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能夠把60后和70后這些現有的顧客群體,通過沙龍會、會員答謝、會員招募等方式聚合起來,牢牢抓住,效果一定非常顯著。
最近行業內提到的最多的話題之一,應該是80后、90后。在這個話題上,大家都在不斷地分享如何管理、如何去獲得80后、90后的顧客群體。
首先,我肯定80后、90后的顧客群體一定要去維護,去爭取,因為如果80后、90后不來你的店,很可能跟一些專家所說的一樣,你會出現客流斷層。
而且,我們也看到80后、90后的確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僅是人口基數就很龐大。
據一項數據顯示,1986年—1995年出生的年輕人數為2.27億,約占全國人口的16.6%,他們作為80后、90后的中堅力量,與60后、70后消費人群存在著明顯差異,而且正以每年2000多萬的速度更新替代原有的消費人群。
此外,80后、90后還具備反應更快的購買行為、更為豐富的購買需求等,消費興趣也具有很強隨機性和波動性。
很多專業的機構將80后、90后的消費消費行為定義為沖動消費。大家喜歡80后、90后,更多可能是基于這種沖動型的消費行為,這樣的消費行為可能會給門店帶來更多的收入。
而實際上,80后、90后經濟收入水平在持續提升,潛在消費能力巨大。根據尼爾森最新消費者信心指數調查顯示,80后、90后消費者的月均個人收入為3111元人民幣,相較于總體3022元的平均水平更高。
但是,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不是針對80后、90后的管理,也不是如何更好地引進80后、90后這樣的顧客群體,而是在此基礎上,思考另一個話題。
80后、90后的人群,的確是我們的消費接力軍,從這個角度上來講,我們去防備我們的客流出現斷層,是極其有意義的。那么,我們60后、70后的顧客群體呢?應該怎樣去對待?
盡管80后、90后的顧客群體已逐漸引起我們的重視,但現在兩個人群似乎都在離我們遠去,為什么這么講?
第一,我們所引進的品牌結構,和裝修裝潢的方式,未必是80后和90后群體所感興趣的,弄了那么多的方式去迎合80后、90后,但依然是站在你所理解的80后和90后的角度,可是你并沒有了解到這個群體的消費心理。
換句話說,我們現在的管理團隊當中,有多少個比例的90后和80后,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考慮過。
前段時間和一個關系特別好的老板在交流時,我說,你看你的管理團隊中,大多是70后的管理人群,還有幾個是60后的。你們一直希望能夠獲得90后的顧客群體,卻從來沒有把管理團隊向90后進行傾斜,根本沒有思想上的一個植入,未必能吸引到80后、90后。
我必須要提醒大家的是,當你還沒有馬上吸引到80后、90后時,你有沒有發現,60后、70后開始慢慢對你陌生了?
因為你的店裝得越來越花哨,你的促銷行為越來越時髦,你所引進的品類越來越高大上,可是你卻沒有意識到,當你還沒有來得及把80后、90后引進店時,你的60后和70后已經出現了排斥反應。
你一直擔心出現客流的斷層,實際上,你的行為在加劇這種客流的斷層。而60后和70后的顧客群體,就是你當年攻下的山頭。他們曾經為你店鋪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且對你的店鋪賦予了足夠的信任,可是你卻正在無情地破壞這種信任。
因為當你認可80后、90后的消費行為,而去漠視60后、70后的存在感時,當你被未來莫知的恐懼,影響了你對當下的判斷時,你其實正向著兩個群體都在遠離的一個可怕的未來走著。80后、90后還沒來,60后、70后又離開了你的店,你等于是雙倍地加速你的客群流失。
所以說,根正苗紅,是對我們已有的老顧客一個最好的形容詞,過去我們所進過的那些高利潤的低折扣的品牌,其實是銷售給了60后和70后的。
我們今天說我們的品類結構不合理,說我們的品牌可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我們不能否認一點,無論有多少個問題,當年60后和70后是認可我們的。
我們固然要去改變我們不足的地方,固然要去靠近80后、90后客群,但60后和70后一定不能夠丟掉。因為在這個客群群體中所表現的情況是,他們對門店的忠誠度是更高的。
我還要提醒大家一點,即便你獲得了80后和90后,你也一定要清醒地認識到,他們的忠誠度不高,他們在品牌上的跳躍感極強,哪一個品牌更具有召喚能力,80后和90后會迅速地拔腿走向那一個品牌。
而這樣的品牌,在你的店還好,如果不在你的店,你的年輕顧客會迅速流失。
所以你應該明白,80后、90后的忠誠度絕對不是因為你的店而產生的,而是因為你的店鋪不斷引進的符合他們消費理念和行為特點的品牌而產生的。
由此,如果將來你獲得了80后和90后的消費群體,一定要注意兩個東西:第一,你的品類和品牌要不斷地更新,來滿足他們獲取新鮮感的需求;第二,你要不斷更新你的活動形式,來激發他們到你店里逛一逛的興趣。
這樣你注定會很累,但是這條路還是要去走。在這個過程中,也許你會發現,恰恰是60后、70后這些已有的顧客對我們店鋪的忠誠度更高。
他們很喜歡我們的老板娘,很喜歡我們那個微笑的女營業員,很喜歡那個在收款時總能給她一個小贈品的收銀員。對他們的維護是比較容易的,維護費用也比較低,因為你需要投入的是感情。
而80后和90后需要投入的是形式,是新奇,是新鮮。你要不斷地帶給80后、90后作為領袖的、作為粉絲的、作為明星的感覺。
可60后和70后不一樣,一個小小的問候,一個小小的禮品,一個暖暖的心意,就可以讓他們出去不斷地傳播關于我們的好口碑,不斷地讓他們對身邊的人去提及你買東西應該到哪里。
第一,我不否認80后、90后的顧客群體,第二,60后和70后一定還在為我們貢獻著傳播的力量。我們可以看到這個群體的忠誠度有多高,他們一旦認可了我們的店,我們會省出很多的心力,不用擔憂他們跑到我們的同行家。
毋庸置疑的是,60后和70后當中有一個巨大的力量就是口碑宣傳。如果我們能夠把60后和70后這些現有的顧客群體,通過沙龍會、會員答謝、會員招募等方式聚合起來,牢牢抓住,能夠重新省視一下他們對我們的貢獻的話,我相信大家會看到60后和70后對我們的貢獻不只是停留在利益上,更多的應該是口碑宣傳,他們是我們生活當中的活廣告,而且他們的熱情是非常容易感染其他人的。
當我們費盡心力都不一定能討好80后、90后時,我們還有那樣一大批用感情就能奪得和爭取的顧客,當然不能夠再去漠視和忽視他們。而且,他們還會為我們一傳十、十傳百地去做活廣告,在零售寒冬之下,抓住他們,也不失為一種抓住更多新顧客的方法。
(來源:品觀網 作者:葉光)若牽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