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的暑期旅游市場,如同天氣一樣火熱,尤其是北京、新疆等地甚至出現了服務供需失衡的情況。北京多家旅行社負責人表示由于多家景點依然采取限流策略,致使業務重點都是在搶票,有的被迫陷入了“做黃牛”的業務境地,有的則變身“搶票機器”,服務承載力方面,疫情三年致使大量旅行社從業人員流失,面對需求急速上升的市場,北京“一導難求”,以前500元每天的導游工資,現在拿出日薪1500元的預算,竟然找不到可以帶團的導游,精通北京文史且經驗豐富的導游日薪飆至了2500元,其他各地導游紛紛涌入北京“救場”。
一派繁榮景象之下,旅行社行業應該是迎來振奮的時刻,可多位從業者的心態卻非如此,并紛紛表示苦等了三年迎來的是工作更累更難干,利潤更少更難賺。
事實上,國內文旅產業在復蘇的路上正在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坎坷,產業結構、產業布局、產業組織,以及消費結構均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表面上看似一如往常的的背后,實際上正在經歷著一場變革。
俗話說“拿著舊地圖,找不到新大陸”。快速理解行業的變化非常重要,這樣才能更敏銳的洞察未來,調整戰略,抓住新機遇。當前的文旅企業,特別是旅行社需要變革思維。變革的背后是“創新”和“資源基礎”兩大磐石。我們需要分三步走來重新思考產業及自身發展趨勢。第一,識別變化信號,發現行業新機會。第二,分析競爭情況,從三個維度判斷公司的優勢和劣勢。第三,評估戰略選擇,再次理解公司決策到底是對是錯。
第一步:識別變化信號,發現行業新機會
所謂的新機會,往往來源于創新。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切入點來思考創新:第一,瞄準非顧客,找到創造新市場的顛覆式創新機會。比如,因出境旅游的大幅收縮,國內文旅企業有機會獲得一大批原來對于自身來講的非顧客群體,他們原來是不消費你產品的人,但是現在能否為他們的需求設計出新產品和新服務,就是一個創造新市場的機會,利用好這一窗口期,算得上是把握住了一次歷史性的機遇。
第二,向上看,瞄準那些還沒有被充分滿足的顧客,提供改進的產品及服務,趨于提升用戶體驗或消費價值的高端維持性創新。這兩年有很多文旅企業和研究機構都提到的旅游六要素從“吃、住、行、游、購、娛”升級為“商、養、學、閑、情、奇”,就是這一創新思路的最好例證,從“旅游+”到“+旅游”,這一轉變的根本性底層邏輯是文旅企業需要深思的。
第三,向下看,瞄準那些看重價格或是被過分滿足的顧客,嘗試低端破壞性創新。乍一看這個思路有點不對勁,什么叫“低端破壞性”?這可不是讓你去打價格戰,或是以次充好,而是準確評估顧客需求,合理配置資源并進一步優化成本和體驗。例如,亞朵酒店的經營,就是這一創新思路的最佳實踐。和常規五星級酒店相比,亞朵把顧客能摸的到、用的上的地方,例如床品、枕頭、香氛等全部追加成本提升了體驗,瞄準商旅顧客需求,例如早餐提早至5點開始,增加宵夜,以滿足商旅顧客的早出晚至,砍掉其他那些可有可無的成本和服務后,致使酒店價格在五星級商旅顧客群體中非常有競爭力,事實上普通五星級酒店的很多設施和服務,對于商旅顧客群體來說就是過分滿足的。
第二步:分析競爭情況,準確判斷優劣勢
不確定因素越多,就越需要清楚地知道自身和競爭對手的優劣勢,那如何來快速預判呢?你需要觀察三個維度,分別是資源、程序和價值觀。資源,就是可以購買或出售的資產。程序,是指公司生產產品或服務和經營的商業模式。而價值觀,是指分配資源時所依據的標準。需要說明的是,這里的價值觀不是在公司文化倫理道德上接受和弘揚的東西,而是公司分配資源或讓員工在做出選擇時所使用的評價標準,是純商業角度的“公司價值觀”。
先說資源,自身擁有多少資源不重要,關鍵在于能利用到多少資源。在疫后新市場崛起的當前階段,原來的資源構成對于當前和未來而言,依然是優勢資源嗎?這需要引發自己的深入思考。
再說說公司運行程序,即商業模式。例如,隨著自媒體內容的不斷豐富,你的顧客依然會認可你所傳遞的消費認知嗎?經營模式就是你一直在反復做一件什么事。例如,蘋果公司需要的是不斷開發新產品賣給消費者,而寶潔公司需要開發的是營銷方案,而不斷占領用戶心智。原來的旅行社主要是打包旅游產品再加上一些服務,根據價值度從低向高,自身的定位從代理商到服務商不等,而從今往后,這樣的定位可能就很難做了。因為即使你是服務商,但面對的競爭對手也已經跨界了,所以未來很有可能旅行社就會變成了一家目的地體驗中心。
有了資源和程序的深入思考依然還不夠,價值觀,才是指導一家企業分配資源、建立程序的東西。為什么選擇做這個而不是那個?為什么董事會批準這個預算而不是那個?這些都是決策的根源。所以,在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需要重新客觀、深刻地分析競爭環境,判斷出行業,以及自身在行業中的優勢和劣勢。這是變革非常必要且要扎實完成的第二步。
第三步:評估戰略選擇,再次理解企業決策
我們可以把行業競爭分為兩類,一類是進入者,是希望搶占更多市場份額的小企業;另一類是在位者,也就是行業老大。兩類公司的博弈通常有三個階段,分別是:第一,進入者的準備階段;第二,進入者正式和在位者展開的競爭階段;第三,在位者的回應階段。
當前文旅企業所面臨的已經是全新的競爭環境,曾經的在位者可能已經滅亡。而曾經的進入者,可能已經在某一細分領域成為了新的在位者。時至今日,以旅行社行業為例,當北京導游的日薪被哄抬至2500元的時候,不少小團隊都迎來了一個黃金增長機遇,可曾經的王者凱撒旅游卻被海南三亞中院宣判破產重整,連一小波崛起的機會都抓不到了。
所以,當前思考變革的關鍵,是重新評估所在行業及自身的位置,如果進入者的準備工作做錯了,可能越努力越難以立足。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重點,就是在文旅全產業鏈企業都希望能絕地反擊的元年,競爭環境依然充滿不確定且變化飛快,進入和競爭階段都應該小步快跑,在不斷測試中調整、驗證,再投入。而不是做一個押寶性地大投入。
如果到了競爭階段,那么作為進入者的戰略重點,是需要創造出自己新的價值鏈,而不要和在位者的價值鏈重疊。那什么是價值鏈呢?就是重塑和上游的供應商和下游消費者的價值關系。為什么不能重疊呢?因為這無異于雞蛋和石頭的直面碰撞,迅速被在位者吞沒。
說完前兩個階段,我們還得說說回應階段。那就是面對進入者的競爭,在位者肯定不會坐以待斃,他們會反擊,那么對于在位者,什么才是正確的回應策略?如果你是在位者,那么你必須在沒有明顯威脅的情況下,主動創建獨立公司并試圖推動顛覆式創新,這說明在位者的戰略選擇是明智的。
許多人認為,顛覆式創新只來自于行業的進入者。但其實,在位者也可以通過創立獨立公司來顛覆自己。例如,在十年前被熱捧的“高端定制旅游”概念,其實到現在都是一些小玩家,但當時攜程就組建了獨立團隊,收購了當時最強小團隊“太美旅游”,重塑并推出“鴻鵠逸游”品牌,直至今日都是高端定制旅游領域的一面旗幟。在位者之所以是在位者,就是因為在行業的各個領域都保持頭部的核心競爭力。
總的來說,想要評估包括自身在內行業玩家的戰略選擇,就要看進入者和在位者在準備階段、競爭階段、回應階段各自都做了什么。如果進入者在準備階段沒能驗證市場假設,在競爭階段沒能創造出全新的價值鏈,進入者可能會失敗;如果在位者在回應階段沒有推動自己的顛覆式創新,在位者可能會失敗。經過這樣三個階段的判斷,你就能比較準確地理解,包括自己在內的競爭者們所做的決策是對還是錯了。
總 結
文旅企業當前正面臨重塑核心競爭力的關鍵階段,想要預判產業未來,或是更富遠見地打造自身企業發展戰略,我們都可以用“變革思維”來做一輪深入的思考分析。
第一步,識別行業的變化信號,從創新產生的根源入手,分析三類顧客群:非消費者、沒有充分滿足的顧客,以及過分滿足的顧客,他們各自都發生了什么變化。
第二步,了解行業的變化還不夠,還要從資源、程序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評估優劣勢。
最后,除了公司優勢和劣勢,還得明確戰略選擇是不是恰當。而想要判斷這一點,就要注意區分清楚兩種角色:進入者和在位者,自己屬于哪一類?在準備階段、競爭階段、回應階段的不同策略都是什么,從而有效地評判公司的戰略選擇是對還是錯。當然,同樣的思路,你也可以用來預判競爭對手,以及行業內多個公司,從而研判產業發展趨勢。
文章來源:和君新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