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被高成本和電商夾擊的傳統百貨業迎來關店潮已是不爭的事實。百貨實體店到了轉型升級的節點,實現逆境求生成,成為整個行業關注的焦點。
圖片來源互聯網
美國老牌公司梅西百貨于美國時間1月4日發布公告稱,2017年將關停68家門店,并出售相關資產和地產,預備向電子商務轉型。此外,梅西百貨將裁員約3900名門店員工,另外6200管理崗位員工也會失業。當日,梅西百貨盤后價下跌7.32%。
被高成本和電商夾擊的傳統百貨業迎來關店潮已是不爭的事實。百貨實體店到了轉型升級的節點,實現逆境求生成,成為整個行業關注的焦點。
百貨商場關門潮
百貨商場近年來的關門潮已不是秘密。
1951年成立的老牌百貨友誼商店,于2016年4月26日關閉廣西南寧店,8月25日關閉了山東日照店。萬達百貨于2015年先后關閉了位于寧波、青島、沈陽、蕪湖等地的近四十家店。2016年年初,沃爾瑪宣布關閉全球269家沃爾瑪實體店……
2016年上半年,在單體百貨、購物中心以及2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超市業態中,22家公司共關閉了41家店鋪。其中,百貨與購物中心15家,歇業店鋪的營業總面積超過60萬平方米。被關店鋪持續經營時間平均為6.84年。無論中資還是外資,似乎都或多或少在這波關門潮中受到沖擊。
電商沖擊、同質化競爭使百貨公司步履維艱
2016年前三季度,全國百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零售額同比增長2.1%。而同期,全國網上零售額達到34651億元,同比增長26.1%。一邊是傳統百貨的步履維艱,一邊是雙十一營業額屢創新高。
隨著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網絡零售市場,電商蓬勃發展很大程度上搶占了實體百貨的市場已是不爭的事實。此外,大量購物中心不斷建造,百貨公司激烈的同質化競爭也使傳統百貨舉步艱難。
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年底,全國17個大中城市已落成零售物業總存量達6120萬平方米。而全國在建購物中心項目多達323個,總建筑面積3200萬平方米。
中國社會科學評價中心主任荊林波認為,目前商業地產的困境體現在總體的開發量偏大。他說,“以購物中心來說,目前全國的購物中心大概在4000家左右,正在開發的還有7000家左右,到2025年,將有一萬多家購物中心。已經遠遠超出人均的商業承受面積,以及購物中心的承受量。”
打造體驗式購物 絕處逢生?
如梅西百貨,大量傳統百貨公司開始紛紛尋求出路、在調整轉型方面做出嘗試。根據中百協和利豐研究中心的調研,75.9%的百貨企業在近幾年已與供應商和品牌商加深合作。中國百貨商業協會會長楚修齊表示,“在我們調查的百貨企業中,48.1%的企業已經涉足O2O,還有28.8%的企業表示,雖然當前沒有開展O2O,但也在積極籌備中。”調查顯示,超過五成五的受訪企業已經開展了電子商務業務。
除了轉向線上銷售,一級市場投資人也普遍認為,實體百貨向購物中心轉型是傳統業態一條非常好的出路。雖然百貨中心已趨于飽和,但是有較強體驗功能和場景化能力的購物中心并不多。
談到傳統百貨公司的痛點,荊林波也認為,商業地產“千店一面”導致顧客的體驗、購物沒有差異化。
與傳統百貨業相比,場景化、體驗化的百貨商場更容易達到下線的聚合效應。與線上購物的價格低廉、支付便捷、物流快捷相比,下線購物的未來將更加重視場景式消費、娛樂性消費。兒童樂園、餐廳、咖啡廳、電影院、超市,甚至游戲機廳、桌游吧,都逐漸成為購物中心的標配。很多商場還經常引入商業秀展、比賽等娛樂活動,以吸引人氣。其實質是打造了一個完整的生活休閑環境,使自身具有極強的人群吸聚能力。
來自:人民網-金融頻道(若牽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