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對于好項目來說,永遠是春天。與其說是融資的冬天,不如說是差項目的冬天。
圖片來源互聯網
相對于2014、2015年,今年在餐飲業的投資要理性了很多。市場上也彌漫著餐飲融資的“冬天說”。其實這里面有個因果倒置的邏輯問題。要知道資本是沒有冬天的。哪里有好項目、熱錢就涌向哪里。真實的情況,只是現在好項目少而已。
對于好項目來說,永遠是春天。與其說是融資的冬天,不如說是差項目的冬天。以我這兩年跑全國市場的數據來舉例:
我們基金成立于2015年4月,到年底跑了1000家店左右,能看上的不到1%;
2016年還有兩個月,今年大概能看1600-1700家,但能看上的除了去年繼續在跟進的,整體不到2‰,(←請注意這個符號是千分號)。
真實的體驗是:店呢,是越來越漂亮了,可產品啊、經營啊,卻越來越扯淡了。那真叫一個沒有最爛,只有更爛。
確實,這個階段涌入餐飲業的泡沫過多。好項目的占比少了,淹沒在一大堆泡沫中。被發現的概率自然低了很多。
關于投資熱
2013年開始,前一波團購風加上移動互聯網的井噴,催生了一個叫O2O的東西。
O2O范圍太大了,一個不小心把餐飲業也卷了進去。
后來呢,一個賣牛腩的和一個賣煎餅的,給餐飲人開了兩個大大的腦洞。
餐飲人一看,喔嚓,原來餐飲業可以這么玩兒啊?
當然,很多人其實沒真正搞明白這么玩兒到底是怎么玩。
之后,世界開始騷動了,哪里有熱錢,哪里就有創業者。
一大波的創業者開始向餐飲O2O涌入。
很抱歉,這一波涌入的創業者里,絕大多數是奔著O2O、奔著資本而來。
再然后,資本圈也熱鬧了,和餐飲O2O有關的融資特別快、估值特別高,拿了投資的,超過100家。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燒了2、3年錢的O2O大多都啞火了,在自身造血機能壞死前提下,拿不到后一輪就意味著關門歇業了。
前面投的投資人里有很多沒來得及退出的,發現這個局走不下去了。
那么多餐飲創始人里,真正帶著夢想、發自內心、想把餐飲干好的,別說經歷過10年,即使經歷過3年小坎兒的,手指掰掰也沒幾個。
通常靠譜的初級階段創始人,極少有出現在這個會那個論壇。
他們心底門兒清:
時間精力有限,花在低效無效應酬上多一分鐘,花在產品體驗精進就自然少了一分鐘。
顧客,才是他們所有精力關注的重點。
關于估值
當年雕爺牛腩1家店估值1個億,黃太吉1家店估值5000萬,讓廣大群眾放下手里西瓜沖了進來。
然后撲騰幾下才發現,原來估值也是門技術活。
可技術活不行咋整啊,就吹唄這家說拿了500萬,那家馬上報拿了1000萬,另一家一看不行啊,我怎么也得1500萬啊……
就發生了一個才一家店的加盟店,就號稱自己拿了5000萬投資。
智商是個好東西,可確實不是每個人都有…
不用幾個月,VR、AR、AI等新科技的C2C(copy to China)版一出現,熱錢就嗖嗖嗖地過去了。
熱錢大幅撤出餐飲業以后,會帶動餐飲業估值回歸合理區間。
在餐飲業,1家、2家店就給自己估值5000萬、1個億的泡沫時代,很快就會過去。
那些已經拿了融資的,明白一些的會在下一輪估值主動給自個兒縮縮水,先披件外套過過冬。
還憋著希望新的奇跡出現的,基本活不過來年的春節。
關于未來
2017年,會是餐飲業新的起點。
潮水退去后,哪幾個在裸泳、還假裝自由泳蝶泳的,會被全世界看見。
投機型的創業者會發現,餐飲業融資再沒那么容易、估值也沒那么高了。
有技術背景地去下一個風口當豬,沒技術背景的卷起鋪蓋回去打工了。
人類發展了這么多年,不變的是事物的本質。
未來,永遠也離不開事物的本質。
從投資融資角度,如何讓自己成為出類拔萃的創業者,才是創業者需要持續精進的。
先有優秀的創業者,才有優秀的創業項目,先后次序從不曾顛倒。
不管多遠的未來,優秀的創業者,永遠都是資本所追逐的寶藏。
接下來的6個月,餐飲融資基本就是:
1、機會型創業者拿了錢的再融資越來越困難;
2、優秀創業者拿了錢再融資相對會容易很多;
3、沒拿過錢的機會型創業者融資概率會更低;
4、沒拿到錢的優秀創業者更有機會融資成功;
5、餐飲行業整體估值相對之前兩年會低很多。
來自:餐飲首輪投資 阮志勇(若牽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