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地產創新業態的技法與時俱進。業態規劃時,不妨進行合理而有創新性的業態組合,促進購物中心未來的經營和發展。
No.1
零售+餐飲
從零售、餐飲、娛樂、服務四大業態(“五分法”中還在此基礎上延伸出針對兒童客群的業態)的盈利能力上看,零售是最強的。
餐飲業態的共性是即時生產的商業模式,所銷售的食物是在消費者下單之后當場制作,因此銷售量存在一定因素的制約,餐飲又分重餐和輕餐,重餐對于燃氣有特殊的要求,輕餐具備合格的排煙排污功能和餐飲廢水處理即可。
■ 奢侈品零售店+咖啡店
大部分人對于Tiffany的記憶,都是從電影蒂芙尼的早餐開始的。獨有的藍色櫥窗與穿著優雅禮服的奧黛麗赫本,一起成為了上世紀最美好的時代。也因此在蒂芙尼店里享受一頓精致的早餐成為了眾多女孩的夢想。
繼紐約和東京之后,全球第三家The Tiffany Blue Box Cafe 登陸上海。2019年12月19日,全新升級的蒂芙尼上海香港廣場旗艦店迎來了正式開業,這是品牌在內地最大的旗艦店,總面積將近 1000㎡,店里還有全新開設的個性化定制區和蒂芙尼藍色禮盒包裝區,以及開在店鋪二樓的 The Tiffany Blue Box Cafe。
這家店的設計沿襲了紐約店的風格,色調是蒂芙尼藍和銀色的組合,餐桌上擺有馬蹄蓮,餐具則都是蒂芙尼自家的產品。每天下午 2 點到 4 點期間,會供應下午茶。茶點的設計里融入了不少蒂芙尼元素,比如蒂芙尼藍的馬卡龍、蒂芙尼禮盒造型的小甜點等。
奢侈品零售開輕餐店,會讓品牌更加的親民,拉低消費門檻。以往,奢侈品店或是客單價較高的服裝服飾店,對于普通消費者都有著較大的距離感;如今,對于消費者來說,可以近距離的感受品牌的故事,提高品牌的認知,增強品牌的粘性。
并且輕餐環境舒適,配合主題化、場景化的打造,讓進店的客人因環境產生更長時間的停留,增加消費者購買產品的概率;即使沒有購買行為也會因到店打卡動作,增加品牌的曝光度。
■ 書店+咖啡店
誠品書店所到之處往往成為當地的文化地標,同時也是許多書店爭相模仿學習的“精神標桿”。
2015年,臺灣誠品的首家內地旗艦店進駐蘇州。“誠品生活X蘇州”主打咖啡 —— 由誠品書店團隊經營的文學咖啡品牌black pages CAFE。
店內設有黑膠影音區,顧客可以隨心挑選書籍,度過美好的咖啡時光。
菜單清晰簡約,咖啡品名都十分文藝,多款特色單品名稱皆取自書籍。
開在一線城市且地處繁華地段購物中心里的大中型書店代表,除了誠品,還有西西弗、言幾又、鐘書閣、方所等,承租面積少則500㎡,多則4000-5000㎡。這類主流書店往往依靠毛利較高的文創零售、餐飲業態來提升收益。
位于巴黎拉丁區的莎士比亞書店
書店內設有沙發、藤椅、咖啡茶點,一半盈利都來自餐飲已是國際慣例。
■ 潮牌店+咖啡店
DOE咖啡館新天地店外部空間
DOE咖啡館新天地店的內部空間
DOE咖啡館在上海共有兩家店,是本土潮人的聚集地,新天地店邀請了空間設計師青山周平共同打造,設有賽場式看臺座、咖啡臺、服飾售賣區等;銅仁路老店則以鞋品為主打商品,每逢新品發售,均引得潮人前來排隊。
咖啡工作臺只占了很小的空間,更廣闊的空間留給了來這里的消費者,點完一杯咖啡可以在這里小坐,購買潮流裝備,看書,聽音樂,也可以坐在臺階上與好友攀談,甚至帶著愛寵入內。
作為西式飲品,咖啡店往往傳達了一種西方生活方式和西方的文化,文化與空間的結合借助咖啡、潮牌、唱片等內容形成立體的、多元的年輕潮人休憩、社交的理想場所。
No.2
餐飲+娛樂
線下商業中,餐飲的比重越來越大。隨著競爭的加劇,餐飲商家紛紛融合其他元素,以打造自身特色形成差異化競爭。
■ 日本料理+劇場
ANTHOLOGIA地球美食劇場是一家劇場型日式餐廳,階梯式的座位,圍繞著屏幕和舞臺。
舞臺上,主廚為賓客講解每一道料理,進行交流互動;大屏幕上,料理者帶著賓客—起進入料理背后的故事,探索食材的奧秘,感受不同的季節。
影片伊始是非常美的地球畫面,仿佛一下子到了太空,然后慢慢地回到地面,展現大自然和食物的緊密聯系。
隨著影像的轉變,穿著和服帶著面具的服務生為每組賓客上菜。上菜時,服務生也會為賓客講解每一道菜的內容。就餐過程中環境還會隨菜單內容發生變化。
日本料理在餐飲的細分中屬于客單價較高的類別,配合日本的飲食文化、環境的營造,讓整個就餐過程充滿儀式感,適合節日慶祝、網紅打卡。同時,菜單的內容每月更換,增強了商業的復購率。
■ 海鮮酒樓+兒童樂園
由寶燕集團創立的海鮮餐飲品牌“寶燕壹號”,將海鮮酒樓、海鮮超市和兒童樂園結合起來。
依靠海鮮酒樓的優勢來滿足吃客。
結合海鮮供應鏈優勢開設海鮮超市,滿足周邊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一站式室內兒童游樂園里的很多娛樂項目大人也可以參與,滿足了不同階段的消費者需求。
■ 餐飲+演藝
餐飲與演藝的結合實現了物質和精神的雙重享受,這種組合類型多見于酒吧。
比如合縱文化集團旗下的胡桃里音樂酒館,胡桃里的姐妹品牌繁花酒吧,主要聚焦女性客群。
再如2019年馬云在杭州創辦的音樂酒吧HHB Music House。
有樂手登臺演出的爵士上海俱樂部JZ Club已經成為國內爵士酒吧的代表。
以文化為核心的酒吧是以表演為核心競爭力,商業的營收主要通過餐飲來保證。
No.3
服務+娛樂
■ 健身培訓+夜店
格斗系拳擊健身俱樂部 b-monster擁有專業級的Performer,配合日本專業編曲音樂以及動作編排,內部空間風格也是年輕消費者習慣的暗黑風格,在黑暗空間中,讓消費者感受運動的魅力。
健身品牌「SPACE」是以音樂為中心的“運動體驗場所”,在場館的風格設計上,著重時尚、社交、健身與藝術結合,形成沉浸式4D劇場體驗效果,通過環境與音樂、運動的契合,提升用戶健身體驗。
門店裝修風格動感十足。
而運動和音樂都是年輕人的熱門標簽,將兩者結合,很容易受到年輕消費者的追捧。
■ 洗浴+娛樂
伴隨著城市化進程,大型洗浴店開始融合娛樂業態,逐漸發展成為城市周末及節假日一站式娛樂休閑中心。
極樂湯主打日式溫泉,內部硬件設施較以往浴室進行了升級。
溫泉之外的區域設置了多項娛樂設施,宛若搬來了整個電玩城。
兒童游樂園
運動館
此外,有些溫泉館還有演出表演,也會融合餐飲和零售業態作為配套。
越來越多的零售品牌開始增強線下的體驗,例如瑜伽服品牌lululemon選擇與門店當地的瑜伽教練合作,邀請他們擔任品牌大使,傳遞產品和品牌價值,與消費者密切互動,增強用戶體驗和粘性。
而作為服務業態,瑜伽館本身受限于空間,盈利上存在天花板。因此, 業態與業態之間的功能補足,既能提升品牌競爭力,又可以在盈利層面實現開源。
未來,商業業態的融合將越來越常見。
比如零售品牌線下店的功能將不再是單純的售賣商品,可能還具備社交功能、娛樂功能、品牌體驗功能等。
那么,在未來的商業空間中,或許會遇到更多零售品牌跨界開餐飲店的需求,而以往在購物中心一層不會預留太多的餐飲條件。因此, 更充分的物業留白是業態創新和升級的前提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