下降11.9%;利潤總額為1416.1億元,同比下降超過50%。
圖三 2019年我國石化行業經營情況
02
石化產業集聚態勢明顯
早在2016年發布的《關于石化產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中,就有強調新建煉化項目全部進入石化基地,新建化工項目全部進入化工園區。梳理我國石化基地或石化園區的布局情況即可以了解我國石化產業分布情況。我國石化產業已經形成東部沿海的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三個產業聚集性較高的地區。從新建石化基地布局來看,我國規劃的大連長興島、河北曹妃甸、江蘇連云港、浙江寧波、上海漕涇、廣東惠州和福建古雷等七大石化產業基地均于沿海重點布局,其中三個落子長三角區域;從高質量發展的石化園區分布情況看,我國2020年化工園區30強中(共31個園區),有25個園區位于東部沿海地區,相比2019年增加2個園區。
進一步梳理我國石化產業三大高度集聚區,發現長三角地區不僅是石化產業最為聚集的地區,更是石化產業最先進入高質量發展的地區。2020化工園區30強中排名前五的園區均位于長三角地區(除并列第一的惠州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另外從整體來看,長三角地區有14家園區名列2020中國化工園區30強,占我國化工園區的半壁江山。
03
石化產業結構失衡
我國石化產業呈現“低端產品過剩、中高端產品缺口大”的局面。從低端產品來看,在“十三五”期間,我國大型煉油產能投產潮興起,千萬噸級煉廠增到28座,煉廠平均規模提升到600萬噸/年,成品油產能快速增長。及至2019年,我國成品油產量遠超消費量,供過于求,煉油行業整體呈現過剩局面,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更是使得成品油需求量急劇下降,供需矛盾更顯突出。而在“十四五”期間,新一批煉油項目,比如連云港盛虹煉化一體化項目、惠州埃克森美孚化工綜合體項目等逐漸投產,將進一步加劇煉油產能過剩。與煉油相反的是,我國中高端產品缺口大,對外依存度非常高。以合成材料為例,2019年我國合成材料凈進口4100.9萬噸,同比增長9.3%,其中合成樹脂進口量為3366.8萬噸,同比增長12.4%。
我國石化產業未來發展趨勢
01
產業高端化
我國石化產業亟需打破“低端產品過剩、中高端產品缺口大”的困境,由此就需要推動石化產業的高端化發展,即通過不斷進行科技創新,向產業鏈高端延伸,提高石化產品的科技含量與產品附加值,實現石化產業的提質增效與轉型升級。我國石化產業的高端化發展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向煉化一體化集成發展。將煉油裝置與制乙烯、制芳烴等多種裝置相結合,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從生產低附加值的成品油到生產高附加值的化工原料及化工產品;二是重點發展高端化工產品。可以圍繞航空航天、生物醫藥、智能制造等行業對高端化工產品的需求,加大資金投入,不斷深入創新研究,突破關鍵技術,向產業高端化轉型升級。比如可以大力發展化工新材料,重點發展高端聚烯烴、工程塑料、聚氨酯、氟硅材料、高性能橡膠、高性能纖維、功能性膜材料和電子化學品等。
02
產業集群化
世界石化產業均朝著規模化、集群化、基地化的方向發展,以此形成規模效應,提升產業競爭力,比如世界一流石化產業基地——新加坡的裕廊島、美國的墨西哥灣等。石化產業的集群化,一是將石化產業及相關產業集中于某一區域,不斷提高石化產業關聯度,對照石化產業鏈,做好“補鏈”和“增鏈”,讓一家企業的產品成為另一家企業的原料,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發展,從而實現部分石化產品在集群內的流通;二是實現集群內的石化產業規模化發展,集聚一批石化行業的龍頭企業,培育一批高精尖企業,擴大石化產業規模,形成規模效益。
03
綠色低碳化
2020年中央工作經濟會議提出,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碳達峰碳中和將是我國未來一段時間社會經濟發展最為重要的目標之一。在《石油和化學工業“十四五”發展指南》中也指出,我國石化產業未來將以綠色低碳為重點。作為污染最嚴重的行業之一,石化產業的綠色低碳化發展是大勢所趨。石化產業的綠色低碳化發展,一是原料的輕質化發展,即不斷進行原料優化,從石腦油向以輕烴、石油氣、天然氣等氣體資源方向轉變,從而可以降低能耗、減少污染;二是石化產業的循環化發展,推進企業間、行業間、產業間共生耦合,實施循環化改造,實現能源梯級利用、水資源循環利用、廢物交換利用等,形成循環化產業體系。
04
風險管控嚴格化
石化產業的風險程度較高,其生產過程中,涉及到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多為易燃物質、高毒和劇毒物質、腐蝕性物質等,這些物質的危險性都較大,一旦泄露,將會造成火災、爆炸等災難性事故。甚至因為石化生產裝置的大型化特征,其事故等級往往較高。因此,石化產業的風險管控需求較其他產業更大,需要更加規范化和嚴格化的管控體系。可以從主觀和客觀兩方面來管控風險,在客觀方面,落實到生產設備、風險監控系統、應急處置設施等硬件設施的防控;在主觀方面,則落實到管控制度保障、人員風險管控意識、聯防聯控工作機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