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决赛地点2022_哈里森·巴恩斯_帕楚利亚_足球直播在线观看免费 - 英超法甲

`
P.M.視點

下一個零售巨頭,還會是“價格破壞者”嗎?

來源:互聯網       作者:互聯網       時間:2016-10-24

  盡管從來沒有公開的“統一戰線”,但實體商業不能學電商去打“價格戰”,一直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兒。不過,最近堡壘被從內部攻破了。

  這不,剛剛被阿里巴巴控股,銀泰就玩起了“降價”。

  今年9月份開始,經營商場、購物中心等零售業的銀泰商業在旗下門店率先實施“好東西不貴”戰略,目前已知的降價產品有若干個女鞋品牌——百麗、思加圖、星期六和千百度等,其商品將全年按統一實際價格進行銷售,預計將在目前零售價基礎上下調20-30%。銀泰商業CEO陳曉東還表示銀泰要通過縮短供應鏈來提高效率。

  有分析者說銀泰這樣做是在“攤牌”。就在前幾天,銀泰商業發布了截止到9月30日的營運情況。今年前9個月,銀泰商業集團銷售額為109億元人民幣,下降2.1%。銀泰商業現在有46個商場項目,總體同店銷售額下降了3.7%。它有一半的門店,23家門店今年前9個月的銷售額下滑。成立于2010年以前的老店普遍虧損,這19家門店中,僅有杭州慶春店和寧波江東店銷售獲得17.4%和2%的增長。

  毫無疑問,網購的沖擊是造成這種情況的重要外因。但銀泰商業絕對不能把電商當敵人,因為他們有阿里巴巴作為控股股東。阿里巴巴與銀泰共同開發了一系列互聯網產品,包括喵街、喵貨、西選、意選及喵客等應用,銀泰和阿里還打通了會員和支付體系,推出虛擬會員卡“銀泰寶”。 雖然有了阿里這個“靠山”,讓店鋪降低虧損依然是個問題。于是銀泰就打起了價格的主意。

  至少到目前為止,價格仍是影響消費者選擇的最主要因素,電商取代實體,快銷取代百貨,直營店取代加盟店,種種大趨勢出現的背后最大動因,說穿了都是因為價格。“對線下零售的升級,這是一個全新的東西,是圍繞消費者為核心的閉環。而移動互聯時代,就要大膽創新、謀定速動。”陳曉東說。

  那么問題來了,“低價”是否是影響品牌擴張和商業發展的最重要因素?除了打“價格戰”,實體商業有沒有別的方法逆市成長?

  “價格破壞者”是有“套路”的

  其實“降價”這種事兒,真不是電商起的頭兒。

  國內首屈一指的日本零售研究專家陳立平教授曾說過:每一個零售巨頭的誕生,都是以“價格破壞者”的形象出現。

  從沃爾瑪到宜家,我們不難發現,世界上各大零售巨頭,還真的都遵循這一定律。舉個簡單的例子,在生鮮傳奇賣場很多位置,你可以看到“永遠低價”四個字。它借助各種標識來向消費者表達這一觀點:生鮮傳奇銷售的商品是本地最便宜的。由于生鮮傳奇所有商品采用現金直采的方式,從而保障其零售價要低于周邊任何一家競爭對手。

  再比如迪卡儂、優衣庫等快銷行業,它們在零售業寒冬之際呈現逆勢增長的態勢。數據顯示,迪卡儂2015年銷售收入91億歐元,增長11%;宜家2015年銷售收入319億歐元,增長11.2%;優衣庫2015年銷售收入16817億日元,增長21.6%。

  從迪卡儂到優衣庫,我們忽略其經營品類、門店類型、販賣方式等不同,抽象出核心的商業邏輯,那就是“名品低價”。在品牌上,以高逼格的形象吸引消費者;而在價格上,則以平民化的價位促成交易。以迪卡儂為例,一雙男士運動鞋只賣89元-109元,而在一些體育用品專賣店,同等品質的運動鞋要在300元以上,甚至更高。

  但是它們的“降價”,并不是那種“揮淚大甩賣”式的降價,而是在保證盈利基礎上的降價。下面,我們先來分析一下這些“價格破壞者”的套路:

  首先,從頂層設計上樹立品牌形象。

  我們提到最專業的運動品牌店,第一個會想到迪卡儂;我們提到北歐風格的家居賣場,第一個會想到宜家;我們提到又便宜質量又好的基本款男女服飾,第一個會想到優衣庫。可以說,迪卡儂、宜家、優衣庫一開始從品牌宣傳入手給消費者強調了它的定位。用特勞特的定位理論來講,就是它們通過不遺余力的品牌宣傳占領了消費者的心智。

  其次,將某一品類做到極致。

  為什么迪卡儂、宜家、優衣庫可以成為品類殺手,而沃爾瑪、家樂福只是價格殺手?這是因為前者聚焦于某一品類,做透做深。現在有一些專賣店,如良品鋪子、孩子王等新的品類殺手出現。

  最后,強大的產品研發能力和供應鏈掌控力。

  迪卡儂、宜家、優衣庫有個共同點,所有的商品均是自己研發。此舉一方面從源頭保障了產品品質,另一方面形成了對電商的天然壁壘——產品是我的,我可以選擇上網銷售或者不上。比如,宜家就遲遲不肯開展電商業務。

  所以,我們可以發現,雖然每一個零售巨頭都是“價格破壞者”,但低價不是它們的目的,只是手段,真正讓它們成為巨頭的,是建立在效率提升基礎上的高性價比。照這個邏輯看來,如果沒有陳曉東所說的那種后續的供應鏈提升,銀泰的降價還真的不用太擔心。

  如何脫困?

  話雖然如此,但如今幾乎所有的實體商業形態都面臨著價格戰的挑戰,這也是現實。而且不僅是中國的實體商業處于尷尬處境,在美國的梅西百貨和日本百貨業的伊藤洋華堂等,日子同樣也不好過。

  那么,面對顧客日益增加的“挑剔”和競爭對手的不斷打“價格戰”,實體商業該何去何從?小睿也進行了一些研究,現在分享給各位:

  1. 保證線下實體網絡的發達

  以大阪為例,大阪的商業形態有商業街、車站商業生態圖、便利店布局。通常商業街集中在市中心繁華地帶,同時各商業街通過各車站生態圈相關聯,在各車站之間的地帶以便利店、shopmall、supermart布局,從而構建地上地下,從區域以點帶面的網狀商業生態圖。

  在商業街里面,又有美食站、藥妝店、服裝店、電玩店及生活用品店為主,力求吃喝玩樂一條龍,一條商業步行街經常可以延綿兩三公里,并配有遮陽篷而在每家店面擺放的商品琳瑯滿目,同時日本的商品包裝一般都偏小,一個貨架從上到下可以隔七八層,所以即使是一般的實體店也能置放絕對數量較大的商品品種,以供顧客挑選。而且線下實體店每家都有不同的特色,顧客可供選擇的余地較大。

  2. 找準自己的優勢,準確定位

  由于不同的地區,南方或北方,城市中心或社區,實體商業有相對固定的社群,例如現在很多購物中心都采取“輕”的定位模式,根據附近消費者的屬性、消費能力進行招商、經營,對“癥”下藥。

  3. 整合供應鏈,加強直采

  這是目前大部分零售商正在做的,也是比較容易入手的辦法,具體的做法就是推動供應鏈扁平化、發展買手體系以及進行聯合采購等。以安徽某家企業為例,該企業從國外直接采購進口啤酒,打造爆款商品。這款進口啤酒毛利率高達48%,一個季度下來,創下400萬元的凈利潤。

  4. 開發自有品牌

  在歐洲,零售商的自有品牌商品占比30%是很正常的;在英國,自有品牌商品占比達43%;而在全球三大零售巨頭中,Tesco的自有品牌占比高達50%。一些本土零售企業的實踐表明,自有品牌不僅可以成為吸引消費者進店消費的“爆款”商品,甚至還有巨大的利潤空間。

  5. 降低人力成本

  雖然此前沃爾瑪在中國推行的“綜合工時制”引發集體抗議。拋開爭議和法律糾紛不談,降低人力成本是未來實體店的大勢所趨。在未來,實體店可以通過兩種方式降低人力成本,其一:減少正式員工數量,增加兼職人員比例;其二:推行一人多崗,優化用工時間。

  6. 凸顯體驗

  體驗營銷是在商品極大豐富的時候,通過體驗把差異化體現出來。

  星巴克、宜家家居采用的就是這種方法。宜家家居在商場為消費者創造了一個生活中的場景,向消費者展示了廚房該怎么裝修,臥室該怎么裝修,消費者置身這些樣板場景中,總能發現一些意想不到的東西。結果就是,消費者可能本來計劃去買柜子,最后卻買了一大堆其他的東西。這是因為,很多消費者其實自己并不太了解居家需要哪些東西,宜家通過創新把消費需求挖掘出來。通過創新性的體驗消費,就把市場引導出來了。

  未來的實體店必須讓消費者參與和體驗,使之在體驗過程中產生更多的感性消費。體驗營銷可以真正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和目的,這樣也有利于指導供應商生產出適合消費者需求的差異化商品。只要是創新性的好東西就有市場。

  “價格創新”不如體驗創新

  實際上,價格只是消費體驗的一環。一味的工業化,使產品同質化,不能夠吸引更多新興消費者,因而價格和供應鏈成了決定性因素。但與此同時,單純地圖快圖便宜,也不能夠完全提升品牌的格調,即使能有較為龐大的消費群體,但也不見得能長期維系。

  《第三次浪潮》的作者托夫勒曾經談到過一個概念,他認為服務業最終會超過制造業,而體驗生產又會超過服務業,服務經濟最終將轉向體驗經濟。人們會越來越多地創造與體驗相關的經濟活動,商家將越來越多地通過體驗服務來提高競爭力,獲取更高的市場回報。星巴克實際上真正賣的不是咖啡,很多人去不僅僅是為了喝咖啡,而是為了享受星巴克的環境。當人們在意的是環境的時候,咖啡的價值已經不重要了。這就是體驗參與的過程帶來的結果。

  傳統營銷以商品為核心,關注的是商品的質量、數量、價格和實用性,其結果是同質化商品越來越多,消費者無從選擇,最終只能選擇價格。這種價格導向的消費選擇導致兩個渠道的銷售非常好,一個是網絡,另一個是奧特萊斯。而傳統百貨營銷問題的根源不是消費者不買,而是商家所提供的傳統營銷使商品之間沒有差異,令消費者難以選擇。

  當前已經到了商品嚴重供過于求的時候,需要商家不斷創造新的體驗才能吸引消費者購買。此前,零售業講商品為王,現在更多的是消費者為王。

  真正成功的零售商是懂市場的零售商,而不僅僅是出租柜臺和空間的二房東。其實,傳統實體零售業似乎并不會消失,只是其角色發生了變化。無論是價格壓低,還是大打體驗牌,都只是表象,真正的創新是讓消費者為“感動”付費,而要做到這一點,大家的路都還很長。

  (來源:RET睿意德)若牽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謝謝!

Copyright ? 2021 Perfcet Market.Cn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備11004787號-2
×

歡迎撥打一對一免費咨詢電話: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詢我們的在線客服

在線咨詢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