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决赛地点2022_哈里森·巴恩斯_帕楚利亚_足球直播在线观看免费 - 英超法甲

`
政策資訊

不加班的地產人有沒有未來?

來源:明源地產研究院       作者:明源地產研究院       時間:2020-08-28

前不久,智聯招聘發布了一份報告,《2019年白領996工作制專項調研報告》顯示,房地產行業在“加班”問題上已經超過互聯網、汽車行業,名列各行業“996”工作制第一位,占比20.73%。

不加班的地產人有沒有未來?

加班,在職場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在房地產領域更是如此。此前,996是福報引發巨大的爭議,地產人輕蔑一笑:996是事兒嗎,我們都是007!

一份調查數據顯示,房地產行業20%的人平均睡眠時間僅4個小時左右,70%的人平均睡眠時間在5-6小時,60%的人幾乎沒有午休時間,7天是工作日,甚至連續三個月不休息,88%的地產人下班后依舊需要處理工作。每年都有地產人因加班猝死。上個月,某房企剛新婚不久的置業顧問凌晨兩點才回家休息,五點鐘就又起床去搶輪排,最終猝死。

很多地產人期盼這一情況能有所改觀,然而這個問題似乎無解。快周轉的行業,工作不可能朝九晚五。有人說,多招點人不就行了嗎?組織管理的理論和實踐決定了這不現實!

 

因此,對于想要繼續留在這個行業奮斗的地產人來說,必須接受加班的現實,同時想辦法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盡量少加一點班,如果還是不能,則要讓加班變得更加有價值些。

不加班的地產人有沒有未來?

地產行業高周轉

決定了必須加班

2014年,法國經濟學家托馬·皮克提(Thomas Piketty)的新書《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一經面市,便立刻成了一個現象。

整本書的中譯本達900多頁,但核心結論卻很簡單:資本的報酬率> 勞動報酬率,是持續拉大貧富差距的根本原因……

說這個跟房地產行業有什么關系呢?關系很大!因為房地產行業的本質是金融,是資本。既然資本的報酬率那么高,意味著占用資本就要付出高的代價。現實中,大部分房企的融資成本都不低。資金多占用一天,就要多支付一天的利息,這是要快的最主要原因。資金要高周轉,最好一年能轉2次,就要快速拿地、開發、銷售、回籠資金……不斷縮短項目周期。

此外,中國樓市是政策市,節奏變化很快,要提高抵御外部環境變化的能力,就必須將企業效率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即使是巨頭,也需要“高周轉”來熨平政策周期變化所帶來的風險。

最后,規模戰的窗口期正在關閉,“強者恒強”的格局,讓行業內尚有希望的房企都想放手一搏,競爭日益白熱化,都拼刺刀了,不加班怎么行?!

幾種因素的疊加,呈現出來的就是拿地即開工、隔夜出圖……體現在地產人身上,結果就是“不是在加班,就是在加班的路上”。

 

某大佬曾提出過“70,80,90”制度,即“底層員工每周至少工作70小時,中層員工80小時,高層90小時。

夜總會,是地產人互相調侃的三個字,因為晚上9點以后開會,凌晨結束是常有的事。

某房企以“狼性營銷”聞名業內,營銷團隊一月無休也是常有的事。

……

有人因此痛心疾首:這是資本家對員工的無情剝削!但其實房企的老板對自己也非常狠——

不加班的地產人有沒有未來?

2016年,一張王健林的行程照刷爆朋友圈。其顯示:王健林4點一刻起床,當日飛行6000公里,停留兩個國家三個城市,而且萬達微信君強調“其實,他每天的日子幾乎都這樣忙碌。”。

許家印也是地道的“工作狂”。恒大的會經常要開到次日凌晨兩三點,他通常凌晨三四點鐘回家睡覺,睡一會兒就起床去公司。

不加班的地產人有沒有未來?

任何行業的加班問題

都不能靠加人就解決

幾年前,某房企因要求“加速高周轉”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因為做到如此程度的“高周轉”,員工得通宵加班。

有人會說,既然有這么多活要干,大家這么辛苦,那就多招幾個人來干唄。由于地產行業的薪資待遇高,原本2個人干的活,再招1個人,變成3個人干不就行了。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算術問題,然而,現實遠比這要復雜。組織管理和效率的現實,決定了這一方式行不通。

一、管理存在邊界,組織要扁平化,意味著不能加太多人

馬克斯·韋伯在對東西方文明進行廣泛研究的基礎上發現,任何有組織的團體,唯有實行“強制性的協調”才能成為一個整體。基于此,他將官僚集權的行政組織體系,即科層組織看成是最為理想的組織形態,并預言人類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中將普遍采用這種組織架構。

科層組織有以下一些典型特征:專門化、等級制、規則化、非人格化和技術化。

韋伯認為,從純技術的觀點來看,科層組織能為組織帶來高效率。在工業時代,科層組織是各種大型組織最為普遍的組織形式,并取得廣泛的成功。

可是,工業時代的馬克斯·韋伯,不可能預測到后工業時代的生產關系,以及組織形式所需的調整。如今科層組織這種形式已受到越來越多的詬病。

不加班的地產人有沒有未來?

因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帶來的一個必然結果就是,管理是存在邊界的,不可能在不放權的情況下,能夠兼顧各方并且都做得很出色。

不加班的地產人有沒有未來?

經典管理理論中的“管理幅度”理論認為,一個管理者由于時間、精力、知識、能力和經驗的限制,其所能管理的下屬人數是有限的。隨著下屬人數的增加,可能存在的相互人際關系數將呈指數增加,信息量和管理難度也是如此,當下屬人數增加到一定程度,就超越了管理者所能有效管理的范圍。

而且越往高層,一個管理者所能有效管理的下屬越少。通常,基層管理者能有效管理的下屬不超過15~20人,中層管理者能有效管理的下屬不超過10人,高層管理者能有效管理的下屬不超過7人。

 

當一個組織的人數確定了之后,由于有效管理幅度的限制,就必須增加管理層次。因此,在傳統管理模式之下,當組織規模擴大時,管理層次就會逐步增加。層級的增加,會降低管理的效率,催生嚴重的官僚和腐敗。

在工業時代,這么按部就班還可以。但現如今,跨界打劫的越來越多。市場變化越來越快,即便是房地產行業也是如此。

城市分化之下,為了快周轉,為了因地制宜,必須讓在一線迎接炮火的人做決策。因此,各房企都在加大授權,推進組織的扁平化。扁平化,意味著層級不能太多,契合“管理幅度”理論,意味著每個層級的人不能太多,綜合起來就是多招人并不現實。

二、為了保證產出效率,必須要給到高工資,加人成本高

此外,如果非要加人,不僅效率低,而且總的成本也會增高。這也決定了是不能夠隨意加人的。

如上所說,房地產行業的工資高,原來2個人干的活,如果換成3個人來干,每人拿原來2/3的工資還是不少,而且大家也不用那么辛苦加班加點了。

但,這也是不現實的。

明源君對話過很多房企老總,他們對聰明、貧困但有野心的年輕人才,都有不同程度的偏好。

為何?因為這些年輕人沒家底,要想在大城市立足就必須努力奮斗,有這種想法的人,會想加倍努力趕超同齡人。對有野心的人才來說,你讓他多點休息時間拿少一點工資,他是不能接受的。

龍湖對其薪酬之道的形象描述就是:“一個人,兩份工資,三倍努力,四倍成長速度”。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即便是市場行情不好,出現很多降薪的時候,還是會有房企加薪。

為何?因為工資有剛性,輕易不能降,只能升。一旦下降,由于有人愿意出更高的工資,公司最先損失的不是庸才,恰恰是人才。

效率工資理論認為,員工的生產力與其所獲得的報酬(主要是指薪資報酬但亦能輕易地推廣到非金錢報酬)呈正向關系——企業要支付給員工比市場保留工資高得多的工資,促使員工努力工作。

效率工資已成為企業吸引人才的利器,它可以提高員工努力工作、對企業忠誠的個人效用,提高員工偷懶的成本,具有激勵和約束雙重功效。

換句話說,企業為了追求效率,就是要用高工資的人才,他一個人可以頂幾個——除了工作量,他還會起到鯰魚效應,帶動其他人的積極性。所以說,貴的員工,恰恰是最便宜的。

如果一小群人上班摸魚,還能長期混日子,久而久之大家都會上班摸魚混日子,這對組織的打擊是很大的。

不加班的地產人有沒有未來?

問題不在于加不加班

而是如何更有效加班

有一個流行的觀點是這么說的:人的差異在于業余時間。明源君認為,這是對那些工作之余還有大量時間的群體來說的。

換一句話說,如果你在工作中比別人投入更多的精力,不就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因為鉆研一件事比干幾年事情更聚焦。

在“高周轉”的房地產行業,很多年輕人夜以繼日的工作,以努力換成長,以時間換業績,市場行情+行業的規模的快速擴大+個人努力,使得大量年輕人,幾年時間就達到了同齡人十幾年才能達到的成就。

但是,也有人天天“沒日沒夜”的干,職位和薪水卻不見漲。

所以,在房地產行業,加班是不可避免的,關鍵的問題是如何避免無效的加班。摸魚式加班和因為拖延導致加班,那純粹是慢性自殺。讓加班變得更有價值,自己才能獲得更大的成長。

 

一,要學會做任務分解,將一個大項目或任務細分成多個小項目或小任務,并為其制定必須要完成的時間節點。這樣,可以區分輕重緩急,推進進度可控,看到任務每天都在推進,自己也有成就感,不會那么焦慮。

二,要有規劃。俗話說得好,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缺乏規劃,不僅容易缺失目標和導致結果模糊,而且經常費力不討好。

某標桿房企采購經理就告訴明源君,他很少加班,就是因為懂得規劃,來看看它一天的規劃:

 

請款和審批事項在每日上班前1個小時內找領導審批和找財務付錢,這時候領導和財務都剛上班,心情比較好(因為被煩得少),容易簽字及付款。

接著給供應商聯系供貨和下單及反饋問題,這時候供應商的領導或銷售一般剛開完早會,正好排期生產或布置完任務,人都在,來得及幫你插隊和調整,而且這電話接通率比較高。

 

忙完上述兩件事,基本就到11點了,開始找資源或聯系供應商生產線協調發貨。這時,供應商前臺或跟單一般比較閑,生產線的負責人基本也要等下班吃飯了。這類事情比較簡單,不容易被抵觸。

下午一般是開標會或協調接貨。下午開標,供應商中午趕過來不易遲到,協調下午送貨也容易送到,因為不堵車。下午組織一些溝通協調開會也不用那么激烈,容易取得集體通過,因為上午大家經歷比較充沛,會扯很多。

 

接近下班時間,就準備一些文檔資料(審批,請款,對賬等),第二天一早繼續找領導和財務,成本等。這時一般忌諱找跨部門協同,除非一定要當日完成。期間有發文發函之類的,一般要統一在上午,這樣下午可以收集完回執單,不然隔天收,可能接收的人外出了。

 

三,提升自己的復合能力。在職場,很容易出現屁股決定腦袋的事情,往大了說是眼光和格局不夠,小一點說是專業視野太狹窄,沒有老板思維,凡事只想著自己那一點事,導致大量無效的溝通和內耗。


比如,搞采購的人懂點設計,又懂點工程,大家溝通起來就容易很多。所以,需要時刻檢查,效率低是不是因為自己能力的問題,如果是,那要努力提升自身的能力。積極參加公司內部組織的培訓;爭取外部培訓機會, 跳出自己的小圈子;同時多閱讀地產行業專業書籍和文章,提升自身知識厚度廣度。

Copyright ? 2021 Perfcet Market.Cn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備11004787號-2
×

歡迎撥打一對一免費咨詢電話: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詢我們的在線客服

在線咨詢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