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貨業究竟是不是扯淡的模式?實體零售究竟要不要做全渠道?傳統零售業該如何重構競爭力?……這些困擾零售從業者的問題,在行業專家的眼里又會有怎樣的答案和解讀?知了殼資深顧問范國勛老師就“如何重構傳統零售業之競爭力”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范國勛:參與這次在蘇州舉辦的2016年聯商網大會,許多的話題都圍繞著“如何重構傳統零售業之競爭力”展開,來自不同領域的大佬們,也紛紛提出他們個人企業的一些積極作為,供其他零售業者參考、學習。個人也從中得到非常多的寶貴知識,可謂獲益良多。
我個人對“重構傳統零售業之競爭力”這個話題的前四個字有一些個人解讀,“重構”二字,指的是重新組合或是重新構筑,更甚至于是打掉重來的意思吧! ”傳統”二字,目前我所接觸的零售業有大部分都非常現代化了。這里所指的,應該是電商或者是行動互聯網吧!
綜合以上的看法,其主要的競爭對手應該是指電子商務的零售業者,這也難怪。事實上,電商在這幾年確實發展的風風火火的,其主要的競爭優勢在于便利、快捷、價廉;而且沒有時間、空間的限制,可以輻射的范圍廣大。這些電商的優勢恰好是我們實體店鋪的罩門,所以對實體店鋪的銷售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沖擊,但還不致于會擊垮實體店的存在,有這樣的說法是夸大其辭了。
我會如此說,是因為“人”是有溫度的、是有感情的、是需要人際互動的,而不是面對冰冷的計算機就可以解決所有生活上的細節,只要你一走出家門逛街、游樂、吃飯、聚會等等,都得面對到實體店。所以,個人認為我們零售業者面對的最大競爭對手,不是電商而是我們自己。
零售業者經歷十多年的時間紅利、人口紅利,也創造了輝煌的成績,這點是所有零售人共同努力的成果。就因為有這些紅利基礎在,導致業者著重在銷售的提升、搶攻市場占有率,因為企業要做大做強反而忽略了許多管理上的細節,但時間的巨輪是不斷地往前滾動的,是不會停下來的,若沒能跟上時間巨輪的滾動而與時俱進,到現在這個時候,企業的經營就會愈加困難。
現代,是個供過于求的時代、是商品過剩的時代、是消費意識抬頭的時代、是科技文明興盛的時代、更是一個弱肉強食的時代。過去,是賺“機會財”的時代,現在是賺“管理財”與“科技財”的時代,倘若還擁抱過去輝煌的神主牌位而不自醒,那終究會在時代的巨浪中淹沒。所以,零售業的朋友們,好好的去檢視您的企業在以下這些項目上的狀況:企業競爭的核心能力是什么 ? 獲利狀況 ? 供應鏈的能力 ? 與競爭者的優勢為何 ? 企業數據化的程度 ? 營銷的創新程度 ? 顧客服務的系統與流程 ? 組織規劃與人才庫 ? 以優化您的企業為第一要務,才能有實力談競爭力。
在此,僅就商品構面來思考如何優化,因為顧客最終消費還是商品,首先要認識您的消費者(女性、男性、年齡、購買金額、購買品項、購買頻率、購買時段等等)是誰 ? 是否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 與企業定位是否相符合 ? 性價比要高 ? 商品生產履歷要透明 ? 商品美學主義 ? 以上是個人對好商品定義的條件。
其次,其他商品優化的項目就必須依賴數據的分析、淘汰劣品、強化優品、引進新品,從分類上去分析檢討賣場的商品規劃、定價策略、陳列布局及相關動線的合理性,再搭配陳列美學的技法去吸引消費者的眼球;不斷地從采購面、營銷面、運營面、財務面持續改善,如此才能漸進式達成目標。除此之外,也要建立解決顧客消費問題的solution、要累積顧客消費數據才能分析預測需求、要思考如何提高顧客來店的價值、要舉辦創意的營銷活動、店鋪內、外氛圍的營造等等。以商品為主、其他項目為輔,彼此相互連結才能打造一家受消費者青睞的實體店鋪。
未來零售業一定要具備即時性、專業性、服務性的原則;創造質量、體驗、驚喜、樂趣的賣場,才能在這個時代中脫胎換骨、浴火重生。
(來源:聯商網 知了殼培訓資深顧問 范國勛/文)若牽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