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萬達營收出現六年來首降,“罪魁禍首”是萬達商業地產,這也引發商業地產前景不佳的質疑。
圖片來源互聯網
近日,首富王健林在萬達年會再度開嗓,瞬間刷爆朋友圈。但更值得關注的是,萬達營收出現六年來首降,“罪魁禍首”是萬達商業地產,這也引發商業地產前景不佳的質疑。
從2010年算起,萬達集團收入連年增長,但2016年總收入同比下降13.9%,最主要原因是商業地產市場降溫,拖垮了集團營收。數據顯示,2016年,萬達商業地產業務收入為1,430億元,同比下降25%。
與此同時,王健林表示萬達商業向輕資產轉型成功,不再是地產企業。作為老牌商業地產巨頭,如今抽身離去,摘掉“地產”帽子,加上實體零售不景氣,令人不得不懷疑商業地產正加速衰落。
商業地產是指供零售、批發、娛樂等經營用途的房地產形式,主要包括百貨、超市、商業街、寫字樓、購物中心等。前幾年,受益于經濟增長、房地產升溫、城鎮化不斷深入及中產階級崛起等,商業地產發展極為迅猛。
然而,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增速放緩,居民儲蓄流向商品住宅,網絡零售發展迅猛,商業地產遭到較大沖擊,掀起了一輪洗牌潮。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的《中國商業地產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上半年,全國商業營業用房待售面積高達15263萬平方米,同比激增23%,去庫存壓力劇增。
不過,對于商業地產也不必完全悲觀,一旦商品住宅高峰過后,商業地產有望觸底反彈。同時,新零售概念大受追捧,商業地產至少不會繼續大幅下滑。但要真正擺脫困境,商業地產企業還需多舉措推進。
首先,回歸商業本質,注重品牌選擇、細節的場景化,滿足新生活升級、新業態體驗、新娛樂社交的需求。商業地產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未來需回歸商業本質,滿足消費升級下的新需求。
其次,輕資產化和適當去地產化是行業發展趨勢,同時抓住零售新商機。商業地產要做大規模,輕資產化是必然之舉。此外,適當去地產化,有利于增加零售的多元化。
最后,引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重視社區商業價值。獲取消費者行為數據后,可從根本上幫助商場做出調整,保證商場活力及生命力。另外,社區商業日趨升溫,商業地產企業要重視非核心商圈。
來自:前瞻網(若牽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謝謝?。?/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