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企穩回升和國家刺激內需政策的落實,二三線城市和西北部地區經濟增長的較快發展,也為下一輪旅游飯店業的發展提供了無限空間。地方政府將酒店業的發達程度作為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標志,高星級酒店能夠提升城市功能并改善投資環境,于是,成為很多政府爭搶的重要項目。為了迎合政府的需求和換取政府的優惠政策,不少地產投資商紛紛以建立當地的標桿五星級酒店換取地理位置好、價格便宜的地產,卻忽略了酒店未來的經營回報,只考慮目前由建設高星級酒店帶來的其他產業利潤。
在這里要注意的是,高端酒店的投資建設都是企業投資行為。所謂的國外酒店品牌紛紛搶占中國市場,他們搶占的僅僅是酒店管理市場,并沒有真金白銀的投入。對于國際酒店集團來說,作為品牌輸出、管理輸出方,其每年在中國不斷遞增的管理酒店數量,使中國成了他們全球業績最佳的區域。越來越多的國際品牌酒店管理集團,把重點轉移到中國二三線城市高端酒店的未來上。
從一線城市到二三線城市,客源、消費能力、市場環境都發生了變化,地域消費文化更是差異明顯。因此,高端酒店在二三線城市的招商和經營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客源市場容量。
不同于一線城市的客源多樣化,二三線城市客源相對單一,以本地為主,市場容量也有限,如何吸引本地人消費,滿足他們的需求,在酒店產品與定位過程中要有理性的分析。二三線城市的酒店在經營過程中很難參考一線城市的發展模式,應以當地市場為導向,重新引導品牌號召力。特別是那些在資源型城市投資興建的高端酒店,更要注重該地區的旅游淡旺季問題,準確把握目標市場和產品定位,保證酒店的入住率和盈利能力。
2.區域人才瓶頸。
基于整體區域經濟環境的現狀,一些區域經濟不發達,當地勞動力大多數去了一線城市打工,很多在一線城市的高端酒店做服務員。如果在這些區域興建高端酒店,將遇到人才瓶頸問題,酒店可能最先要做的就是基礎培訓。如果沒有合格的人才,要成功經營一家高端酒店,會比在一線城市難度更高。有些城市因為地域問題,要吸引高端管理人才十分困難。
如果你在前臺遇到這樣一位服務員,說著你聽不懂的當地話與熟悉的客人套近乎,你也不要像看見外星人一樣瞪眼,因為五星級的標準有可能在這里被重新定義。另一方面,由于文化影響,外來的職業經理人可能很難適應不成熟、不完善的市場,因而將引發酒店經營理念的變更,以及投資方對酒店經營期望值與現實的嚴重失衡。
3.區域文化,獨特消費習慣。
高端酒店進入二三線城市,進行準確的市場定位,滿足目標顧客的特定需求,才是酒店經營成功的關鍵。
由于二三線城市的客人不同于大城市的消費理念和習慣,酒店產品需要根據地區特色進行完善。無論是客房、餐飲,還是娛樂、康健等產品配套,都要遵循當地的消費習慣。以餐飲為例,二、三線城市更需要的是極具本地特色的飲食文化。國際酒店集團的模式化、標準化的經營管理制度和方法,在二三線城市將面臨極大挑戰。已經有個別西部城市,接二連三迎來國際品牌,但不出三年就不得不撤出,這應該成為前車之鑒。
5年過去,限制公款消費已經兩年有余,二三線城市以公款消費為目標市場的高端酒店受到重創,不少投資方將酒店上掛交易平臺,想收回投資,可是接盤者寥寥。眾所周知,這兩年的行業投資發展論壇還在進行,各大集團還在大展宏圖,而且開發和接管的目的地就是二三線城市,甚至延伸至三線以下城市,酒店過剩的城市在新酒店開業之時,會有一些老酒店生存困難,在市場不成熟的城市,面市的酒店需要花費幾年時間培育市場。是喜是悲?酒店投資方和管理方冷暖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