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决赛地点2022_哈里森·巴恩斯_帕楚利亚_足球直播在线观看免费 - 英超法甲

`
P.M.視點

商場關店潮VS購物中心開工熱 百貨業如何“殺出血路”

來源:互聯網       作者:互聯網       時間:2017-02-13

  核心提示:與傳統百貨關店潮對應的,卻是購物中心開工熱,為何線下零售業出現“冰火兩重天”?重慶百貨業又該如何“殺出一條血路”?


圖片來源互聯網

  去年就傳出關閉消息的重慶百盛財富中心店,終于被證實將于3月19日歇業。除了百盛,重慶百貨也于2015年關了6家百貨,2016年前三季度又關了2家,萬達集團也對其在重慶南坪和萬州兩地的萬達百貨下達了撤場指令。與傳統百貨關店潮對應的,卻是購物中心開工熱,據媒體報道,今年重慶預計亮相的購物中心(含各類綜合體)數量超過50個。為何線下零售業出現“冰火兩重天”?重慶百貨業又該如何“殺出一條血路”?

  現象:一邊是商場“關店潮” 一邊是購物中心“開工熱”

  這一天終于來了。

  去年就盛傳要關閉的重慶百盛財富中心店,近日發布通知,稱將于3月18日當日營業時間結束后正式閉店, 3月19日起終止經營。至此,百盛在重慶門店僅剩下南坪店和萬州店兩家。

  百盛重慶區域相關人士在接受華龍網記者采訪時表示,關店主要是集團戰略規劃調整,是通過門店優化,將工作重心放在重慶百盛其他項目的轉型上。百盛重慶區域正全力推進南坪店項目轉型升級各方面的準備工作,并預計于2017年下半年實施項目轉型的工程改造。

  在即將關閉的百盛財富中心店,觸目所及一片蕭條,許多品牌早在去年就已撤柜,一位男裝品牌的營業員嘆道:“才開了四年,怎么就關了呢?”

  百盛的關店,并不是個案,而是百貨行業的普遍現象。重慶百貨前年關了6家門店,去年前三個季度又關了2家;萬達集團也對其在重慶南坪和萬州兩地的萬達百貨下達了撤場指令,進行業態轉變的調整;NOVO國貿店從2011年1月開業,然而由于經營不善,虧了幾千萬元,于2013年關閉。

  實體經濟陷入寒冬了嗎?并非如此。傳統商場關了,購物中心開工的腳步卻從未停歇。

  據媒體梳理報道,2017年,重慶預計亮相的購物中心(含各類綜合體)數量就達到58個(不完全統計)。其中,位于主城的新項目占比達到63%。

  背后:關店除受互聯網沖擊關鍵還在自身運營能力

  對于國內的百貨關店潮,部分人歸結于“電商沖擊”,但在一位資深零售業人士看來,電商只是外部沖擊,實際上真正的威脅來自購物中心。

  傳統百貨遇冷,購物中心崛起,其實是消費者用腳投票的結果。

  曾經,傳統百貨的經營重心集中在品牌資源和坪效產出。為了不斷提高每平方米的銷售業績和毛利潤貢獻,國內絕大部分百貨,公用通道一縮再縮,從2.4米,可以縮減到2米甚至1.8米,顧客休息設施也相對較少。和空間更寬敞、更有設計感的購物中心相比,顧客自然更青睞后者的購物環境,更不用說許多購物中心還定期更換陳設主題,給顧客帶來新奇體驗。

  而在經營模式上,傳統百貨往往采取聯營和自營模式,統一管理、統一經營,而購物中心采取租賃模式,多為統一管理、分散經營。相對來說,在購物中心,品牌店鋪經營者能享有更大的經營空間。

  此外,持續增長的成本也是令百貨業不堪重負的一大原因,包括租金、人工、物流等漲幅都超過百貨企業利潤增長。還有較重的稅負、高銀行刷卡手續費等,都將百貨企業推向死亡邊緣。

  在重慶市零售商協會秘書長李運楊看來,“關門潮”和“開工熱”并不矛盾。“實際上現在開的購物中心和關的商場,都是經營商根據自己的經營狀況,對不利因素進行的調整,這個是很正常的現象。”

  前景:零售市場仍火熱 傳統百貨如何殺出血路?

  事實上,零售市場蛋糕仍然巨大。

  據重慶市商務委監測,僅在2017年春節期間,主要商圈和重點監測商貿企業共實現零售額63.52億元,同比增長12.9%。

  一份來自仲量聯行的數據則顯示,2017年,重慶預計有100萬平米零售物業開業,其中80% 新增供應來自于新牌坊、照母山等非核心商圈。

  面對電商的壓力和零售市場的競爭,百貨業態如何“殺出一條血路”?

  重慶市零售商協會秘書長李運楊認為,首先應該提高自己的經營能力,特別是商品經營能力。“過去全國實體零售業發展運用聯營制,商品千篇一律,除了價格打折,對消費者沒有更多的吸引力,現在需要根據目標客戶群,調整經營商品或方式,這是一個比較痛苦、漫長的過程。”

  許多人把電子商務視為實體經濟的“敵人”,但在李運楊看來,兩者不應該是對立關系,可以有機結合。“真正有經營能力的商家,未來肯定兩條腿走路,比如蘇寧現在就可以做到線上、線下一個價格。”

  世邦魏理仕中國區研究部主管謝晨曾表示,雖然面臨著重重挑戰,但另一方面,消費升級、品牌布點擴張和城市零售商圈外擴的趨勢亦帶來了眾多機遇。運營將是實現盈利的關鍵,包括組建優秀的經營團隊、根據區域規劃和數據分析進行精準選址和動態決策、利用新媒體等多種渠道與消費者展開互動等。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等發布的《流通藍皮書:中國商業發展報告(2016—2017)》指出,未來5年內,中國的商品交易市場有1/3將被淘汰,有1/3將轉型為批零兼有的體驗式購物中心,還有1/3將成功實現線上與線下對接。

  斷臂求生,轉型升級,傳統百貨“識時務者為俊杰”。

  延伸:百貨業轉型五大途徑

  近年來,在一些百貨商場虧損、關店的同時,也有不少商家通過改變自身運營模式,不僅門店不斷增加,利潤也在直線上升。

  向購物中心、奧特萊斯轉型

  與百貨不同,近年迅速發展的奧特萊斯卻因為能夠提供多元化國際品牌渠道、超高性價比的商品,深受中產階層喜愛,而呈現出飛躍式發展的勢頭。

  百貨業巨頭王府井集團在2016年上半年財報中就表示,要將重慶王府井解放部分傳統百貨門店及時轉型為城市奧萊,并計劃在2016-2017年新增多個購物中心以及奧萊。

  向便利店轉型

  便利店在整體增速放緩的中國零售業一枝獨秀,越來越多的業態開始選擇擁抱便利店。

  天虹商場就在2015上半年新開8家微喔便利店(深圳7家、廈門1家),同時關閉3家百貨門店。

  向折扣店轉型

  體量大的百貨店向“大而全”的方向發展,選擇購物中心化,體量小的百貨店則向“小而精”的方向發展,轉型為某個優勢品類或幾個關聯品類的專業專賣店。梅西百貨計劃在近兩年內開50家折扣店。而體量小的百貨店,像三福百貨則專注于平價時尚,迅速擴展。

  向互聯網化轉型

  百貨業也尋求線上的變革延伸,如同永輝牽手京東,萬達聯手騰訊,銀泰、蘇寧先后與阿里展開戰略合作,線上線下加速融合的O2O模式在零售業已是大勢所趨。

  向買手店轉型

  隨著中產階級購買力的提升,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從國際知名品牌的追求轉移到個性鮮明的買手店上來,以求獨特的專屬性。

  2015年8月,連卡佛百貨在成都IFS開出其在國內的第四家門店。

  來自:華龍網 記者 佘振芳 周曉雪(若牽涉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謝謝!)

Copyright ? 2021 Perfcet Market.Cn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備11004787號-2
×

歡迎撥打一對一免費咨詢電話: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詢我們的在線客服

在線咨詢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