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街是展示城市文化的窗口,是地域文化的濃縮。隨著全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消費結構的升級、資本的大量涌入,全國很多城市的商業街已經進入快速發展時期。
然而,在商業街興建熱潮的背后,“千街一面”、“萬店雷同”的狀況已經成為商業街不得不面對的問題,能夠真正成為城市名片的商業街卻寥寥無幾,如何打出商業街的品牌、如何經營特色商業街成為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商業街興建熱背后有隱憂
沒有特色、業態低端是很多商業街都面臨的問題。作為北京最知名的文化商業街區,南鑼鼓巷卻常年充斥著低劣的商品、小吃,傳統的京味特色已經越來越淡的問題。雖然曾經過數次整改,但每次整改后,又都變本加厲的反彈。小門臉林立、齊門售貨、假冒偽劣、低端餐飲等問題難以解決。
自去年10月底,南鑼古巷就開始了“斷腕式”改造。北京市東城區有關部門負責人向筆者介紹 ,南鑼鼓巷在主街修繕過程中同期進行了環境整治,對違法占道的門臉及影響風貌的違建進行了拆除。此外,還通過業態調整、清理開墻打洞等措施,關停違規經營店鋪,使主街歷史風貌得到全面恢復,進而帶動整個南鑼鼓巷地區實現保護復興。
南鑼鼓巷商會會長徐巖也曾表示,改造主要有形象整飭和業態調整兩大主題,前者需要商戶自己掏錢,后者更是需要商戶承擔虧損。“南鑼鼓巷作為北京名片、首都窗口,應該引領潮流,成為世界精品街。所有的商鋪都是項鏈上的珍珠,每一家都應該符合南鑼鼓巷氣質,爭當南鑼鼓巷脊梁。”
同為北京特色商業街區的前門大街也遇到了類似窘境。筆者了解到,在去年年底召開的政協北京市東城區第十四屆會議上,東城區政協委員楊宗滿曾提出要解決老字號困境提升前門特色商業街區發展潛力。
“現在的這些所謂的文化街、商業街、旅游街是在現代信息、交通高度發達、便捷暢通的時代環境下形成的。可以說,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和國際化是造成了今天各個城市商業街、文化街、旅游街趨于雷同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 中國未來研究會旅游分會副會長劉思敏表示。
過度商業化也成為了阻礙商業街發展的絆腳石。在麗江古城內街道兩旁,林立著各式酒吧與客棧,不止一位到過麗江的游客感慨,站在熙來攘往的商業街上,心里向往的卻是曾經古樸的麗江。商業化還體現在收費上,因為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在古城各個出入口加大了征收古城維護費的力度,導致古城內白天游客不愿買門票進城,客流量減少使營業額大幅下滑、生意難做,去年6月,麗江大研古城部分商家關門停業抵制征收古城維護費。
除此之外,衛生狀況堪憂、基礎設施條件差等問題在商業街發展過程中也比比皆是。在采訪過程中,江西鼎泰步行街的一位業主告訴筆者,在商業街建設初期,由于設計規劃不合理及投入不足,基礎設施大多都不完善,主要體現在垃圾桶數量過少、房屋漏水、消防通道不通暢等,每當雨季來臨都有店鋪被淹。
如何打造特色商業街
面對商業街在發展過程中的種種問題,究竟商業街需要如何發展才能打出特色品牌?中國步行商業街工作委員會主任韓健徽表示,商業街的發展,能夠用20個字來概括,即“五有”:“歷史有根、文化有脈、商業有魂、經營有道、品牌有名。”
韓健徽解釋道,“歷史有根”是指要挖掘歷史,“文化有脈”是指要突出彰顯文化,這個文化應該和商業街所在的地域相吻合,而不是雜亂的。“在西北的某個缺水城市的商業街上看到海濱浴場的少女雕塑,在國內某個商業街的街口看到巴黎凱旋門的雕塑,會讓人感到奇怪,而我在全國的商業街上看到的凱旋門已經不下10個了。把別的區域的特色景觀照搬過來顯得十分牽強雜亂。”
“商業有魂”是指要實現商業街的繁榮和效益,包括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這是支撐和促進商業街長續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比如說,現在有一些商業街陷入到怪圈,游客不消費,淪落成為了免費的旅游景點,商家利益受損,同樣不利于商業街的長久發展。” 韓健徽表示。
“經營有道”是指既有傳統的誠信經營的優秀品質,也包括運用現代信息、互聯網技術等營銷手段進行推廣。他坦言,全國一些著名的商業街都十分重視營銷,尤其是在春節等重大節日,營銷力度很大,可以有效地提升街區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浙江杭州清河坊商業街相關負責人向筆者介紹,清河坊作為最能體現杭州古韻、民俗文化的聚集地,是杭城傳統年味兒最足的地方。每年的春節,清河坊都會安排一些傳統的特色活動,例如往年的特色活動“皇帝”巡視河坊街,以及今年的“皇城小鎮年俗”主題等等,受到了游客的極大歡迎。
劉思敏也認為,旅游的本質是尋找差異,所以古街要獨樹一幟,特立獨行,要與其他城市的旅游景點、旅游街區區別開來。古街在傳承弘揚本地文化底蘊的同時還要適應現代人的生活,必須做成精品,包括從建筑風貌、景觀設計、布局到經營業態的設置,都應該盡可能體現地方文化底蘊。
韓健徽認為,從經營方面來看,商業街要做到人氣、商氣、財氣、名氣的統一,尤其是要實現人氣與商氣的結合。“可以看到,有一些商業街客流量多,人氣很旺,但是消費水平和客單價卻很低,商鋪的經營額一直提不上去,旅游消費購物短板背后的原因是,經營同質化問題嚴重,在經營中沒有真正做到商業街的建筑形態和內容業態的有機統一。”
中國旅游商品產學研聯盟秘書長陳斌也認為,地方特色的商業街區、特色商品購物區的規劃、建設和經營必須體現旅游購物、旅游商品的規律,如商品質量、價格、品牌、文化、銷售地域等因素,必須考慮到旅游特點和游客習慣,充分體現出對游客的吸引力、購物的方便性和舒適性等。品種少、無特色、高價格、少宣傳等都造成旅游商業街區購物的障礙。
未來商業街發展的大方向是怎樣的?韓健徽指出,商業、旅游、文化的相互支撐、融合發展,有著內在的聯系:商業可以促進文化的繁榮、經濟的繁榮,商業街如果成為旅游目的地,可以帶來消費的人群、客流;通過文化、可以彰顯出商業街的鮮明特色,可能又會形成旅游目的地;三者相互融合,相互支撐、是共榮的發展途徑。商業、旅游、文化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
文章來源:中國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