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决赛地点2022_哈里森·巴恩斯_帕楚利亚_足球直播在线观看免费 - 英超法甲

`
P.M.視點

人人樂去年虧損超五億元 傳統大賣場出路在哪?

來源:華商報       作者:華商報       時間:2018-03-05

       這兩天,原央視主持人、著名互聯網投資人張泉靈的一篇《阿里拿下大潤發:時代拋棄你時,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的文章在朋友圈被刷屏了。讓業界對于傳統大賣場商超的關注度持續提升。連這個行業的頭部公司都遭遇到被收購的局面,其他的公司又是什么樣的狀態呢?

  近年來,隨著人們消費方式的巨大轉變,傳統大賣場的發展發生逆轉。老牌商超企業人人樂,2016年剛剛摘帽,2017年凈利又出現虧損,同時關店動作也在繼續。而透過人人樂,傳統大賣場的出路也不由得引人注意。

  人人樂11家門店關閉 保殼后再陷虧損

  上周,人人樂連鎖商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的業績快報顯示,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88.55億元,同比下降12.81%;利潤總額-5.27億元,同比下降570.54%;凈利潤-5.36億元,同比下降986.18%。報告期內,公司總資產52.51億元,較年初下降7.14%。

  對于業績下降原因,人人樂方面表示,主要受關閉11家虧損門店影響。原有業態在結構調整期對經營產生階段性影響。新業態仍然處于培育階段對整體營收增長貢獻有限。此外,盡管實體零售行業在新零售帶動下下降趨勢有所放緩,但實質性影響仍然存在。

  人人樂前身是深圳市人人樂連鎖商業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截至去年6月30日,在全國開設121家自營門店,網點遍布廣東、陜西、四川、天津、廣西等多個省市。

  對這一老牌連鎖超市,西安消費者也并不陌生,十多年以來,人人樂的購物廣場開設在西安的多個主要商業區域。不過,從其官網信息看,西安地區標注了開業時間的25家門店里(不含未標注開業時間的門店),有20家顯示開業時間在2014年以前。在本地一些消費點評網站上,有網友對人人樂部分老店的環境和布局提出改造建議。

  傳統零售企業近年來關店現象頻現,人人樂也不例外。特別是2014-2016年,合計關店34家,期間也包括西安的部分門店。同期財報中,單店盈利能力弱、新店培育周期長等因素都成為人人樂虧損的主要原因。

  據人人樂公司一位內部人士介紹,店面經營是按照總部戰略發展需要,近幾年對西安地區的部分門店也進行了調整,未來一段時間在曲江等地有新店計劃。

  2014、2015年,人人樂曾連虧兩年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2016年扭虧后成功保殼。去年,人人樂繼續關閉虧損門店。在分析人士眼中,這樣的“斷臂”做法有利于改善現金流量,但不可避免會影響企業商譽和社會形象,給企業帶來經濟損失,影響經營業績。

  遭遇物業和供貨商訴訟 導致業績“變臉”

  對于人人樂而言,近年來伴隨關店和業績下滑的,還有訴訟案件。該公司在2017年的半年報中披露,報告期內已結案、已執行完畢訴訟4起;已撤訴訴訟4起;未結訴訟中,11起未有最新進度、8起有新進展;此外,報告期內新增5起訴訟。從內容來看,這些訴訟有不少集中在房產糾紛上,還有一些則涉及供應商貨款結算等。

  “零售企業遭遇的訴訟中,供應商和物業類糾紛占比較大,這是由行業特性所導致的。”西安交大管理學院教授仝鐵漢表示,一方面零售企業與房產所有權人簽訂的房產租用合同期限較長,經營過程中可能產生水電、消防、安全等歷史遺留問題,有些在閉店時還可能出現房屋產權、場地復原、違約金或其他賠償糾紛;另一方面賣場與供應商就貨款支付往往都有約定賬期,如閉店或業態調整可能會產生經濟責任和存貨損失等。

  陜西永嘉信律師事務所曾接手過多起零售賣場的訴訟案件。該律所姬英凡律師介紹,大賣場在關店時更容易引發訴訟問題,除了供貨商和物業,由于用工量巨大還容易牽扯員工薪資和安置問題,也可能導致糾紛的發生。

  訴訟也對人人樂業績核算造成影響。去年7月,該公司關于深交所問詢函的回復公告提到,第二季度新增訴訟仲裁事項預計產生的損失約為1900萬元。上述因素也是其半年業績預告修正的原因之一。

  有行業人士指出,前些年是大賣場的黃金期,大超市在洽談進駐物業、供貨渠道時往往比較強勢,有的在合作中就已埋下“隱患”。企業向上發展的時候,一切都好談;可是當企業經營發生變化的時候,很多談不好的問題就會演變成糾紛和官司。

  大賣場份額受擠壓 七大超市去年關店45家

  面對電商沖擊、低租金紅利消失及同質化競爭激烈的現實,尋求新的出路已成為零售連鎖行業共同面臨的問題。

  事實上,選擇關店調整的零售企業并非人人樂一家。據贏商網不完全統計,2017年有沃爾瑪、家樂福、永旺等七個超市品牌關閉45家門店,比2016年多出10家,增長28.57%。僅沃爾瑪一家,就關閉了廣東、湖南、江蘇、河北、吉林、北京、上海等全國多個省市的24家門店,其中包括西安的曲江銀泰城店,幾乎趕上了自身新開店速度。據觀察,各大超市閉店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因為租約到期,有的是因為區域戰略調整而停業。

  盡管如此,超市閉店背后原因更多是大賣場生存空間遭到擠壓,盈利不理想,加上線上零售分走部分客流、租金水漲船高等因素,企業無奈閉店止損。

  “大賣場的日漸式微根本上是消費需求的變化。”陜西經典派商業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朱林表示,傳統的大賣場模式依靠生鮮聚集客流、依靠食品賺取銷量,依靠快消品賺取利潤,更多強調商品大而全,被動由消費者自主選擇,這種粗放模式,在產品經濟年代是行之有效的。但近幾年,隨著購物中心里集合店、專業店對自有品牌、多元化陳列和消費互動的發力,對消費者形成了較大分流,“逛超市”的人少了,大量商品也淪為無效陳列。

  朱林認為,現在的消費者不再糾纏于商品價格,而是更注重購物體驗與購物便利性。隨著汽車大量普及,前往配套設施落后的大賣場購物反而可能成了令人苦不堪言的體驗。

  曾在多家賣場負責招商的張先生介紹,上漲的人力、物業成本甚至自建物流費用,加劇了大賣場的經營壓力,但并非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他舉例說,面積1萬㎡以上的大型超市,西安地區月租約在15-20元/㎡,相當于租金一項的年支出在兩百萬元左右。算上前期裝修等投入、日常水電、員工工資等成本,相比過億元的年收入本來是穩賺不賠的。但如果營業額持續下滑、多處開張后單店效益減少,甚至付不出入駐商家期賬,商家拒絕再投入,那么經營風險就會顯現,關店調整就相當于是為過快擴張而買單。

  另一方面,電商的風靡和便利店的迅速發展,也對傳統大賣場的市場份額形成擠壓。去年,口碑聯合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發布的《2017線下零售新生態報告》顯示,2012-2016年,大賣場整體銷售份額從24.11%下滑至20.9%。

  轉型需要把顧客拉回來 挖掘新消費需求

  “傳統”二字讓超市巨頭們倍感壓力,從而謀求轉型,逐漸調整和布局社區超市、生活超市和精品超市。

  不過,精品超市要想令顧客滿意卻并不容易。以西安小寨附近兩家由不同品牌開設的精品超市為例,從本地點評網站上的反饋來看,其中一家因為商品種類豐富而被不少消費者推薦;另一家不僅評價寥寥,也被消費者提醒“和普通超市的區別不大。”

  商業運營人士王建紅認為,做精品超市首先要讓市場認可,而不能是自說自話。在具體經營上,大賣場和精品超市、社區超市的管理、采購和物流等業態都有較大區別,需要強大的供應鏈條,這對很多過去以大賣場為主業的超市企業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除了布局新業態,“賣場瘦身”是另一個嘗試。全國多地開設了不少緊湊型門店,場地面積大約比傳統賣場減少近40%左右。那么,這種辦法可行嗎?新零售專家鮑躍忠在此前發文稱“賣場面積由大變小的調整,是一種權宜之計。”他認為,當前大賣場的主要問題是來客數急劇下降,所以門店的調整一定要圍繞能不能把流失的顧客拉回來。

  朱林表示,傳統超市企業,更需要來一場深度變革,丟掉“一站購物、一次購足”的舊理念,打破商品經營的舊思維;重視互聯網帶來的連接手段,以挖掘更精準的顧客需求為核心,強化在物流配送、商品陳列和支付等服務上的創新,“同時關店調整恐怕仍將繼續。”

  也有觀點認為,強強聯合將是超市的出路之一,期間有資本雄厚的互聯網巨頭的身影。“傳統超市與電商巨頭的合作對雙方來說都是尋求轉型升級。”王建紅認為,電商的“新零售”本質是突破線上向線下延伸,實體店面和運營經驗不可或缺。如何挖掘新消費需求下的“新實體”價值,讓顧客重新愛上逛超市,這是超市企業需要思考的問題。

Copyright ? 2021 Perfcet Market.Cn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備11004787號-2
×

歡迎撥打一對一免費咨詢電話: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詢我們的在線客服

在線咨詢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