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免租金、加強安全運營、探索線上營銷……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受沖擊較大的商業地產主動承擔起社會責任,在力所能及的領域,以實際行動傳遞著行業的擔當與關愛。
“自助者,天助之。”在積極防疫的同時,商業地產也在努力拓寬銷售渠道,以期減少客流量下降帶來的損失。多位業內人士稱,加碼線上營銷或將成為商業地產未來的趨勢,而提升差異化經營的運營、服務能力或將成為“生存之道”。
減免租金 與商戶共擔風險
租金一直是商業地產開發商的重要收入來源,而面對疫情,多家開發商在捐款、捐物的同時,都對旗下商業地產項目進行一定程度的租金減免,以降低疫情帶給商戶們的損失,與商戶共擔風險。
(2月18日朝陽大悅城地下超市,佩戴口罩的顧客在測量體溫之后,進店選購商品。新華網 劉覓覓 攝)
據公開資料統計,萬達、龍湖、萬科、融創、富力、大悅城控股等眾多開發商已提出減免租金的舉措。大部分企業減免租金至2月中下旬,也有企業將租金減免時限延長至3月底。
中商數據相關統計顯示,全國已有千余家購物中心緊急啟動減免商戶租金行動,對品牌商來說,免租減稅短期內可以減輕負擔,購物中心盡量保護優質租戶不流失。
負責中國業務的凱德集團總裁羅臻毓表示,此次疫情對所有企業和整個行業都是很大的考驗。作為業主和運營方,我們與租戶是命運共同體,希望能夠與各方攜手,共渡難關。
龍湖商業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疫情不斷發展,商戶經營工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公司希望借助租金減免,減少商戶部分經營壓力,竭力滿足顧客日常消費所需。
“受疫情直接影響最大的是娛樂業、餐飲業、兒童業態、服裝零售等,而這些恰恰是商業項目的主力業態。”遠洋商業相關負責人介紹,“大部分商戶因人員短缺無法進入營業狀態,我們幫助他們進行人員招聘,并做好復工后防疫物資的支持以及防疫預案的培訓,用實際行動建立起信心。”
“疫情之下開發商與品牌共擔風險,將使一些品牌商轉變選址策略,此后傾向于選擇進入購物中心。”第一太平戴維斯華北區董事、商業顧問部負責人趙偉達認為,在三、四線城市,部分餐飲、兒童業態的優質品牌將更傾向于開在購物中心;而在一二線城市,此前傾向于尋找獨特景觀資源的品牌商也將更青睞購物中心的抗風險能力。
借力線上 融合拓寬銷售渠道
除了減免租金、幫扶商戶,很多商業地產開發商積極探索線上推廣,幫助商家增加銷售收入,以減少客流下降帶來的損失。
例如,大悅城控股旗下西單大悅城等多個商業項目以小程序商城等經營工具為重要抓手,通過線上線下融合的方式,逐步帶動場內商戶生產經營,為商戶帶客售貨,激發商戶的經營動力。此外,朝陽大悅城等項目還通過聯合入駐商戶進行店鋪二維碼推送。
凱德集團利用已整合的線上平臺優勢,通過專有渠道為會員快速提供相關組合商品,為已入駐的品牌創造線上增量銷售。不少商戶原本因為線下客流下降,已經開始考慮減少現場導購甚至閉店,但通過與凱德星商城的合作,線上流量突增,商戶開始加派人手轉為線上,繼續為消費者提供服務。
“近年來,不少實體零售商家在電商沖擊下已經開拓線上渠道,疫情之后將進一步加大零售品牌對線上渠道的拓展和優化提升,與線下渠道進一步融合;也促使運營商進一步思考統籌整合商戶,完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戰略。”來自戴德梁行的研究報告顯示,依托實體店面積累的優質客戶資源,以社群營銷的方式配合物流配送也一定程度減少了實體交易銳減的損失。
(2月18日朝陽大悅城,多個餐飲店鋪開業并配備外賣服務。新華網 劉覓覓 攝)
快速賦予自身的線上平臺一些功能和內容是比較有效的操作。遠洋商業負責人介紹,其在營項目一天內集合了場內百家店鋪的店長和主打貨品信息,整合后統一做外宣,先從微信社群開始做傳播。之后再投入費用,完善線上平臺,使其在最短時間內成為目標客群最依賴的生活工具。
龍湖商業相關負責人則表示,嫁接外部頭部平臺可以更大挖掘流量潛力,通過線上挑戰賽、公益活動等,與消費者持續情感鏈接,既有效滿足消費者日常所需,也可以幫助到商戶提升銷售表現。龍湖常州龍城天街上線首個實現消費者與場內商戶直接溝通、線上銷售并實現成交的互動粉絲圈——天街圈,目前瀏覽量超80萬;而在抖音直播模式下,龍湖蘇州獅山天街打造每日1播,形成良好的市場口碑,截至2月11日累計促成交易超過百筆。
“疫情發生后,凱德充分發揮數字化方面的已有優勢,助力租戶開拓線上渠道,也加速了我們自身生態體系的數字化能力建設。”羅臻毓介紹道。
大浪淘沙 運營能力或成“生存之道”
“真正的強者,善于從逆境中找到光亮,時時校準自我前進的目標。”雖然,目前商業地產面臨客流量下降的挑戰,但在懷有信心的商業地產人眼中,機會與創新往往也蘊含其中。
“近年來很受關注的社區型購物中心或許將迎來新的機會。”趙偉達分析,面對疫情,社區商業所受的影響較小,一些與互聯網緊密結合的新零售超市銷售額在提升。未來,體量適中的社區商業將通過配備、調整各種關注民生的業態,增強服務的便利性,或許會實現彎道超車,甚至在未來重塑競爭格局。而對于目前較受業內關注的偏重體驗感的業態,可能會在選擇上更為謹慎。
“很多購物中心采用微信小程序、抖音直播等線上數字平臺進行了視頻營銷。”遠洋商業相關負責人認為,“從中長期來看,新零售模式的嘗試和探索會成為商業項目的必修課題。而人們對健康、醫療、醫藥的重視程度將得到進一步加強,未來健康管理產業有可能成為一個重點業態;同時,提升體質、增強免疫力將成為人們更深層次的需求,運動業態的需求會進一步擴大,并衍生出更多的新業態。”
凱德集團(中國)數字化戰略與創新董事總經理李琤潔則認為,此次疫情對零售業未來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新的消費習慣正在形成。線上線下界限加速弱化,從模糊化走向零界限,線下零售對數字化從被動適應走向主動應用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