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文旅項目就是一個大規模的燒錢產業”,其實,這要看大家怎么看待這個問題。從經營的角度看,一般都是短期內看不到收獲;但要是從長遠看,文旅項目是一個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兒,任何時候開始做都是對的、也是必須的;要是從業務模式上看,目前主要是"旅游+文化";要是從角色分配上看,文化是魂,旅游是形式。
旅游本身就是一個鏈條長的產業,要是旅游+N就會變得更長。雖然長鏈條與廣消費,必然會造就大產業,但同時也會要求參與的人要根據自己的能力做好精準定位,這才是文旅大行業里的生存基本法則。
從投資層面看,市場分層
比如,央企占有著優質的旅游資源以及投資著大型的綜合項目;大型民企以打造旅游目的地、體驗娛樂、地產變現收回投資為主;社會中小資本以單個小體量項目、刺激、網紅等項目為主,交通大都不怎么便利,多數運營起來都較為艱難。
從人才角度看,運營差別大
任正非曾說過,人才是用錢"砸"出來的。投資本就捉襟見肘的項目,自然吸引不來高端人才。再有區位的劣勢,這也阻礙了人才流向。所以會陷入不良循環中,要突圍也只有解決此"痛點"。
從競爭狀態看,同質化逼著走精準化
文旅行業大,必然同行就會多,這是常態。旅游的發展,本來就是資源型的業態,資源分散投資也就分區域化,所以,同質化是不可避免的。
只有文化產業的融入,把IP當成重點運營,項目的個性特征才會越來越鮮明,講好故事、做好文創,其生命力會越來越強。也就是說精準是基礎,內容是產品,服務是保障,持續是機制。
變化的環境,進步的科技,變化的消費行為,進步的運營效率,會帶來底層邏輯的改變,所以行業內的學習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強化自己的認知,才可以抓住游客的心理和產品內核,才可以在項目投資與運營中有的放矢。
從認知的角度看,要多學習
有些文旅項目的從業者,一上來就想把項目做大,可到頭來項目還是飄著,其實文旅項目的本身就是N+N的行業,不管你想怎么做,但最好先要有學習的心態,再結合自己的實際進行甄別與使用,最后一定是持續的學習+實踐總結出自己的方法論。
總結
文旅項目燒不燒錢不能一概而論,從整個產業鏈來看,政策的導向影響到投資,投資又會對經營提出更高的要求,高要求的運營必然要求更好地服務好顧客,這是一種良性循環。
但要切記,要想做好文旅項目,好的創意才是吸引海量客流的法寶!一定要多學多看,做到活學活用。
文章來源:莊主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