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最新數據表明,中國奢侈品消費3年來首次呈上升趨勢,消費回流收效明顯。
圖片來源互聯網
●中國消費者2016年在國內奢侈品消費方面呈現自2013年以來的首次上升趨勢,總值高達170億歐元,占到整體中國消費者購買奢侈品總額的23%。
●國內奢侈品銷售額提高首先得益于一些品牌在中國國內定價策略的變化。另一原因則是人民幣貶值,這令香港及海外購買奢侈品的優勢降低。
最新數據表明,中國奢侈品消費3年來首次呈上升趨勢,消費回流收效明顯。中國商報記者調查發現,自去年起,滬上多家奢侈品品牌門店銷售情況向好。奢侈品品牌全球售價趨近以及匯率因素,令境外購買奢侈品的優勢明顯減少,部分2萬元以上單品與香港地區差價已在千元以內。
中國內地市場表現亮眼
近日,全球戰略咨詢公司貝恩發布的《全球奢侈品市場研究報告》統計顯示,2016年全球個人奢侈品市場規模或達2490億歐元,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首次出現負增長。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消費者2016年在國內奢侈品消費方面呈現自2013年以來的首次上升趨勢,總值高達170億歐元,占到整體中國消費者購買奢侈品總額的23%。
從單個品牌看,意大利奢侈品集團SalvatoreFerragamo最新公布的2016財年第四季度和全年的核心財務數據顯示,盡管香港銷售情況不佳,亞太地區依然是Ferragamo的主要市場:其銷售額為5.22億歐元,同比增長1%,其中第四季度增幅達到4%,占總銷售比例達到了36%。
表現突出的是,中國大陸的零售銷售同比增長了6%,其中第四季度的增幅達到13%。
此外,Coach日前公布的截至2016年12月31日第二財政季度業績顯示,本季度業績理想,獲得雙位數的盈利增長。記者注意到,這份財報顯示,Coach持續拓展國際業務,其中歐洲地區及中國內地的表現強勁。
滬上奢侈品銷售回暖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滬上包括尚嘉中心、恒隆廣場、國金中心等在內的商場,去年下半年以來奢侈品銷售都有所回暖。具體來看,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尚嘉中心的業績保持了持續的增長,特別是樓內的奢侈品牌,平均增長30%以上,LOUISVUITTON、BVLGARI增加50%以上。
尚嘉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中國業務董事王裕強向記者表示,2017年中國GDP的增長,應該是依靠提高中國的消費力來實現。上海目前缺乏類似于日本銀座或者倫敦牛津街這樣的國際化商業街區,上海要成為國際化的大都市,商業必須要做好,虹橋商圈應明確商業整體定位,擴大商圈影響力,吸引周邊消費者。
此外,記者多次走訪國金中心發現,數家設于該商場的奢侈品門店均客流往來頻繁。昨天下午,記者在其LV門店內停留觀察,30分鐘里共有3撥客人買單,交易達成率較高。
在淮海路環茂Gucci門店,一位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自2015年將上一位設計師所出的產品進行促銷清倉后,該品牌從2016年起非但沒降價,反而于4月左右對部分商品進行了一輪小幅漲價。但即使這樣,其2016年銷售量仍遠遠好過過去幾年。
“銷量至少增了3成,以前每家門店平均日銷售額也就20萬元左右,但去年開始,做的差的門店日銷售額也能有30萬元,做得好的一天營業額可以超過百萬。”她還提到,一些熱門款式手袋在中國內地市場已經斷貨半年以上。
內外差價大幅縮小
事實上,國內奢侈品銷售額提高首先得益于一些品牌在中國國內定價策略的變化。奢侈品品牌開始逐漸意識到國內市場需要在產品以及營銷方面進行變革,過去常常在中國市場高價出售的部分品牌開始“縮小”價差。2015年起,Channel率先開始這樣做,隨后Cartier等品牌也隨即跟進。
另外,中國大陸奢侈品消費熱情增長的另一原因則是人民幣貶值,這令香港及海外購買奢侈品的優勢降低。
走訪中,一位愿意購買奢侈品但對價格敏感的白領階層消費者向記者表示:“如果我喜歡一件商品,我會對比內地與香港、歐洲等地的價格。如果價格相差在5000元以下,我就會考慮在內地購買。畢竟,出境一次需要承擔機票、食宿等花銷,此外還有時間成本。”
記者對比了部分奢侈品品牌在上海和香港的單品零售價格發現,由于匯率與定價因素,一些售價2萬元以上的單品,其兩地價差僅在千元之內。
以LV熱門款式LOCKMEⅡ手袋為例,國內零售價為22300元,香港零售價為24100港元。以目前1港元兌換0.89人民幣的匯率計算,其兩地差價僅在850元左右。
除此之外,在2016年4月,我國實行了關稅新政,要求通過跨境電商平臺購物按照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分別計算稅費,而代購則執行新的行郵稅。受行郵稅的調整影響,海外代購的成本也被迫有所提高。
據貝恩公司預測,在未來幾年內,奢侈品市場預計以年均2%至3%的速率擴張,而中國市場的增長至關重要,它將是奢侈品行業全球增長的最大貢獻者,貢獻營業額超過50%。
來自:中國商報 張仲超(若牽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