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綜合體:循環、創意、體驗、社區四位一體
來源:未知 作者:陳嘉男 時間:2019-06-28 15:19
田園綜合體是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加新型社區或田園社區四位一體,它是美麗鄉村建設的一種前瞻性的綜合發展模式。
去年中央1號文件指出:支持有條件的鄉村建設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通過農業綜合開發、農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等渠道開展試點示范。
田園綜合體“突然”寫入中央一號文件,而且筆墨不輕,說明它不僅有存在的必然性,而且其發展帶方向性。目前能夠看到的田園綜合體還是幼苗,但從其理念、做法和初步效果中,我們發現,田園綜合體把農村的發展同城市的需求和資源對接起來了,促進了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催生著農村的新產業新業態,培育著農村的新型社區,正在形成一種新的鄉村綜合發展模式,可能改變農村發展格局,甚至將改變城鄉發展大格局。
田園綜合體作為新生事物,自然有一個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目前,人們對田園綜合體有著諸多的困惑和分歧。
第一,田園綜合體主要是農業產業轉型升級的模式,有的干脆把它定位于園區農業、休閑農業的升級版;
第三,強調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加新型社區或田園社區四位一體,把它看為美麗鄉村建設的一種前瞻性的綜合發展模式。
三、田園綜合體的理論支持
基于這樣的認識,我認為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的美麗鄉村建設,已經為建設田園綜合體奠定了一定基礎。與田園綜合體相似度極高的是四川省的新農村綜合體,其中相當一部分都具備田園綜合體的基本要素,且呈現出勃勃生機。成都市溫江區萬春鎮幸福村的幸福田園,同被稱為第一個田園綜合體的無錫市惠山區陽山鎮田園東方相比,都借鑒了城市綜合體的理念,綜合了現代農業、文旅和農村新型社區建設,是綜合性建設發展模式;都注重培育新產業、新業態,促進了產業的多元化和大融合,鄉村旅游都發展成為主導產業;都體現了城鄉一體化發展要求,既把城市公共服務和文明生活延伸、輻射到了農村,又保護了鄉村的自然生態、田園風光和農耕文化。不同的是,田園東方是東方園林產業集團投資50億元建設的;幸福田園則是幸福村群眾自主發起、自主建設、自主管理的,體現了農民主體。
當然,想象不能替代事實。要回答好田園綜合體路在何方的問題,最終靠的是實踐。當前,一是當積極開展實踐探索。可以在大中城市郊區、大型農業園區、農業生產條件好的旅游景區周邊,選擇近年來美麗鄉村建設有基礎、有特色的地方,科學規劃,試點示范,盡快積累經驗,避免一轟而起。二是充分發揮農民群眾的主體作用。今后一個時期,重要的是通過各種形式的新型合作,把農民群眾組織起來,積極發展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合作社,形成合力,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同時,規范引導社會力量包括工商資本有序參與,增強農村發展活力。三是注重體現各自的鮮明特色。從規劃設計到建設管理,都應當由不同區域的自然條件、經濟條件、社會條件出發,充分考慮民族的、文化的、產業的特色,做到與眾不同、各美其美,防止一個模式、一張面孔。
五、田園綜合體的價值呈現
寫到這里,一幅幅田園綜合體的美妙畫卷,隱隱約約地呈現在我們眼前。看,在那藍天白云下,她正從一片片綠色的田野上徐徐展開:那里既能聽見現代文明的交響樂章,又能聞到大自然的蛙鳴鳥叫,還能分享著男耕女織的浪漫故事;傳統的城市與鄉村、市民與村民、農業與非農產業,已經找不到截然不同的分界線;曾經的鄉下人在那里建起了新家園,曾經的城里人在那里找到了桃花源,他們都在那里圓著自己曾經的夢想,開始了新的多彩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