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家電企業來說,全球化在某種程度上正變得越來越艱難。
在家電企業全球化方面,韓國的三星電子是一個比較成功的例子。三星從2014年開始在印度銷售一款波輪洗衣機,這款產品有一個獨特的設計——內置水槽,能夠用來手洗衣物,清除衣領和袖子上的污漬。當手洗完成后,用戶只需要抬起水槽,就能把衣物放入洗衣機內桶,然后開始正常的洗滌程序。在此之前,印度家庭主婦們需要蹲在地上對衣物進行預洗,然后把沉重的、濕淋淋的衣物放入安放在陽臺上的洗衣機中,而三星波輪洗衣機的內置水槽設計,幫助她們免除了這項繁重的任務。
三星帶有內置水槽的洗衣機
三星的洗衣機在印度大受歡迎。有行業內人士認為,三星在印度波輪洗衣機市場占據了將近20%的市場份額。三星之所以成功,在于其深入研究了印度家庭主婦們的需求。三星這種為當地消費者量身定制的產品設計理念,也體現在其市場宣傳標語中——三星借用印度政府為宣傳印度制造業設計的口號“印度制造”而制作了一條宣傳標語,“為印度制造”。
世界不是平的
20年前,三星全球化走的是不同的方向。彼時,三星的野心是通過提供“世界最好”的產品,來獲取全球市場份額。
時移世易。三星印度公司負責營銷策略的Ranjivjit Singh表示,如今三星在全球只有一小部分產品是標準化生產,取而代之的是,三星希望利用能夠滿足當地需求的技術來獲得穩定的市場地位。從強調成為全球領導者到強調成為本地領導者,對三星而言是一個巨大的轉變。
20世紀90年代冷戰結束以后,中國和其他新興經濟體的崛起以及信息技術的進步,催生了全球化的希望。西方企業涌入那些能夠為他們提供龐大消費需求和廉價勞動力的國家,實現了貿易的快速擴張。
進入21世紀,盡管遭遇了類似美國911恐怖襲擊、互聯網泡沫破滅等逆風,但跨國人員及商品流動仍在繼續進行。這使得很多人預測,在全球標準下,世界將變得“更平”。然而,這種預測被證明是錯誤的。全球標準的想法現在看起來已經過時,貿易與投資在2008年金融危機后換擋放緩。
有三個理由可以說明無縫世界經濟的愿景是海市蜃樓。
首先是文化上的。三星洗衣機在印度的成功,說明不管人們如何通過互聯網與外部世界深度聯系,但當地的習慣不會輕易改變。
第二是經濟上的。由于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沿海地區的工資水平已經接近美國,使得在中國建廠對外資企業的吸引力下降。由于新興經濟體的工業蓬勃發展,這些國家對進口的需求降低。即便是在長期以來被視為全球最貧困地區之一的孟加拉國,人們也用上了當地企業供應的低價智能手機。
第三是政治上的。保護主義情緒正在全球范圍內抬頭。英國脫歐、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唐納德·特朗普嚴厲譴責墨西哥移民,世界各國的政治越來越多地受到那些自認為工作被移民威脅的憤怒的選民以及把業務轉移到海外的公司的推動。
破解之道:本土化戰略
對很多跨國企業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改變。面對保護主義趨勢,通用電氣公司CEO杰弗里·伊梅爾特表示,跨國公司正在嘗試本地化。“在全球化過程中,未來的可持續增長需要的是本土化能力,”今年5月份伊梅爾特在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的演講中如此說道。
伊梅爾特認為,在全球開設工廠、在當地市場生產并銷售而非采取出口的方式,將對企業形成保護。“本土化戰略不會被保護主義政治所阻礙。”
對于跨國公司來說,要讓董事會在成員的國籍上變得更加多元化,將面臨更大的壓力。因為,如果對當地市場沒有一個很好的理解,那么要做出正確的決策將極為困難。
全球企業不應僅僅針對環境的變化而做出反應。如果他們能夠立足當地市場并提高他們的競爭力,那么他們就有可能遏制住反全球化的傾向——這種傾向已經成為對全球經濟的重大威脅。
三星為印度制造的洗衣機已經在全球30多個國家銷售,包括其本土市場韓國。但是這款洗衣機的設計和尺寸都根據各個市場上消費者的習慣和喜好而進行了改變。
也許三星并非有意如此去做,但是三星和其他有著同樣理念的公司正在日益碎片化的世界中,為不同的市場之間消弭了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