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隨著人們品牌認知、消費喜好、購物目的的變化,線下消費的趨勢從以前提袋式的購物轉換成以休閑、娛樂、社交為主的體驗式消費。
如今我們迎來新一波的消費爆發(fā),在電商沖擊放緩下,線下消費也開始進行局部改革和調整。隨著人們品牌認知、消費喜好、購物目的的變化,線下消費的趨勢從以前提袋式的購物轉換成以休閑、娛樂、社交為主的體驗式消費。商家越來越傾向于為消費者提供更加精準、個性化的服務。
那么如何更好地體現服務呢?如何精準地抵達消費者?如何提高到訪率和延長駐留時間?影響消費的因素都有哪些?想必也是眾多品牌和從業(yè)者所關心的。于是經緯中國聯合智慧圖出品了這一期的報告,數據涵蓋 2.39 億人次的線下消費行為,覆蓋 2023 家線下購物地點。
然后,我們發(fā)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
除去購物中心的位置之外,清晰的定位對于消費者返場率有非常大的影響;
二三線城市的消費頻次高于一線城市,年收入 41 萬 - 50 萬、26 歲至 35 歲的人群消費力最強;
此外,如果想要提高人氣和消費,引入好的品牌非常重要,比如 Zara、星巴克;
對于商場功能設置來說,除去好的裝修之外,適合的餐廳品牌及種類、附屬的娛樂設施也極其重要。
如今,智慧圖的數據庫里已集成了 6000 萬人的消費特征,通過對這些特征的分析可以幫助線下商家進行營銷手段的升級改造,以更快觸達需要覆蓋的人群。還有更多的觀察,都在這次的報告中有所體現。以下,Enjoy:
△本次報告來自于智慧圖 5 年中積累的 2.39 億人次的線下消費行為數據,覆蓋 2023 家線下購物地點,其中 62% 為百貨公司,32% 為購物中心。
△從數量上來看,無論是購物中心還是百貨商場,二線城市的發(fā)展情況明顯優(yōu)于一線城市,同時三線城市也處于加速發(fā)展中。
△中國購物中心的零售業(yè)態(tài)比重較高,娛樂休閑、服務等目的性消費業(yè)態(tài)仍較為單一。從趨勢來看,購物中心在向能聚集人氣的家庭式“吃、喝、玩、樂、購”一站式消費購物中心快速發(fā)展。
△從時間維度來看,二三線城市無論在月均逛購頻次還是每次逛購時長上,都比一線城市存在更大的業(yè)務空間。所以,二三線城市將成為線下實體商業(yè)的新增長點。并且,由于二三線需要的服務會更多,租金水平相對較低,其消費群體也就相對更多。
△青年群體仍然是主流消費人群,約占 80%;26 歲至 35 歲的人群對中高端消費接受水平較高。以服裝為例,價格帶集中在 500 - 3000 元;老人和孩童消費場所較為缺失。
△消費群體男女比例為 38%:62%。女性群體對服裝類商品要求更高,認為其構成了自己的品位和身份。25 歲至 45 歲的女性為消費的中堅力量,61% 的女性消費者偏愛國際時尚品牌。在這些品牌中,品牌化妝品集合店 Sephora、運動品牌 Nike、快時尚品牌 Zara、配飾品牌 Swarovski、輕奢品牌 Kate Spade、奢侈品牌 Burberry,在其領域中占領絕對優(yōu)勢。
△消費力最強群體產生于銀行 / 保險、IT / 汽車 / 電子、基金 / 證券 / 房產、外貿 / 零售 / 服務、 政府機構 / 文教科研;年收入 41 萬 - 50 萬的消費者購買力最強,其次是 100 萬以上收入者及 31 萬 - 40 萬的群體。
△與其說是購物中心在吸引客群,不如說是購物中心在追著客源跑。一些定位清晰的購物中心,在項目啟動前就已鎖定了屬于自己的輻射人群。
△定位越準確客群越穩(wěn)定 —— 一些擁有奢侈品品牌的城市型購物中心,其客群非常固定,故返場率最高可達到 80% 左右;而定位青年群體,入駐時尚品牌的該類型購物中心的返場率也能達到 50% - 60%;一些社區(qū)型購物中心因為擁有電影院、KTV、超市等娛樂及生活服務業(yè)態(tài),所以也能將返場率穩(wěn)定在較高水平。
△結合人流管控及室內位置服務、近場通訊等技術支持,我們能發(fā)現一些消費者的喜好和行為軌跡—— 春秋季出現人流高峰;星巴克、蘋果、ZARA 成為最強引流品牌;簡餐和快餐類最受顧客歡迎;19:30 - 22:30 是購物中心內 KTV 的高峰時間。
△移動 + 實體購物是未來趨勢,18% 的客戶會登陸商戶 Wi-Fi 查看購物所需信息,另外 17% 的用戶則會使用二維碼;40% 的用戶樂意通過在線支付完成消費。移動購物與線下實體購物有互不可替代的屬性,越來越多的線下實體商家通過移動互聯網技術加強體驗,尋求突破。
△同質化的商業(yè)業(yè)態(tài)想要樹立競爭優(yōu)勢需要做出一些改變,比如如何抓住未來消費主流客層 90 后、00 后。以上數據表明男生更偏好網購,而女生更偏愛線下購物,兩者均對服飾和鞋履表現出了最強的購買興趣。
△人流管理創(chuàng)造更多價值 —— 購物中心可通過改進營銷手段以及業(yè)態(tài)分布,提高店鋪到訪率。有效的卡券營銷,平均店鋪到訪率提升可達 50% 左右,優(yōu)惠力度較大的活動可將到店消費率提升 30%。越來越多的購物中心強調人流信息采集與分析,以某購物中心為例:其 3 - 4 層客流乏力,通過針對性策劃的主題活動改變顧客線路,這兩層的顧客到訪率提升 87%。高效準確的數據統計才能真正了解顧客,提供差異化服務,這是購物中心在同行業(y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重要手段。
來源:經緯創(chuàng)投(若牽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