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决赛地点2022_哈里森·巴恩斯_帕楚利亚_足球直播在线观看免费 - 英超法甲

`
行業新聞

2024年,樓市將有5個確定趨勢!

來源:明源地產研究院       作者:明源地產研究院       時間:2023-12-26

多年之后回頭來看,2023年,一定是地產行業,非常重要的一年。因為,這一年發生的歷史性轉變,太多了。

市場層面上,疫情結束之后,還原出來的真實購買力的萎縮,讓大部分人對房產的信仰,產生了深刻的動搖。

政策層面上,各個維度的新政策、新舉措,高頻出臺。

圍繞土地、投資、產品、銷售各個方面的政策,都發生了逆轉,勾勒出了一個和過去完全不同的行業全景圖。

可以說,從今年開始,房地產才是真正的進入了下半場。

在年關這個時間點,筆者也盤點了今年最重要的5個趨勢,這些趨勢無疑都將深刻改變行業的未來。

「大資管」加速

變革的關鍵性節點已經出現

今年,助推地產行業從大開發走向大資管的政策,相當密集。基本上在住宅、商業、租賃各個領域,都有了關鍵性的突破。
首先,是大大加強了對租賃住房和住宅產品投資的金融支持。
3月20號,證監會宣布開啟不動產私募投資基金的試點,把住宅也納入了投資范圍,包括存量商品住宅、保障性住房、市場化租賃住房。

并且,不動產私募基金20%的部分可以由自然人投資,相當于開放了過去限制性的投資主體入場,機構和個人可以通過私募基金的方式,合理地持有投資房產,同時免除房產稅開征的顧慮。

針對租賃住房,3月24日,央行和銀保監會又發布了住房租賃“金融 17 條”。

從建設、購買、運營、退出全方位,一攬子給長租公寓企業的投資,掃除了所有障礙。
對租賃運營企業的信貸支持,已經超過以往對居民住房貸款的支持力度。

同時,也允許租賃企業發債,和進行資產證券化。也就是將保租房REITs的范圍,擴容到了市場化租賃住房領域。

其次,是將公募REITs范圍首次拓寬到了商業地產領域。

3月底,國家發改委發布的“236號文”,將公募REITs拓展到了百貨商場、購物中心、農貿市場等商用不動產領域。
僅僅8個月后,首批申報的華潤青島萬象城、萬科印力西溪印象城、金茂長沙覽秀城等商業資產公募REIT,就已經正式獲批發行。

公募RIETs擴容到商業地產和市場化住宅租賃領域,標志著我國公募REITs市場發展已經邁出實質性的一步,開始與全球REITs市場對齊。

這不僅為開發商融資打開了巨大的想象空間,也意味著地產行業「運營時代」已經正式到來。
地產行業的投資經營邏輯,將發生深刻的轉變。

「住房雙軌制」成型

二次房改成未來發展主線

這兩年,明源君一直在強調,當前的地產行業,正處于新、舊模式轉換的節點。
這是目前整個行業的真正主線,也是所有政策制定,一定會考慮的基礎。

這一輪,由政策端引導,主動刺破行業泡沫的一步棋,承擔的風險和代價都是巨大的。最終的目的,就是要推動行業朝著更可持續的新模式發展。

在住房領域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和供給。也就是今年引起全社會高度關注的「二次房改」

此前,我們國家一直以來都有保障房的供給,但是各地方保障房體系分類復雜,管理原則也不統一,并且和商品房體系沒有完全分開。
很多保障房持有一定年限后,就可以轉為紅本,上市交易,流入商品房系統。

這不僅導致大量買房者通過保障房實現超額套利,權力尋租空間也很大,真正的低收入群體更難得到保障;也讓保障房越建越少,不能持續提供社會保障。

今年,在體系建設方面,有了巨大的突破。

一是明確了保障性住房體系的運作原則。也就是房子的建設和籌集、保障對象和標準、配售和管理、支持政策等方面的基本原則。回答了保障性的房源從哪里來、誰能買/租、怎么轉讓這些具體的問題。

二是首次明確提出「讓商品住房回歸商品屬性,滿足改善性住房需求」。保障房按照「保本微利」原則進行配售,提供社會保障;商品房,則該漲就漲,該跌就跌,不再通過政策對市場進行過多干預。

并且保障性住房嚴格實施封閉管理,在「保障房體系」和「商品房體系」之間,劃出了一條清晰的界限,徹底分開。
「住房雙軌制」的明確,意味著我國住房制度改革正式從“探索期”,進入了“發力期”。這將徹底改變行業未來的供需關系,和商品房的開發思路。

「千億房企退市潮」

行業出清進入到新階段

年底,又有幾家千億房企面臨退市,也再次吸引了全行業的注意。
其實,作為前兩年房企“暴雷潮”的后續影響,從今年上半年開始,就一直陸續有房企退市。甚至可以說,掀起了一股千億房企退市潮。

在這兩年不破、不立的改革浪潮中,這些被“破”掉的高杠桿房企的退市,一方面,宣告了一個狂飆時代的結束,另一方面,也預示著行業出清正在進入到新階段。

從下半年開始,高層對民營房企和優質房企進行保護的表態,越來越明確,措施也越來越具體。

7月份,國務院發布《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

11月,金融監管機構又出臺了更加具體的指導政策。提出了涉房貸款的「三個不低于」,要求金融機構定量給房企,尤其是民營房企融資輸血。

12月13日,住建部副部長再次表示:支持暫時資金鏈緊張的房企解決短期現金流緊張問題。部分房企在新增融資的過程中,已經不再受到“三道紅線”的限制。

相較此前,“救項目不救房企”的態度,已經發生本質轉變。

保房企、保銷售,將成為明年房地產行業的主旋律。政策從嚴苛轉向呵護后,行業也將逐漸從衰退周期,轉入復蘇周期,進入一個觸底反彈的新階段。

「五限徹底放開」

大分化時代正式啟幕

12月底,隨著全國購房政策最嚴厲的超一線城市——北京、上海,迎來政策松綁,調控的最后一塊堅冰,終于也開始融化,給今年全行業「五限放開」的基調,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屬于今年的一個標志性事件,就是:過去樓市過熱時期出臺的調控手段,正式全面退出市場。

包括且不限于,限購、限貸、限價、限商、限售……9月份,全國范圍內執行“認房不認貸”,核心城市扎堆取消限購、限售政策,行業正式進入了購房政策最寬松的時期。

五限的放開,尤其是大范圍的限購取消,將激活跨區域/跨城市的購房需求,進一步放大核心城市、核心區域對人口的虹吸效應。

輸血高能級城市的同時,進一步利空三四線。

地產行業也將進入到真正的「大分化時代」。這種分化,將體現在土地價格、銷售價格、成交量等方方面面。

事實上,目前土拍市場已經揭開了大分化的序幕。在12月份的土拍中,“新地王”重出江湖,和地塊大量流拍的情況輪番上演。甚至在同一個城市的同一場土拍中,就不斷出現冰火兩重天的局面。

2024年,土拍市場和銷售市場的“溫差”,將會更加戲劇化,并逐漸成為行業未來的常態。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新的市場機會正在涌現

其實,不管是購房政策放開,還是保障房體系和資產管理政策的破局,歸根結底,大的背景都是由于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了根本變化。

中央政治局的這個定調,也是今年發生的最重要的一個轉變。將徹底影響行業未來的政策引導方向。

供求關系變化,并不是簡單的供不應求,或者供過于求,而是從整體性的短缺時代,進入到結構性的過剩和短缺。

也就是:
① 中小城市相對過剩,大城市相對短缺;

② 外圍城市過剩, 中心城區短缺;

③ 低品質住房過剩,改善型住房短缺;

④ 商品房過剩,保障房短缺。

因此,地產行業今年的政策主線,可以總結為:調結構。

過剩的地區,由政府發行專項債,收儲市面上的過剩房屋,轉為保障性住房。

一方面,開啟逆周期調節,穩定資產價格。另一方面,在全球化解體的大背景下,保證城市返鄉人群有地方住,減少不穩定因素。

今年下半年,不少城市已經在推行「以舊換新」政策。開發商或政府機構,通過收購、置換、補貼等方式,鼓勵和幫助已有住房的居民賣舊換新。釋放出改善“房票”和資金。

短缺的地區,則增加多主體、多維度的供應。
一是推進農村集體用地入市,豐富土地供應主體,穩定地價。
今年租賃住宅的熱度快速上升,很大程度上,也依賴于集體土地入市,釋放出大量存量土地和房屋,用于大規模集中式租賃住房建設。
今年華潤有巢規模最大的租賃社區潤堂·瀛海店,和北京萬科泊寓成壽寺社區,都是由集體土地建設而成。給租賃賽道打開了更多的可能性。

二是推動城中村和老舊小區改造,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滿足改善需求。

7月份,國務院通過了《關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的指導意見》,在8個超大城市、11個特大城市啟動大范圍的城中村改造。通過大城市棚改,來平衡市場的供需關系。

這也將是明年拉動房地產投資、挖掘潛在內需,非常重要的手段。

三是增加改善型土地供給,放開土地供應的價格和容積率限制。

9月底,自然資源部下發文件后,不少城市都已經對土地供應規則進行了更新:

① 取消了土地拍賣中的地價限制、配建和自持限制,以及銷售價格限制。

② 取消了遠郊區容積率1.0限制,即取消了執行已久的“禁墅令”。

從政策層面上,開始鼓勵成交高價地,打造高價格的高端改善型產品。徹底從土地供給層面上,對產品形態進行松綁。這將深刻改變未來住房產品的供應結構。

小結
不得不說,今年的地產行業政策,即多、又全,幾乎覆蓋了行業的方方面面。

而且,每一條都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磅政策,將影響未來至少5年。

從目標來看,有破有立,先立后破。

這么多變化合成在一起,注定會讓2023年成為不平凡的一年,也成為地產史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文章來源:明源地產研究院

Copyright ? 2021 Perfcet Market.Cn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備11004787號-2
×

歡迎撥打一對一免費咨詢電話: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詢我們的在線客服

在線咨詢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