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次被提及!中央重視程度前所未有。
養老是一個世界性問題,對于“國未富民先老”較為突出的情況,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對“養老”問題再次給予高度關注,彰顯了政府在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上的決心與行動。
3月8日,全國兩會“部長通道”,民政部部長陸治原提到了一組令人無法忽視的數據:截至2023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人已達到2.97億,占總人口的21.1%;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17億,占比15.4%。
面對這一形勢,怎么辦?陸治原表示,要積極發展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讓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享受便捷的養老服務。
此前,為了推動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發展,國家發改委、住房城鄉建設部和自然資源部聯合下發《關于實施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工程的通知》,按照通知內容,將在城區常住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中,選擇50個城市展開試點,并且每個試點城市要選擇100個左右的社區,建設嵌入式服務設施先行試點項目。
自2020年以來,住房城鄉建設部便已大力推進完整社區建設,配建群眾急需的“一老一小”服務設施,新建居住區達標配建養老服務設施比例從2020年的46.1%提高到2022年的83.2%。
“社區嵌入式養老既解決了老城中心土地緊張的難題,又滿足了老年人原居安養晚年的愿望;既有綜合為老服務的特點,又增加了短期托管、照料護理的專業特點,值得推動?!眱|翰智庫億勵盛康養總經理張小兵表示。
急需補短板
目前,我國養老模式已形成“9073”格局。國家衛生健康委披露的信息顯示,我國大多數老年人的養老選擇集中在居家和社區兩項。預計到 2025 年,我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其中90%左右的老年人都需要居家養老。
“隨著社會老齡化的不斷加劇,老年人口的激增導致了對養老服務設施需求的急劇上升?,F實情況是,現有的養老服務設施不僅數量有限,質量也良莠不齊?!北本┐髮W國家治理與老齡產業政策研究課題組的執行主任張坤昱表示,我們當前面臨的普遍現狀是老年餐、醫療服務、心理慰藉,乃至老年人所需的文化、休閑和娛樂設施都嚴重缺乏,急需補短板。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1年起,中國房地產報就開始關注“一老一小”的社會問題,發起了“重視社區服區——中國優養驛站統籌建設推進調研”活動,調研組攜手全國百個城市、百家地方黨媒、百強房企、百強物業、知名醫療及康養機構,就社區服務需求、“一老一小”建設、探索新的消費熱點進行了走訪,普遍希望社區配套養老服務設施。
在被調查的樣本中,根據目前小區物業用房實際情況,22%的小區可以將原有其他物業用房改建為優養驛站,9%的小區也希望在原有老年人活動中心的基礎上進行擴建,69%的小區則需要新建優養驛站。
60.9%的小區也給出了比例建議:按照小區整體建筑面積千分之三到千分之五建設優養驛站。這一比例是參照了小區物業用房的國家規定,能滿足住戶老年人及嬰幼兒的實際需求。30%選擇基礎數值即建設350平方米優養驛站,17%的小區希望建設650平方米左右的專項物業,53%的小區建議優養驛站的面積擴容到1200平方米以上。
調查同時顯示,目前我國社區優養驛站或養老服務配套部分多是政府補貼、企業運營的模式,因涉及多方面問題,除上海、江浙等經濟發達城市外,包括北京在內的大多數養老運營企業均處在運營持平甚至虧損狀態。
在社區嬰幼兒照護方面,亦是家庭所需,需要全日托、半日托、計時托、臨時托等多種形式的照護服務。
由此可見,在家庭層面上,解決一人失能全家失衡,一個嬰兒的照料牽動全家,已成為全社會機制需要的必須有的硬性配套。
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模式被認為是彌補需求的重要方式。
社區嵌入式養老難在哪?
張小兵表示,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主要是針對老社區進行的服務空間的調整、改造與升級,這不僅是增加全齡社區主題服務功能的重要一環,也是城市更新的關鍵內容。
張小兵認為,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能夠發展起來有幾個特點值得關注,一是規模小,投入不大,易于布局,形成規模連鎖;二是功能復合,鏈接居家,能滿足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三是確實滿足了老人離家不離社區的原居安養愿望,真正實現“一碗湯”的距離,方便代際關愛等現實需求。
盡管如此,張小兵也看到了起始階段的鄰避效應、運營階段的各種阻礙,以及床位規模和智慧化程度帶來的經營效益問題。
北京首開寸草養老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郝永靜所面臨的問題不僅僅局限于物理空間的緊缺,更為關鍵的是服務質量和模式創新的不足。
此外,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標準的不統一,也嚴重阻礙了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的發展。不同地區乃至不同社區內的養老服務機構在規模、布局、設施配置等方面的巨大差異,不僅使養老服務質量難以保證,也增加了老年人及其家庭選擇的難度。
醫養結合的不足,更是擺在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面前的一座大山。隨著老年人健康狀況的多樣化,單一的生活照護服務已遠遠不夠,老年人渴望的是一種能夠提供全方位服務的綜合性養老模式,包括但不限于日常生活照料、健康管理、醫療服務、心理咨詢等,而當前的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大多還難以提供如此全面的服務。
北京朝陽常營社區養老驛站負責人崔義東和他的團隊正勇敢地面對這些挑戰,嘗試引入更多創新的元素,讓老年人能夠輕松享受到量身定做的綜合服務,滿足他們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從而填補為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的最后一里路。
“當前最大的挑戰在于吸引專業公司、專業人才、專業化的服務,以及建立一個完善的運營體系,讓優秀的運營方能夠參與到養老行業中,并實現可持續盈利,這是整個行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贝蘖x東告訴筆者。
如何破局?
張坤昱對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的未來展望充滿深思,她認為這類服務的核心應圍繞區域內居住的人口數量,特別是老年人口的服務需求,進而探索如何將各種服務和配套設施有效整合。
她還建議采取全齡化服務的方式,“中心不僅服務老年人,也涵蓋兒童、殘障人士等,滿足社區內不同居民的多樣化需求,包括餐飲、文化娛樂、醫療康復等方面?!?/span>
在嵌入式服務的實施過程中,張坤昱特別提倡民營企業參與,特別是那些有資源整合優勢的企業,可以與物業緊密配合,共同為居民特別是老齡化群體提供服務。她強調,關鍵服務點包括助餐、醫養結合、心理慰藉以及文化和休閑活動。
在討論中,張坤昱還探討了如何以相對較低的成本或更好的性價比來滿足這些核心需求。張坤昱認為,雖然許多社區已有配套設施,但滿足全年齡段需求,特別是為老服務的部分,依然存在短缺或與老年人需求不匹配的問題。
“依賴政府補貼不是長久之計,完全的市場化操作又可能與家庭的消費水平脫節,造成老年人缺乏購買力。因此,找到解決這一兩難問題的平衡點,是社區嵌入式配套服務能夠持續發展的關鍵。”張坤昱表示。
崔義東在討論政府與服務機構間如何嫁接實際需求、定制化解決方案時提出了具體的解決策略:一是篩選優秀服務商;二是有專業的人才培訓;三是政府的支持與引領。
郝永靜也強調,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政府的支持、社會的共同努力;同時,鼓勵更多社會資本投入到養老社區建設中來。
張小兵則提議,逐步推動養老服務的品質建設和服務標準,明確養老事業與產業的界限,建立市場化的價格體系。此外,更深層次地理解社區與居家養老的相互關系,利用價格作為杠桿,促進床位的高效周轉,形成與居家養老的緊密互動。
文章來源:中國房地產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