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互聯網平臺之戰已經平息之際,人們回過頭來發現,線下入口,竟然如此重要。 2015年幾個體量巨大的合并,都是發生在與實體相關的領域。
雙12期間,超先聲在北京西單商場看到滿滿都是人,商場中“喵街1212購物狂歡節”的物料鋪天蓋地,喵街當天的紅包雨、卡路里等活動掀起了一輪“買買買”的熱潮。
一個北京老字號百貨、一個互聯網App,結合在一塊后竟產生如此劇烈的化學反應。
仲量聯行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6年,優質商鋪新增供應預計將達2370萬平方米,為2013年存量的59.5%。
部分二三線城市短期內開發量過大,尤其是位于非成熟商圈、由不具備商場運營經驗的發展商開發的項目占比較高,未來一段時間內市場空置率可能持續處于高位,有關投資方將陷入泥潭。
商業中心的轉型,是未來5年乃至10年一個重要的互聯網課題,喵街的實踐,看來有積極的意義。
喵街是什么,對商場能起到什么效果,超先聲很是好奇。
電商紅利已經開掘殆盡,巨頭們都把目光放到了線下。O2O怎么玩,商業中心怎么玩,這代表了未來10年中國的紅利中心,從阿里喵街出發,管中窺豹,或許能把握下一波移動互聯網紅利。
一、O2O的入口與馬云解牛的利器
當互聯網平臺之戰已經平息之際,人們回過頭來發現,線下入口,竟然如此重要。 2015年幾個體量巨大的合并,都是發生在與實體相關的領域。
馬云的布局,正如太極中的云手,看似退,實則進,能夠參透的,實為少數。
2015年5月,隨著原銀泰董事長沈國軍的退出,阿里巴巴成為銀泰商業的第一大股東。
有人不解,馬云不是一直認為電商將超過實體商鋪,是未來的方向,為何卻回頭收購銀泰這種日薄西山的商業模式?
小孩子才分對錯,大人只看利弊。
如今阿里巴巴雙十一912億元之巨,中國的電商銷售只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0%。
中國電商增長是靠著龐大的網民紅利,中國購物中心的增加,卻是搭上的中國城鎮化這艘巨輪。
目前中國城鎮化水平僅僅超過50%,2030年中國城鎮化率要達到70%,這樣的全國持續性紅利,恐怕只有城鎮化了。
線下購物中心的增長速度,將遠遠超過電商增長。阿里巴巴收購一家中等體量的銀泰,只不過小試牛刀,打通線上導流和線下購物中心的嘗試。
龐大的線下商業中心,庖丁解牛的入口,正是小小的“喵街”。
喵街通過與線下商業的合作,可以將消費者導流給線下。根據用戶的地址位置,將周邊的商場、門店和打折信息推送給用戶。同時提供一鍵WiFi、室內導航,停車招車、停車繳費等服務。
這就是一個線下商場O2O的入口。阿里巴巴歷經收購整合、新業務摸索之后的一個新產品。
截止12月10日,喵街已進入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武漢、杭州、寧波、紹興、湖州等10余座城市,先后與銀泰商業、首商集團、印象城、武漢中百、水游城、益田假日廣場、西城廣場等大型零售集團旗下60余家門店展開合作。
手淘是阿里移動電商的入口,口碑是阿里吃喝玩樂的入口,喵街就是阿里整合線下購物中心的入口。
二、喵街怎么玩?
商家怎么運用喵街,又能得到什么好處?從喵街雙12中,我們可以大致總結出幾點:
1、紅包——補貼消費者鼓勵到店
今年雙十二,北京、深圳、杭州、寧波、武漢、西安等10城60余家購物中心參與“喵街1212購物狂歡節”活動。從12月5日起,喵街將發送千萬份紅包,鼓勵顧客到店消費,同時推出紅包雨、8元寶抽獎等互動游戲,讓消費者體驗線下逛街的樂趣。
通過紅包等消費權益,引導用戶進入商場主頁,瀏覽該購物中心當下正在進行的優惠及活動信息,給顧客去逛街前做消費決策。目前商場也可以通過喵街發紅包進行引流。
引流效果:雙12期間,60萬+用戶使用喵街紅包,打造了線下版“雙11”。
2、卡路里——逛街還能賺錢
雙12期間,喵街卡路里發布2.0版,由原來只支持蘋果手機擴展到安卓手機,讓更多用戶可以體驗邊逛街邊“賺錢”。在喵街覆蓋的10座城市內,手機上只要安裝喵街app,系統就能自動統計每日行走、運動消耗的能量,用戶可以一鍵兌換元寶,享受每天行走帶來的元寶積分權益。
引流效果:用戶兌換的元寶商品最終要去實體店領取,增加消費者到實體店的頻次及停留時間。雙12期間,有10萬+用戶使用卡路里功能,共獲得145萬個元寶。相當于用戶通過逛街走路,就能在商場里免費兌換一杯果汁或一張電影票。
3、天貓積分——線上引流線下
喵街通過整合阿里系資源,將元寶和天貓積分體系打通,用戶可以使用淘寶賬號登錄喵街,將天貓積分兌換成喵街元寶,用戶可以將“雙11”、“雙12”的線上巨量積分兌換成元寶,去線下兌換超值權益。為此,雙12期間喵街聯合商場上線一批電視機、自行車、掛燙機、拍立得、電影票、等性感商品。
引流效果:活動期間,產生了85萬份天貓積分兌換的元寶,為線下帶來大批流量。
4、喵大牌——爆款標品引流
喵街開通“喵大牌”頻道——線下精彩內容的放大器,mall品牌門店可以通過喵街發布爆款商品,將線下一些折扣力度大的或者新品信息透過喵街上翻,借助喵街這一精準購物人群的app信息透出,實現引流。
引流效果:以迪卡儂為例,雙12期間,迪卡儂在西溪印象城、合肥銀泰城、寧波環球銀泰城三家商場喵街主頁上線1500件迷你書包,消費者可用88元寶兌換,在活動期間,迪卡儂書包基本上線半小時內即被搶光,最終到店的核銷率高達90%,有效的為品牌門店進行了引流。
5、喵Insight——大數據工具
雙12期間,喵街將向合作商場試點開放大數據工具——喵Insight,通過關聯淘寶、天貓、支付寶、高德地圖、uc等阿里系大數據,喵Insight能更好的了解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當顧客進入喵街合作購物中心周邊5公里范圍內時,系統會靜態感知用戶并通過喵街推送消費者潛在需求的商品或服務,實現精準營銷。
引流效果:試點購物中心城西銀泰城通過喵Insight,做周邊5公里精準推送,mall喵街主頁打開率提高200%。
6、喵街智能服務——智慧逛街
雙12期間,40702人使用喵街找店、室內導航;7508人使用喵街,領號排隊;6157人使用喵街停車找車。以每人節省5分鐘來算,共節省出4530個小時,相當于94個周末、188天。
工具效果:讓實體零售更加高效、智能,停車找車,從10分鐘縮短到5分鐘;移動支付從1分鐘縮短到15秒。
三、導流+工具,幫你賺錢又幫你省錢
實體零售商為什么要與喵街合作?當然首先是利益關系。
先看看4個月之前喵街的數據。8月3日~9日,喵街聯合入駐的15家杭州商場,發起了“大杭城逛街周”營銷。通過喵街有3.6萬人成交,實現成交額3200萬元。
算下來,人均消費1000元,這樣的消費額實在令人驚嘆。因為電商火爆后,許多偏遠的商業中心門可羅雀,只有城市中心的特色商場才有人流,喵街的導流效果可節約商場很多營銷成本。
別小看這些成本,對于困難中的零售企業,這無疑是雪中送炭。
除了帶來流量之外,喵街另外一個功能是省錢。
兩三年之前,互聯網+席卷商業中心之時,百分之六七十的購物中心開始做官方APP,尤其是有點實力的購物中心,官方APP已經成為標配。
2015年,做官方APP的購物中心不足20%。因為購物中心發現,APP的開發難度不低,自建團隊和外包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更重要的是,隨著推廣渠道的集中,APP的推廣成本、獲客成本非常高,已經不是薄利的購物中心可以承擔的。
另外一個問題是,即便開發了APP,因為沒有移動互聯網產品經驗和積累,APP貨不對版,無法很好服務用戶。很多基礎性的功能,并不好實現。
比如精準推送,這種就牽涉到對累積的大數據進行計算;尋找店鋪,沒有基礎性的室內測繪,僅僅依賴現有的地圖完成不了。
阿里巴巴經過多年積累,有強大的大數據處理技術,還有通過收購帶來的移動互聯網、地圖測繪等技術。喵街的優勢在于能夠隨時調用這些技術,并將這些能力“賦能”給商業中心。
購物中心內缺少地圖數據,高德可以進行室內測繪;用戶在網絡排隊時,阿里云計算可以計算出最佳的方案;當用戶靠近時,通過淘寶賬戶體系可以感知用戶過去購買過什么,對附近什么樣的商品最感興趣。
四、賭局之下的殊途同歸
未來的商業,必然是線上和線下融合的商業。阿里的野心,就是通過這三個入口,牢牢占據商業的中心位置,你在網上買,線下吃,平時逛,阿里都能提供服務。
淘寶發展前10年,阿里巴巴解決的問題,是把線下的商品搬到線上;阿里的未來10年,是把線下服務和實體商店融合到移動端中,線上帶動線下,線下反哺線上。
線上線下的整合,是誰整合誰?超先聲以為,一定是線上來整合線下。
即便經過幾十年運營,線下的購物中心有豐富的經驗,但在講究穩準狠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它們的短板很難補齊。在已經形成龐大的互聯網商業帝國之后,阿里對線下商業的整合勢如破竹,喵街在雙11和雙12的表現就很搶眼。
前些年O2O的打法中,大眾點評和美團是非常好的導流工具,它們高價買來互聯網流量,的確對線下店鋪的營收有幫助。
對智能商業而言,導流只是一重功能,喵街還要充當導航、排隊和找車位等商場的實用APP功能。也就是說,喵街不光要服務入駐商場的商戶,還要為商場本身提供公共服務。公共服務的質量,跟商場商鋪的銷量是有直接關系的。
更多的服務意味著更高的門檻,只有一些巨頭能提供功能繁多的服務,喵街的直接競爭對手很少。
這要求提供類似服務的廠商,既有強大的商業基因,能夠充分理解線上線下商業互動的模式;又有過硬的技術實力,能夠全方位滿足購物中心和商鋪對功能的要求。
也不是所有的商家都雙手擁護。
商家的疑慮在于,讓喵街包辦了所有工作之后,賬號系統和入口都掌控在阿里手中。在阿里體系下,得按照阿里的游戲規則玩。
在喵街完成了統一大業后,這些追隨打天下的兄弟們是可以繼續吃肉,還是被拋之腦后?
所以,阿里和喵街的當務之急是,爭取最廣大的商戶信任,建立統一戰線,提前制定好規則,信心比黃金還值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