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决赛地点2022_哈里森·巴恩斯_帕楚利亚_足球直播在线观看免费 - 英超法甲

`
行業新聞

“碧萬恒融”年內銷售超2萬億,房企轉型運營重塑競爭格局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作者:張曉玲 陳靚       時間:2018-12-10 15:33

       時間步入2018年末,房地產行業一年來風起云涌、變化萬千,卻仍是以規模“說話”,銷售領域仍是大企業的天下。

  數據顯示,碧桂園、萬科、恒大和融創前11月的銷售業績占據前四,總額超過2萬億。

  截至11月,銷售超過千億的房企已有25家,到年底可能會超過30家,同比去年幾近翻倍;其他各梯隊的銷售金額入榜門檻,也明顯提高,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硬幣的另一面卻是弱市之際的寒涼,不少房企面臨資金鏈危機,“二八定律”凸顯;11月房企項目積極入市,但去化率表現普遍不及預期。

  在行業的下行周期之中,房企的戰略變化、業務轉型越發明顯,逐漸從拿地、建房、拿地的傳統開發模式,轉向“開發+運營”布局產業,走上城市綜合運營之路。

  而在這樣的新賽道角逐中,行業有望重塑競爭格局,產生新的王者、領軍者。

  格局暗流涌動

  縱觀房地產行業30年的風云變遷,龍頭企業之間的競爭從未停止過。

  2000年前后,第一代房企龍頭確立,萬保招金四大龍頭揚名,萬科穩居第一把交椅十幾年。

  2008年金融危機后,樓市經歷巨變,一輪大洗牌上演,恒大、萬達、碧桂園等民企涌入,發展勢頭迅猛非常,很快就成為最頂層的房企新貴。

  過去三年,又一輪的行業規模競爭出現,在保利、中海、金地等老牌企業放緩腳步的同時,碧桂園、恒大、融創躋身四強;閩系房企也集中發力,旭輝、陽光城、泰禾等后來居上,影響和重塑著行業格局。

  在暗流涌動的格局變幻中,隨著2018年漸進尾聲,房企之間強者恒強的行業格局也在深入地展現。

  克而瑞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碧桂園、萬科、恒大和融創中國延續了去年的成績,占據流量金額前四,年內四家銷售總和約為2.16萬億元,與去年同期的1.77億元相比,增長3900多億元。

  從整體上來看,各房企規模穩步上升,截至11月末,千億房企數量已達25家,其中6家房企業績規模在3000億元以上。

  百強房企各梯隊銷售金額入榜門檻也快速提升,這在排名靠前的梯隊中尤為明顯。

  排名前十的房企銷售金額入榜門檻達到1821.2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幅達到46.9%;這一梯隊在這一年的時間內,除了新城控股新晉前8,華夏幸福跌至17,其余9位都堅若磐石。

  而要躋身前50強,則要達到463.1億元,同比上漲36%;排在第100的上坤置業的流量金額為165.7億元,與去年同期排名100的信達地產的125.1億元相比,增長32.5%。

  “龍頭房企銷售逐漸放緩”,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大量的中型標桿房企積極搶地,特別是從500億沖刺1000億,1000億沖刺2000億的第二梯隊房企,成為了過去搶地的主流企業。”

  克而瑞研究報告分析顯示,11月以來,雖然房企項目積極入市,推案量大幅增加,但去化率表現普遍不及預期,原本房企期望依靠加大供應的年末反彈,實現難度很大。

  三季度以來,房企融資渠道收緊,面臨錢荒;市場觀望情緒濃厚,去化壓力大增;土地市場的頻頻流拍,房企拿地態度明顯謹慎。

  因此,擁有充足資金的大型企業有能力在這樣的機會下囤積糧草,調整結構;而中小型企業則更艱難度日,面臨被收購的風險。

  因此,房企集中度呈現加強態勢是業內共識。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今年前三季度,房地產行業集中度仍在加劇,TOP100房企集中度迅速攀升至71%,TOP30房企占據近市場一半份額,TOP10集中度也已經達到30%。

  行業內有觀點認為,排名前十的房企市占率應該達到40%以上。

  克而瑞分析指出,今年最后一個月各大房企之間的競爭會更加激烈。

  事實上,房地產企業在擴張的道路上從未停歇,就像陽光城執行副總裁吳建斌所言,“規模競爭是永恒的主題。”

  轉型加速度

  經過這么多年快速的增量發展,從總量上,房地產行業已經邁入存量時代,在區域和發展的不平衡之間發現商機,將是房企發展方向和重點。

  11月30日,萬科董事會主席郁亮重申了這樣的行業判斷,“中國住房全面短缺、房價單邊快速上漲的時代已經過去。”

  同時,在政策的強力調控之下,房地產行業在2018年進入下行通道;在2018和2019這樣的節點,房企將面臨更多挑戰。克而瑞研究中心認為,目前龍頭房企更追求有質量增長,規模增長較為平穩。

  但轉型的壓力也早已有之。2012年,萬科就提出房地產行業已經進入“白銀時代”。同時,萬科加大了向城市生活服務商的轉型力度,涉足長租公寓、商業開發與運營、物流倉儲服務、教育和養老等業務。

  除了萬科之外,中海、龍湖、華潤等房企的轉型動作也愈發深入。

  中海地產董事會主席顏建國表示,“房企不應只滿足住宅板塊開發,而應是開發+運營服務商。”今年,中海的企業定位發生改變,其最新定位是,成為卓越的國際不動產開發運營集團。

  而龍湖則布局更早,2017年龍湖確定了住宅開發、商業運營、長租公寓和物業服務這四大主航道業務。今年年初,龍湖地產更名“龍湖集團”,明確了“空間即服務”的戰略理念,轉型決心強烈。

  各大房企去地產化,向其他物業轉型的決心,從房企扎推改名的情況也能窺見一二。

  除了龍湖,今年以來,時代地產和奧園紛紛去掉“地產”二字,更名為“時代中國”和“奧園集團”,萬達商業地產更名為“萬達商業管理集團”;萬科旗下的深圳萬科房地產更名為“深圳萬科發展”。

  隨著模式從開發轉向“開發+運營”,在未來,運營領域或將成為房企競相角逐的重點,從而成為重塑行業的契機。

  郁亮等人士認為,運營模式這一新賽道出現之后,房企之間將不再膠著于銷售量多少的傳統競爭,而是形成新的競爭格局;運營賽道不再比拼短期的銷售金額,而將更加注重穩定的租金和管理費等收入。

  華潤、萬科、中海這些有先見之明的房企,在未來的競爭優勢將會得以凸顯;目前銷售規模落后的企業,未來彎道超車也不是沒有可能。

Copyright © 2008 Perfcet Mark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11004787號-2
×

歡迎撥打一對一免費咨詢電話: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詢我們的在線客服

在線咨詢

QQ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