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的珍玩、寶貴的器皿、五色的綾羅、美麗的綢緞、高貴的呢帽、精美的高跟鞋……早在20世紀上半葉,上海已是中國近代的商業重鎮。
進入20世紀90年代,這座城市更是誕生了中國連鎖超市的鼻祖聯華超市、全國首家中外合資零售企業“第一八佰伴”、中國首家外資連鎖便利店羅森等創新型業態。
2018年,全球首家小豬佩奇室內主題樂園、小紅書全國首店、日食記首家線下實體店、一條首家線下實體店、耐克首家House of Innovation概念店等國內外大牌首入店、旗艦店紛紛落戶上海,進一步提升了申城零售市場的活力。
如今,走在魔都的重要商圈,隨處可以看到國內外品牌的首店,遇上國際品牌的全球限量首發活動,還能一睹人潮涌動的現象級排隊。首店經濟,早已融入這個城市的肌膚里,成為新的代名詞。
關于“首店”、“新品首發” 上海走到了前沿
“首店經濟”愈加興盛,上海絕對是繞不開的話題。
從1840年開埠,上海就一直走在時尚的前沿,無論是“百貨為王”的時代,還是個性化商業的興起,國際品牌首次進入中國內地市場,或者國內品牌孵化新品牌、嘗試新業態,基本上會將上海作為首選。
以上海的代表性商業街南京東路為例,該商業街自2007年便陸續引進國際品牌,以提升商圈品質感。2011年,南京東路始朝著“世界級商業街”的方向前進,這一規劃,促成了亞洲最大的Apple Store、快時開尚品牌Forever 21上海旗艦店、高端奢飾品聚集地新世界大丸百貨的入駐,成為南京東路多年來的亮眼風景。
于上海而言,其開放的態度促進了“首店經濟”的繁榮,反之,“首店經濟”也再次提升了上海商業的開放度。
2018年,上海“首店經濟”迎來大爆發。據贏商網不完全統計,僅首次進駐上海市場的品牌就有150個(不包含已有品牌開設的首個概念店或旗艦店,及2018年未營業的首進品牌)。
與此同時,市商務委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共有1265個國際國內品牌在滬舉行全國首發,居全國首位,2018年1至10月,2890個知名品牌在滬新品首發,包括蔻馳、路易威登、博柏利、蒂芙尼、迪奧等國際知名零售企業。
2019年一季度,上海又迎來了熱鬧非凡的首店品牌開業現象,包含法國奢侈品百貨老佛爺、紐約“神級漢堡”Shake Shack、火遍東京的冰淇淋蛋糕GLACIEL、火遍ins的“小藍杯”GROM、Keep線下健身房Keepland、僅為女性開放的舞蹈塑型中心EDC Funky Dance等44個品牌,其中,老佛爺百貨還帶來了JACQUEMUS、MAISON KITSUNE、neith、VEJA 鞋等上海首店。
在全國首店品牌的引入上,上海同樣居于首位。據贏商網統計,一季度52家全國首店品牌分布于10個一二線城市,其中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占39家,占比超7成,上海依然是最受品牌首店歡迎的城市,以25家遙遙領先全國其他城市。
除了數量上的增長,“首店”概念也在悄然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成熟品牌開出推出新概念、新模式,以旗艦店的形式助推上海商業的繁榮。如:亞洲首家星巴克烘焙工坊、絲芙蘭亞洲首家概念店、潘多拉中國精品概念店、MAC玩妝概念店、UNDER ARMOUR 全球首家運動家體驗店、帶專屬定制的耐克首家全球旗艦店、阿迪達斯亞太區第一品牌中心、華為智能生活館、星巴克臻選®咖啡·焙烤坊、盒馬菜市、喜茶LAB旗艦店等。
上海“首店經濟”持續增長 助推商業改造升級
上海能夠集結眾多品牌首店,離不開“全球新品首發地”的打造,也離不開商業地產的持續增長,尤其是存量改造項目的回歸。
從《2018年首進上海品牌》中可以看到,60%的首進品牌位于新開業項目內,僅新天地廣場,便匯集了20個首進上海品牌,長風大悅城引進了14個首店品牌,上海世茂廣場在實現90%的招商替換率后,引進了日食記、聲音小鎮、感光環球旅行、YOHO!BLU四個首進上海品牌,更有世茂Hello Kitty上海灘時光之旅、Champion上海首家旗艦店、MOUSSY VITAGE中國首店等獨具特色的首店品牌。
隨著購物中心數量激增,商業地產急于擺脫“千店一面”的傳統商業格局,對首店品牌更為渴求,以標志性的首店品牌重塑自身形象與地位,自然成了存量改造項目的選擇。
同樣以南京東路商圈為例,自2017年起,由于物業老舊、業態豐富度不夠、商圈升級等原因,多個項目先后進入調整升級狀態,無一例外都將“首店”視為項目調改的亮點之一。除了上海世茂廣場,第一百貨商業中心將先后引進了芒果有點辣、百味瓊斯、吉壽司等餐飲首店品牌;上海悅薈廣場引進了亞洲首家驚魂密境主題體驗館,正在進行改造的新世界城將引進中國首家《火影忍者世界》主題公園;不遠處的宏伊國際廣場也圍上了三星旗艦店的圍擋,與周邊的蘋果、華為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實際上,南京東路商圈只是一個縮影,縱覽上海各大區域和商業體,都在搶奪首店品牌,以實現商業的轉型升級。
寫在最后:
新潮的商品、優美的環境、差異化的體驗、標桿性的地位……首店品牌帶來的諸多亮點,吸引著一批批消費者前往,同時引來商業地產的“追逐”。
上海“首店經濟”的持續增長,既顯示了城市的開放度越來越高,也將為上海商業的高質量發展帶來驅動力。不過,首店品牌在落地后如何運營同樣重要,畢竟有些首店品牌只是當時風光,褪去“首店”光環后,市場表現一般甚至關店、撤離。
但或許,商業的魅力正在于此,有亮麗的外表,也要有維持這份光鮮的百般細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