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决赛地点2022_哈里森·巴恩斯_帕楚利亚_足球直播在线观看免费 - 英超法甲

`
P.M.視點

我國養老產業發展的七大誤區

來源:養老新動態       作者:養老新動態       時間:2017-11-24

參照國外養老產業發展的規律,我國還處于養老產業的發展初期,制度法規、商業模式等都還很模糊不完善。而我們學習的美國、日本、臺灣等都處于養老產業的成熟期或是快速發展期,因此我們不能照搬照抄,這不符合市場的客觀發展規律。本文列舉養老產業的七大誤區,供大家參考。

 

養老行業發展的七大誤區

 

誤區一:定位活躍長者+高端市場

 

剛剛踏入養老行業,很多機構都會把目標客戶定位為:高端+活躍長者,這其中大概有3個因素。

 

其一:從情感上,投資者的養老愿景都是打造一個健康、快樂、充滿希望的“復樂園”,不喜歡死氣沉沉的護理機構;

 

其二:從風險上,投資者都認為自理老人服務風險相對較低,利于快速進入這個行業;

 

其三:從經營上,投資者都認為市場足夠大,高端客戶即使占比很少,但也有足夠的客群覆蓋。

 

但是一旦投入實際運營后,這些當初“看似美好的藍圖”都會被市場無情地擊垮,因定位錯誤,隨之而來的是長期低入住率、員工隊伍不穩定、經營持續嚴重虧損,最后逼得機構不得不轉型。

 

客觀地說,養老行業尚處在發展初期的初期,作為機構養老,目前較為理性的定位是:失能失智 + 中高端市場,短期內必須以入住率和入住速度為唯一KP指標。

 

 

誤區二:重硬件投入,輕服務培養。

 

“養老地產的本質是服務,而非地產”,這是時下最流行的說法。然而,當企業真正要設計一個養老設施時,往往會忘記去實踐自己的諾言,原因很簡單: “花錢買硬件,遠比踏踏實實做好服務,要容易得多”,此外,“如果沒有實際參與過機構運營,又如何談得上把服務做好?”。于是乎,適老化家具、專業康復護理設備、高端智能化養老系統等等,成為了一家高端專業機構的代名詞。

 

然而,這些硬件在實際運營中,其實并不能帶來很高的增值,往往還成為被遺忘在角落里的雞肋,一張3萬塊錢的護理床,并不能換來入住率和客戶忠誠。

 

 

誤區三:重概念包裝,輕服務落地。

 

不知不覺中,我們把養老也變成了一種“概念”,設計了很多眼花繚亂的服務產品,如:專家會診、健康監測、候鳥養老、藥膳保健、中醫養生等等,共8大類,100多項。但其實這些所謂很炫的服務,往往脫離了老人的真實需求,如果是免費的還好,一旦收費,你會發現,那些你替老人規劃的需求瞬間就杳無蹤跡。

 

任何行業都有其最核心的內容,服務行業亦是如此,海底撈的火鍋不好吃,再好的服務也換不來成功。誰能抓住養老行業本質,誰才能真正做到事半功倍,獲得成功,找到方向,做好20%的核心服務,能讓你抓住80%的客戶。

 

 

誤區四:重床位規模,輕區位選擇。

 

設立之初,很多機構都會一味地追求床位規模,普通單體機構都在三、四百張床位以上,養老地產更是嚇人。但其實大規模的養老設施存在3個致命的弱點:其一,初期固定成本高,造成經營壓力大,入住率長期處于較低水平;其二,無論硬件多豪華,大量老人聚集都會降低生活和服務品質;其三,這種大規模機構很難復制,未來發展空間有限,養老機構的規模效應應該體現在區域連鎖規模,而非單體規模。

 

與重視床位規模相反,很多機構在項目選址時,都會輕視區位選擇,片面地以為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地方就是老人愿意托老一生之所,這是最大的誤讀!與其它行業一樣,養老機構的發展方向一定多業態的混合,依托較強的社會配套資源,和整個社會融為一體,越老越不想脫離社會、脫離家庭、脫離子女,這是葉落歸根的中國式養老情結。

 

 

誤區五:重醫療對接,輕基本照護。

 

“醫養結合”概念在政府的倡導下,似乎成為了養老行業的標簽,很多初涉足養老行業的投資者都會認為:“沒有醫療配套,就談不上做養老”,這是最大的誤區!

 

其實,養老服務機構作為介于家庭照料和醫療服務機構的中間環節,無論從客戶需求,還是服務周期上,都有其準確的定位。“醫養結合”的本質并不是要求養老機構服務上延去做醫療機構的事,而是充分、合理利用社會醫療資源。因此,機構選址就格外重要,選擇郊區就意味著你無法利用有效的社會醫療資源,建一所三甲醫院更不代表醫養結合。

 

與其將精力用在一般機構都解決不了的醫療資質、醫保審批上,不如用在如何做好日常養老服務,醫療很重要,但不是養老的核心。“傳統家庭養老方式本身沒有配備任何醫療保障,但依舊是主流,這是給我們最大的啟示”。

 

 

誤區六:重“高端”人才,輕“專業”人才。

 

從目前行業發展來看,養老的專業性愈發凸顯,鑒于目前國內教育體系下養老相關專業的滯后,目前養老專業性更偏向于有實際運營管理經驗的公司和個人,而這其中,2010年以后的一批朝著市場化運作的養老從業者更具有含金量,也最為稀缺。

 

因其稀缺性,導致很多從事金融、投資、地產、醫療、酒店的很多從業者成為養老公司的主要人力輸入渠道,不惜以重金聘用,但效果往往不佳。

 

客觀地說,目前大家都處于摸索階段,沒有所謂真正的行業專家,礙于目前養老市場大環境,個人因素所起的作用實在有限。

 

作為新進入養老行業的公司,建議去招納一些真正具有實際機構運營經驗的從業者,而非去其它行業或一些養老管理公司挖角。接觸過多少老人?接觸過多少家屬?接觸過多少護理員?接觸過多少養老機構?這四點在現階段尤為重要,沒有這個基礎,所謂的營銷、運營都只能是空談。

 

 

誤區七:盲目參照國外經驗,忽視本土化積淀。

 

和其它新興行業初期一樣,很多養老公司都傾向于照搬一套成熟的歐美、日韓、臺灣、香港的養老模式,但養老不僅僅涉及市場環境,還包括政策環境、人文環境等因素。因此,每個國家都是在摸索中逐步積累、總結出適合本國特點的養老解決方式。

 

目前,進入國內養老市場外國企業,無論是美國、歐洲、日本、臺灣等,都陷入和國內機構同樣的經營困境,有些長期面對低入住率的尷尬局面,并未體現出任何的競爭優勢。反而不如一些本土機構,通過多年的運營積累,逐步發展成初具規模的連鎖養老網絡。但國外養老的發展歷程、耳目一新的服務理念,是值得我們去吸收、提煉的,但最關鍵的運營服務,還是需要我們自己積淀。

 

 

文章來源:養老新動態

Copyright ? 2021 Perfcet Market.Cn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備11004787號-2
×

歡迎撥打一對一免費咨詢電話: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詢我們的在線客服

在線咨詢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