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型商業的3個邏輯
近段好像很少聽過新開的商業標榜自己是策展型商業了,這是策展型商業的式微還是壓根沒人能學會?其實策展型商業和傳統商業有三個完全不一樣的邏輯,明白這三個邏輯,你也能做出自己的商業IP。
1,策展型的本質不是人貨場。“人貨場”理論一直以來被傳統商業人引為經典,但我認為人貨場只是商業的三個基本要素,而非本質。商業的本質究竟是什么讓我們看看馬斯洛需求的后兩個就會有所啟發:“審美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策展型商業正是讓更年輕的一代人看到了商業能給他們提供這種東西的希望。這正是策展型商業的強大之處,抱著“人貨場”的思想永遠想不通它的生命力所在。所以下一個商業只要能滿足靠近這兩個需求,就是未來。
2,所有的過度設計都是搞商業崇拜。在上一代商業產品里有兩個大家津津樂道的代表“文和友”和“這有山”,這種沉浸式商業曾風靡一時。但這種重設計輸出的理念逐漸會被一種“無設計”的理念替代:沉浸式設計類似于同一個故事給你講一千遍、而“無設計”則是一種不打擾、讓你在這個空間里通過不同的內容給你一千種體驗。所以無論什么設計主題都是一廂情愿的假設,策展型商業正式放棄了這種老爹式說教,把空間交給叫出來,讓每個個體找了一種自我成就的體驗。
3,策展型商業是不能copy的。首先策展型商業從品牌的組成來講不再是金字塔的結構,它弱化了傳統商業主力店的概念,繼而補充的是自帶流量的主理人店;其次策展型商業的壁壘在于內容的生產,這和傳統商業的企劃團隊架構不同,比如tx淮海有自己的策展部;其次策展型商業的內容大都和主理人品牌相關聯,這就策展型商業獨特的在地文化,在這點上cosmo就有一套幫助主理人如何結合在地文化從店鋪設計到內容傳播的方法。而這些就是策展型商業的至高的護城河。
所以,如果我們能明白以上三點,就能自成一體做出來自己的標桿項目。其實根本不用管是策展型、公園型還是非標型等等,這些只是一個標簽而已。
文章來源:商業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