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7-11借勢外賣平臺,羅森也于去年年初入駐了百度外賣,雙方共同推出商超到家服務,本土便利店品牌全時也入駐了百度外賣、美團外賣和京東到家。
在當下的零售業,便利店可謂是一個火熱的話題,不少資本都紛紛涌入,儼然將便利店視為了新的投資風口。然而,在老牌持續擴張、新秀迅速崛起的便利店市場,該如何從同質化競爭中脫穎而出,正成為不少便利店品牌頭疼的問題。其中,重慶7-11、羅森等品牌選擇與外賣平臺合作,走出了一條便利店O2O的新道路。
搭線外賣平臺
上門式O2O是典型的“懶人經濟”,便利店與外賣平臺的結合對于快生活節奏的白領人群來說,具有極大吸引力。
據悉,重慶7-11的O2O戰略嘗試始于去年年底與美團的合作,當時將重慶市內的7-11全部接入了美團外賣。以其重慶南岸南坪西路店為例,打開美團外賣可以看到飲料、便當、甜品、面包、關東煮、方便面等各類商品,幾乎將整個門店都搬上了美團,30元起送,平均送達時間為35分鐘。
負責運營重慶7-11的新玖商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王坤認為,他們與外賣平臺的合作效果很不錯。王坤說:“從目前看來效果非常好。重慶7-11是電商平臺京東到家成交單數增加最快的商戶,僅僅6個月就在數據上超越了所有大賣場和同行。”
王坤表示,他們并沒有感受到電子商務太大的沖擊。他認為,目前重慶7-11以線上配送業務為主,線下業務為輔,在拓展15分鐘圈層時可以借助于第三方物流,把商品投入到第2、第3圈層,甚至從一個城市的這一邊移動到那一邊。“這個商業模式我們在線上成交都是增量,而不存在博弈的不利格局。”王坤說。此外,他認為重慶7-11和傳統的社區超市和便利店形成差異化的不僅僅是中央廚房及其研發能力,還包括快捷物流以及精準的基于數據分析的訂貨技術。
王坤說:“我們的生鮮產品在重慶做得很成功,60%的銷售占比都是鮮食和低溫鏈產品,我們稱其為‘日配產品’,它的產品結構與傳統的便利店和社區超市相比是截然不同的。” 他認為,之所以重慶7-11在對接第三方外賣平臺的時候還能放量并出現“爆品”,是因為他們既有大量常規非食品商品的SKU,也有涵蓋一日三餐的獨一無二的商品。“這樣的一個便利店加上我們差異化的進口商品,才能夠在消費者當中有不一樣的定位。”
目前,重慶7-11采用和京東、美團、阿里等第三方平臺合作的方式,讓便利店掌握了供應鏈,第三方掌握了物流。不過,王坤提醒,雙方還是要注意品牌歸屬、數據共享以及學習對方的長處。
無獨有偶,不光重慶7-11借勢外賣平臺,羅森也于去年年初入駐了百度外賣,雙方共同推出商超到家服務,本土便利店品牌全時也入駐了百度外賣、美團外賣和京東到家。
“傳統企業擁抱互聯網是大勢所趨。”羅森相關負責人表示,由于面積有限,便利店內所能呈現的商品很少,借助百度外賣線上平臺以及線下高效同城物流配送資源,可以擴展羅森的商品及服務。羅森中國區總裁三宅示修此前在接受采訪時則表示,接入外賣能不能提高銷售還是未知數,但至少能在網購一族里增加公司的品牌效應。
有業內人士指出,上門式O2O是典型的“懶人經濟”,便利店與外賣平臺的結合對于快生活節奏的白領人群而言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不過,也并不是所有的便利店都會“牽手”外賣平臺。僅就7-11而言,目前也只有由新玖商業運行的重慶7-11“上網”了,北京、天津等地的7-11尚沒有這方面的動作。北京7-11的相關人士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目前他們并沒有考慮嘗試O2O,“我們的特長是拓展加盟,開發差異化商品,指導店鋪提高銷售,而線上并非我方所長,目前并不會棄長取短。”他認為,重慶的城市、消費者習慣與北京都不太一樣,當地的運營方應該是基于這些因素而采取的戰略。
未來走向何方
便利店正在成為零售市場新的增長動力,但伴隨著快速增長的市場,問題也接踵而來。
實際上,盡管實體零售已進入“寒冬期”,但便利店卻一直呈現逆勢上揚的發展態勢,正在成為零售市場新的增長動力。
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針對標桿便利店企業的統計,在2016年上半年,52.3%的企業保持增長,同比下降的只有16.6%,2016年整體增速應該在15%左右,市場總量達到1000億元。
不過,伴隨著快速增長的市場,問題也接踵而來,首當其沖的就是同質化問題。
在中關村的一家7-11,消費者李先生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他其實并不太挑便利店的品牌。“除了某些某品牌便利店獨有的商品外,大部分便利店商品其實沒什么太大的區別,都有關東煮、便當、飲料什么的,標識、包裝、店面裝潢也都差不多,只能說哪家近就去哪家。”而業內人士也指出,目前北京的消費者還很難辨別出哪家的商品更好,不過未來消費者對品質的要求肯定會越來越高。
除了同質化競爭外,成本的不斷上漲也成為便利店的壓力來源。就北京市場而言,連年上漲的房租已然成為“不可承擔之重”,如何在沉重的房租壓力下穩定門店擴張速度并保證盈利是所有便利店都面臨的難題。北京7-11的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此前7-11想在北京推行其在日本的主流加盟方式,即A型委托加盟,但由于店鋪租金需要加盟主自行承擔,這種模式在北京很難推行,A型加盟店在全北京目前只有兩家。“所以我們現在主推的是7-11提供店鋪,加盟主進行經營的D型特許加盟模式。”
與此同時,新資本的介入、新技術的運用也都使得便利店行業的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王坤認為,現代便利店和社區超市的發展方向并不是和大賣場去拼SKU的完備性,或者供應鏈成本的空間,而是走產品差異化的道路,一定要消費者體驗到“近且便利”。他指出,將來便利店在新零售方面會有兩個突破:首先,社區便利店要有生鮮的核心能力,其次現代便利店要有供應鏈側,包括中央廚房在內的強大研發能力。“這兩條是有差異化的,特質的供應鏈構成了未來便利店的社區超市護城河。將來能在這個方向布點、做大的玩家,供應鏈、研發能力、系統,以及對大數據的分析能力,對消費者需求的應對能力,都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