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梳理了A股60家零售業上市公司上半年財務報告,帶你通過財報窺探“轉型中的中國零售業。
春天總會來的,可是必須要經歷漫長的冬季,對零售業來講,寒冬期依然在繼續。
梳理了A股60家零售業上市公司上半年財務報告,帶你通過財報窺探“轉型中的中國零售業”。
總體來看:慘跌一片
梳理發現,上半年60家零售上市公司中,營業收入相比去年同期減少的企業有39家,凈利潤相比去年同期減少的企業達42家,營收和凈利潤相比去年同期雙雙減少的高達35家,超過了一半。而營收和凈利潤同比都呈增長態勢的企業只有14家,只占總數的23.33%。總體來看,上半年中國零售業業績可謂“慘跌一片”。
此外,從營業收入來看,60家A股零售企業可分為五層,以蘇寧云商、大商股份、永輝超市、百聯股份、重慶百貨、物大中產和愛施德7家企業為代表的“百億戶”為第一層級;以中白集團、步步高、王府井、南京新百、歐亞集團、合肥百貨、首商股份、華聯綜超等12家為代表的收入在50億到100億之間的企業為第二層級;以紅旗連鎖、快樂購、南寧百貨、三江購物、新華百貨、新世界等30家為代表的收入在10億到50億之間的企業為第三層級;以三聯商社、蘭州民百、華聯股份、津勸業等10家為代表的收入在1億到10億之間的企業為第四層級;第五層級就是以上海九百1家企業為代表的“萬元戶”。
而從凈利潤來看,也分幾種。其中蘇寧云商、中百集團、南京新百、南寧百貨、友好集團、華聯綜超6家企業上半年凈利潤呈虧損狀態,出現“忙碌半年不賺錢反而虧錢”的現象。剩下的54家賺了錢的企業中,有27家企業凈利潤在億元以下,有2家企業的凈利潤只有幾百萬,只有27家企業的凈利潤在億元以上,占到總數的45%。
零售業的困境:相似中又帶差異
查閱了以上60家A股零售業上市公司的半年財報發現,幾乎所有企業給出的上半年營收增速和凈利潤增速減少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一是大環境不樂觀,國內宏觀經濟下行,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入,消費需求日漸放緩,零售業持續低迷。
二是受電商沖擊嚴重。據了解,上半年,全國網上零售額22,367億元,同比增長28.2%,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8143億元,增長26.6%,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1.6%。實體零售業尤其是傳統百貨和超市業態受電商沖擊日益加劇。
三是實體門店地價、租金不斷增高,成本日益加重。
四是商品品類同質化嚴重,收入呈結構性減緩,品類分化嚴重。
了解到,上半年,絕大多數零售企業的商品品類收入呈現分化趨勢,其中生鮮食品和其他運動類品類收入呈增長態勢,而其他諸如鞋服、珠寶、化妝、針織、電子產品、家電等品類均呈負增長,部分品類商品增速放緩嚴重。
以上這些原因幾乎是所有中國零售業共同面臨的“面”上的問題。除此之外,細度分析來看,整個60家零售企業又呈現出一些不同的“病痛”,包括國有控股企業與民營企業的不同問題,東部、中部和西部的地區差異帶來的問題以及同省之間的問題。
據了解,在以上60家企業中,28家國有法人和國家股控股的零售企業普遍面臨的問題是業務結構化單一、商品結構過于傳統、新業態比較少、門店智能化低、缺乏數據化的消費者管理系統以及管理結構較為固化。如此造成的后果就是受電商沖擊嚴重,離消費者比較遠。
而與國有控股企業相對的民營企業除了在商品結構、門店等方面面臨的問題外,一些企業還有其管理層的動蕩以及家族化管理痕跡嚴重,比如人人樂、昆百大、紅旗連鎖等。
而在地域性問題上,差異就顯得更為明顯。不同地區由于其發展不同,零售企業的數就不同,其面臨的競爭激烈程度也不同,東部、中部、西部,發達城市和不發達城市所面臨的競爭幾乎不同。
梳理數據顯示,60家企業中,東部地區諸如浙江、廣東、江蘇的零售上市企業數量最多,其中浙江達到8家,廣東有7家,江蘇6家;中部地區次之,湖南、湖北各有4家和3家;西部地區和落后地區最少,一般有一兩家。比如甘肅1家,寧夏1家,還有一些落后地區一家也沒有,比如青海、內蒙古;此外還有一些夾在各大城市中間或者靠近大城市的省份也一家沒有,比如貴州、江西和河北。
寒冬中的變化:所有企業加緊升級轉型
事實上,不管民企還是國有控股企業,不管區域型企業還是全國型巨頭,60家A股零售企業都在加緊轉型升級,各大企業在“零售寒冬”中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加緊變化。總結起來,其變化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在門店方面,幾乎所有百貨類、超市類、購物中心類零售企業都在加緊其線下門店的升級改造,包括門店環境、門店智能化等。數據顯示,保活匯嘉時代、紅旗連鎖、中百超市等幾十家企業都在進行用信息化的手段進行門店升級,介入了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等多種移動支付手段。
二是業務方面,從單一業務向多業務進發,進行“業務+”的大戰略。數據顯示,多家零售企業都在朝著百貨、超市、購物中心、便利店的零售全業態進行,比如王府井等。此外還有不少企業都在調整商品結構,引進新的商品品類,引進新的業態,比如兒童娛樂、休閑娛樂、運動體驗等,加大流行健康業態開發。
三是渠道方面,線上線下全渠道已成共識。數據顯示,60家企業,超過一半的企業都通過自建電商商城或者與電商巨頭合作,進行線上線下融合,比如紅旗連鎖、王府井、新世界、友阿股份、步步高、深圳華強、南寧百貨等多家企業自建了官方商城及APP,而永輝超市、中百集團、廣百股份、三江購物等企業除了自我搭建商城外,還選擇與京東等電商企業合作,入駐京東到家等o2o平臺。
四是供應鏈方面,進行供應鏈整合及聯合采購興起。數據顯示,多家上市零售企業開啟聯合采購模式。王府井、百聯集團及利豐集團組建合資采購企業,加快自有和自營品類的開發。步步高聯合天虹商場、三江購物、歐亞集團等23家零售企業,共同發起全球聯采眾籌平臺。
五是人才方面,不少企業開始聘請職業經理人擔任公司高層。比如大商集團、中百集團、三江購物等企業。
總體來看,60家零售企業中,目前轉型方向最清晰,最具有代表性的模式有以下幾種:一是零售+金融,類似越秀金控(廣州友誼)、紅旗連鎖、永輝超市等企業;二是零售+醫療,類似百大集團、國際醫學、南京新百等企業;還有一類是零售+電商平臺+金融+文化+物流+……,這一類型的企業目前比較多,比如蘇寧云商、步步高等。
除了以上三大類外,還有一些企業在零售主業的基礎上,又進入其他新領域,比如重慶百貨進入汽車、金融等領域,西安民生進入農村供銷社領域,華聯股份在購物中心運營商的基礎上又加碼股權投資業務等。
來自:億邦動力網(若牽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