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香港旅行社換了一茬又一茬
來源:聞旅 作者:聞旅 時間:2022-11-09
日前,ST凱撒發布了一則關于子公司擬申請自動清盤程序的公告。公告顯示,凱撒同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于2022年10月27日召開第十屆董事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子公司擬申請自動清盤程序的議案》,董事會同意下屬公司康泰旅行社有限公司(Hong Thai Travel Services Limited,以下簡稱“康泰”)因資不抵債啟動自動清盤程序,同時授權經營層在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組織實施康泰旅行社破產清算相關具體事宜。

疫情三年來,諸如康泰、全旅達、安運旅游、星晨旅游、香港至尊假期旅行社等許多老牌的旅行社接連遭遇倒閉或者清盤。據香港旅行代理商注冊處數據,香港持牌旅行社超過1700間,受疫情影響,至今約有300間旅行社倒閉,期間也有一百多間旅行社開業,但新開的旅行社規模不大。
倒在疫情下的那些老牌香港旅行社
10月27日,香港經濟日報發布消息稱,在香港創立逾半世紀的康泰旅行社,被指下周將面臨清盤。對此,康泰旅行社發言人回復澄清,現時無清盤計劃,并稱現時難以支持全面營運,希望以節省成本為考量,暫時只有用最小化成本營運,保留實力,直至全面通關為止。同一日,其母公司ST凱撒發布了正式公告,董事會同意康泰因資不抵債啟動自動清盤程序。根據公告顯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康泰旅行社的總資產為 97.27萬元人民幣,凈資產為-6813.45萬元人民幣;2022年1-6月實現營業收入1003.55萬元人民幣,凈利潤為-469.27萬元人民幣。 公告中還指出,康泰旅行社主營業務在粵港澳地區開展,受疫情持續影響較大,盈利能力驟減,目前已不能償還到期債務,并且明顯缺乏債務清償能力,鑒于此,綜合自身情況擬啟動自動清盤程序,以公平處理債權債務,保護公司、股東和債權人的合法權益。

事實上,在去年ST凱撒已經考慮到康泰旅行社或有破產清算的可能性,就對康泰的相關資產實施了相應減值測試程序。而這也不是康泰第一次被指清盤,早在2020年7月,康泰曾被債主Webport Limited入稟清盤,彼時康泰發聲明稱,新冠肺炎重挫旅游業,業界步入寒冬,但公司仍可保持財務穩健,股東方亦會全力支持。然而兩年時間過去,康泰最終還是面臨清盤。除了康泰之外,相關報道稱,全旅達旅行社從9月16日起縮減業務規模。資料顯示,全旅達是第一家獲香港旅游業議會認可的旅游代理商,它的前身為太古旅游,成立于1948年,業務主要設計到商務、休閑、會議會展等領域。據悉,太古旅游在沒有改名之前,是依靠太古集團發展的。2017年5月,太古集團將太古旅游出售予廣州房地產商合景泰富集團旗下公司,后續太古旅游便改名為全旅達國際旅游有限公司。盡管被收購和改名,但是全旅達在業務上并沒有特別的起色。據企查查顯示,目前全旅達在內地也僅保留全旅達國際旅行社(上海)有限公司、全旅達票務代理(北京)有限公司以及全旅達國際旅行社(北京)有限公司三家子公司。而在更早之前,2020年5月份,香港“至尊假期”旅行社宣布,疫情導致公司出現財務困難,被迫關閉香港所有分店,公司旅游牌照也已被撤銷。據悉,該旅行社主要經營香港前往內地、東南亞等地的旅行團,當時預計有超過1000名旅客受結業影響,涉及團費超過100萬港元。
然而,這些只是疫情下倒閉或清盤的旅行社縮影,旅游業議會預計,除了現在已經關閉的旅行社,后續則還有約百間旅行社倒閉。旅業3.0工作室主創肖遠山在接受聞旅采訪時分析到,康泰實際上是在海航手上收購的,然后海航轉給了ST凱撒?,F在ST凱撒對康泰的處理,也可以理解為泥菩薩過河的自救之舉。香港現在早已不是國人目的地,像康泰、永安等本港的大社,都是以港人出國旅游為主營業務,在香港出入境受限之時,老牌香港旅行社業務受到重創,清盤是很正常的事。尤其是ST凱撒自身也深陷疫情后的轉型危機,清掉康泰這樣的不良資產,也就不足為奇了。
“0+3”政策實施,
香港旅游業恢復了嗎?
旅游業是香港經濟四大支柱產業之一。在過去的三年時間里,香港旅游業遭受重創。2019年,由于社會事件影響,訪港旅客減少千萬人次,以疫情前2019年的十一黃金周旅游數據為例,內地訪港人數同比下跌56%,2019年整年內地到訪香港旅客數則為5591.3萬,與2018年相比同比下降17%。隨后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更是給香港旅游業帶來“致命”的打擊。疫情三年來,香港整體恢復都很緩慢。根據香港旅游發展局公布的數據,2020年訪港旅客人次為356.9萬,其中內地游客270.6萬,2021年到訪香港游客僅為9.1萬,其中內地游客6.6萬,較2020年下跌97.6%。今年9月26日,香港政府正式實施“0+3”的入境政策,入境游客無需進行強制的酒店隔離。消息一經發布,各大旅游網站瀏覽數據暴增。根據香港旅游網站Trip.com數據顯示,截至24日晚,Trip.com網站的航班搜索量較上周同期激增260倍,瀏覽人數更是增長327倍。
香港入境處的數據也顯示,自9月26日后香港國際機場每日的入境旅客數量平均保持在6000-7000人次的水平。從游客構成來看,明顯上升的是出境人數而非入境人數。9月26日至10月4日期間,每日的出境人數比入境人數平均多731人次。由機場出入境的旅客,以香港居民為主,占比約為七成。因此,盡管“0+3”政策在國慶之前放開,但是對于本地旅游業而言,并沒有看到明顯的復蘇跡象。根據香港旅游業議會近期向香港350家旅行社投放問卷數據也顯示,在受訪的350家旅行社當中有76%的旅游社現有員工數量不超過5人,比疫情前上升了29個百分點。其中,大約有200家旅行社的員工數量只有1~2人。與此同時,10月31日,根據香港特區政府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香港GDP(本地生產總值)連續三季都是收縮。對此,香港政府發言人表示,香港經濟在2022年第三季按年收縮幅度擴大。外圍環境轉差以及跨境陸路貨運往來持續受阻,對香港的出口造成打擊。
肖遠山分析稱,香港是亞洲乃至全球的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在澳門之后,內地游客出境游的下一步將會是香港。香港歷來有對旅游業的扶持政策,但現在香港更需要等待內地游客回來的政策窗口。一旦窗口打開,將是香港旅游業(不限旅行社)的最佳回血期。同時,要“同各國各地區開展文化旅游的交往合作”,香港旅游業的外向性會更明確,這些都值得期待。
政策扶持+自救,
香港旅游業的“曙光”來了?
從2020年開始,香港特區政府出臺多輪防疫抗疫基金及多種紓困措施,扶助旅游從業人士。比如向持牌旅行代理商提供營運津貼,10名職員以下劃一派發10萬元,10人以上則按每人一萬元計算;向代理商職員、導游、領隊、旅游巴士司機等從業員發放15000元和6700元的津貼;推出“旅行社鼓勵計劃”及“綠色生活本地游鼓勵計劃”,按旅行社接待旅客人數,提供每名旅客出境100元、入境120元、本地200元的鼓勵金。而在政策方面,香港發布關于便利內地進入香港的“來港易”“回港易”免隔離計劃,將不設每日額度限制,且適用地區將涵蓋內地所有地區和澳門特區。對于本地的旅游業,在《施政報告》中提出會用六億港元推出“文化古跡本地游”,還會有一些“本地游”的活動,包括“綠色生活”的本地游,提供加額津貼,包括在人數和金額方面都會增加,希望盡量推動旅游業。但是一系列政策的實施,對于香港旅游業而言,仍只是“杯水車薪”。根據香港旅游業議會的調查數據,即便在取消入境酒店隔離的背景下,受訪的對象中有近八成旅行社的業務僅恢復至一成、甚至一成不到。對此,香港旅游業議會表示“旅業仍苦困,政府須扶持”。
為了自救,香港旅游業界正在向政府提出采取“團進團出”方式,允許海外入境旅行團,在持有三天“黃碼”期間,可到能提供獨立包廂的餐廳用餐,亦可豁免他們進入一些博物館及旅游景點,借此吸引旅客來港及為入境游業界帶來生意。旅游業議會總干事楊淑芬指出,業界已同一些酒店及餐廳接觸,對方有初步愿意提供獨立的房間或包廂,用作接待持黃碼的入境團隊。她承認,即使政府接納“團進團出”方式,對入境游的生意幫助亦不大,但最重要是借此給予海外合作旅游伙伴帶來好的訊息,相信香港會逐步放寬防疫措施。對于是否能夠放寬防疫政策,此前香港特首李家超在會見媒體時也表示,在調整至“0+3”后香港輸入病例有所增加,目前更需要穩扎穩打,對于有聲音要求放寬至“0+0”,還需要有更多的案例和數據來驗證。此外,為吸引海外旅客,香港未來將啟動逾1億港元(約1800萬新元)全球宣傳,亞洲地區短途市場將是重點“發展對象”。面對當下復雜多變的疫情形勢,肖遠山表示一是等待時機,開源節流。香港跟澳門不同,香港目前跟大陸之間沒有順暢的出入政策,只能等待時機,在等的過程中,跟內地旅行社一樣,要最大化縮減開支,牢牢控制現金流并想盡一切辦法創收,比如運營其它產品等。香港“0+3”政策以后,可以考慮先從港人出境游出發,盡快獲得現金流。二是旅游產品的創新。以往港人到大陸的旅游產品,以觀光為主,香港地方太小而祖國內地有萬千大好河山。但隨著頂層設計的加持和國內游產品的升級,未來香港市場需要更多傳統文化體驗的旅游產品,以香港700萬人口的體量,對大部分旅行社而言,都是可以盤活整個公司業務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