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產業正處于從高速發展到高質量發展的轉型期,城市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不斷涌現,新興產業對于辦公業態、辦公環境、辦公區位、配套服務等都衍生出了全新的需求。產業類型也逐漸增多,過去的產業分類標準以及相應的工業用地已經無法完全適用。
近年來為了更有效地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從國家國土部先后頒布的《關于支持新產業新業態發展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用地的意見》和《產業用地政策實施工作指引》,提出“優先安排并運用多種方式供應新產業發展用地”。再到各地政府根據城市情況發布了諸多新型工業用地相關政策,展現出了各級政府對于新興產業發展的支持,但也從側面展現出了各地政府產業發展的現狀。不同城市的產業基礎與客觀條件層次不齊,沒有最好的新型工業用地政策,只有最適合的新型工業用地政策。
在2020年前三季度的城市GDP發布之后,北方城市站在了風口浪尖,前十僅剩北京一根獨苗,北方城市的產業轉型已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在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上,北京的實力毋庸置疑,早在2006年便出臺了《北京中心城控制性詳細規劃》,創新性地提出了高新技術產業用地,但因為該文件沒有具體的產業門類進行規定限制,導致不少企業在房價高企的推動下,打政策擦邊球,不僅讓政府損失了土地出讓收益,也沒有達到以低廉成本扶持高新技術產業的初衷。隨后在2017年12月31日,北京市政府出臺了《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科技創新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用地政策的意見(試行)》,全面停止了北京市分割銷售工業用地及建筑附著物。
在今年1月12日,北京市發布了《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科技創新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用地政策的意見》,將園區一切土地和房屋銷售與租賃審批權全部收歸市政府及區政府,園區平臺公司和園區內的企業沒有任何權利進行出售和出租。北京市基于產業基礎對于產業轉型進行城府層面的統一調控,未來北京市只需要符合城市產業定位的高精尖產業。
相比于北京市擁有充足實力下的步步為營,華北其他城市更需要天津這樣的“破釜沉舟”。11月6日天津發布了《關于支持新型產業用地高效復合利用暫行辦法(報審稿)》,其中提及新型產業用地在得到項目所在地開發區管委會審查同意后可分割出售。通過放寬新型產業用地轉讓政策、嚴格把控轉入企業,在張弛有度的情況下加速存量資產消化與產業的加速轉型。
華東區域的區位優勢、產業基礎以及上海的產業吸附能力,促進了整個區域產業的集聚與快速發展。在國家高質量發展的目標驅動下,華東區域需要更快的完成產業的轉型升級,上海更是需要發揮更強的引領作用。
不同于其它城市的新型產業用地政策,上海根據工業用地的區域及產業發展特點,將工業用地劃分為104區塊、195區域和198區域。通過不同的工業用地政策,對不同區域進行針對性管控,形成精細化、集約化發展。
以上海為代表的華東區域城市,在擁有一定產業基礎的情況下,轉型升級需要的是更精細化的管控。
深圳針對高新技術產業的新型用地政策成為了全國各地參考學習的對象。
深圳市土地資源有限成為限制城市發展的重要難題,在2014年深圳發布了《深圳市城市規劃標準與準則》新增物流用地(W0)和新型產業用地(M0)兩種用地類型。深圳從過去的增量時代轉入存量時代,通過M0政策推動深圳市城市更新,帶動產業的更新換代。
深圳M0用地相比于其他工業用地,價格較為低廉,政府希望M0政策推動處于發展中前期的高新技術企業快速發展。為了保障M0政策的順利實施,避免拿地主體的擦邊球情況,企業拿地和準入要求極為嚴苛。天津M0新政也借鑒了深圳市在M0政策上的相關策略與相關經驗。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深圳對于高新技術產業的政策支持,其高度市場化的營商環境也催生了一大批創新型高新技術企業。
在近期公布的2020年前三季度城市GDP排名中,前十城市中,中西部已經占據了3席,成渝雙城位列前十,遭遇疫情直接影響的武漢也是力壓天津,重回前十,入選城市數量僅次于華東區域的4城。但整體經濟及產業發展情況而言,中西部區域任重而道遠。
相比與其它區域的城市圈經濟發展,中西部區域屬于中心城市重點發展。經濟實力與重要產業集中于成渝雙城、武漢以及長沙,其它城市經濟實力以及產業發展情況相對較差。目前的成渝雙城和武漢都將面臨傳統產業向高新技術產業轉型的關鍵期。
2020年4月成都發布《關于加強新型產業用地(M0)管理的指導意見》。率先提出新型產業用地(M0)管理意見,加強對于新型產業發展的支持。但意見提出新型產業用地(M0)總體規模原則上不得超過所在區(市)縣工業用地總規模的5%,新供應M0年度計劃原則上不得超過所在區(市)縣工業用地年度供應計劃的10%,推出的供應量相對較少。除此之外,M0政策明確提出新供應M0的產業用房和配套用房須由土地使用權人全部持有,不得分割轉讓,不得以股權轉讓或變更等方式變相實施分割轉讓。雖然有全國其他城市推行經驗,但成都仍然相對謹慎,嚴防拿地主體打政策擦邊球。
武漢市也是在11月發通過了《關于支持開發區新型工業用地(M0)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進一步抓好節約、有效、依法、公開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降低土地開發利用成本,推進開發區騰籠換鳥,建設高品質產業空間。也提供了彈性年限出讓一級分割轉讓等規定,但也設定了產業用房分割比例、轉讓面積以及分割轉讓必須與產業用房掛鉤等相關規定。
中西部中心城市擁有較好的經濟與產業基礎,已經邁入產業轉型期,在有其他城市相關經驗的基礎上,可以盡可能的少走彎路。但相比與其它一線城市,其新興產業基礎、產業發展環境相對較弱,從而決定了其在新型產業用地政策上的“以穩為主”。相比于“跨越式的發展”,中西部中心城市更需要的是緩步轉型,在中心城市周邊打造相應的副中心城市,承接產業轉型過程中形成的外溢及“淘汰”產業,從而帶動城市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