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在線下零售普遍感到壓力巨大的環境下,中小型零售業態的銷售呈現了較好的增長。
中國零售市場現狀
2016年以來中國整體的快速消費品可以用一個關鍵詞來描述:放緩。目前中國整個零售業的發展在GDP的總量中的占比已經較高,零售業如要保持以前一樣每年20%到30%的增長速度是不現實的。另一方面,中國的城鎮化率在超50%之后也顯示出緩步發展態勢。線下零售商面臨的競爭態勢更為嚴峻。在這樣的宏觀環境下,作為品牌商而言,更加需要零售商理解消費者需求,順應消費者行為的轉變,不斷創新。
在線下零售普遍感到壓力巨大的環境下,中小型零售業態的銷售呈現了較好的增長,主要來自于:現代渠道里面積更小的便利店、小超市業態還有一些專業渠道像化妝品渠道,母嬰渠道等。在開店增長率方面:母嬰店增長達到13%, 化妝品店,便利店,小型超市增長在10%左右,大賣場的開店數增長只有5%左右。
盡管大賣場整體渠道銷售增長放緩,行業集中度卻在上升。在過去的一年里面,在市場領先的Top5零售商在市場低迷時期通過并購、參股等資本運作做大市場份額,其增長率比市場的平均水平高3.5%。可見, 在經濟增長放緩的情況下,領先大賣場零售商具有更高的抵抗行業衰退能力。
細分與跨界是渠道發展最大的動力
跨界的影響和小型業態的細分推動了整體零售的發展。專業業態-品類中心的概念刺激了更多的專業品類門店的出現。在國內,大賣場里正建立起越來越多,越來越專業的品類中心。另外一方面,零售商不僅限于原有的業態和門店定位,還通過跨界的門店創新抓住分流的顧客消費,包括在便利店里增加了咖啡,餐飲的部分形成交互的交流,這種跨界經營在未來會越來越多。
零售渠道的變化
可以說,中國整個零售渠道的變化是隨著中產階級整體偏好而調整的。在物質生活更加豐富的今天,中產階級的要求更加多元化,對消費的考慮因素也更多。他們追求方便,關注健康,同樣也愿意為品質而買單。
尼爾森數據顯示,一線城市定期大型采購成為最主要的購物目的,而相比之下四線城市主要購物目的最大依然是日常家中補貨。定期大型采購意味著光顧頻率減少,單次購買更多。一線城市相比四線城市消費者在經濟收入上更高,生活節奏更快,也有更顯著的中產階級消費的特征。在過去的五年時間里,全國購物者光顧頻率在賣場渠道下降19%,大賣場或百貨店平均每月的消費次數相對于便利店和在線購物有很大的減少。
消費者對便利的需求
消費者對于便利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就目前而言,消費者對于便利性的需求主要體現在:
購物時間的節約:無論是去到門店,還是網絡購物,他們都希望花費更少的時間。
購物決策的便利:消費者希望能夠有更多更好的幫助,以簡化購物決策過程。網上商品的對比,線下通過更好的產品陳列,更精準優化的選品。
一站式消費:消費者對于實體零售的需求已經從單純的購物需求轉變成購物、餐飲、娛樂、休閑、交友等等各方面需求。
滿足基于生活情境和場景的購物需求:消費者生活形態日趨多元化,基于不同生活情境、商圈的消費需求也產生顯著差異化。
與消費者日趨增加的對便利性需求相對的是,在零售市場中,小型或快速的渠道發展越來越快,網上購物的發展尤其迅速。
在驅動網購的因素中,價格因素所占比例在下降,方便性因素包括方便挑選和對比以及送貨上門的占比在不斷提升。這也使我們看到電商越來越重視自身的物流建設,送貨速度不斷挑戰極限。
在新增流量成本越來越高的情況下,維系和挖掘已有顧客,為他們的重復購買提供方便,對零售商來說是一個成本更低的方向。便利的提升對于長期維系顧客意義重大
便利店渠道的變化
中國便利店在過去五年門店數增長翻了一倍。然而,相比全球發達地區,例如日本一家便利店覆蓋2350人,臺灣覆蓋2000人左右, 廣州上海覆蓋5000左右,我們的門店覆蓋密度依然有提升空間。未來隨著城鎮化的推進,居民收入的穩步提升,便利店的快速發展依然可期。
便利店大力發展的便民服務,讓便利店成為消費者一站式生活服務平臺。同時由于方便性,對于商品的銷售,消費者也更愿意支付高溢價。但是,如何選擇合適產品到不同渠道依然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在大賣場的一些促銷方式放在便利店里并不合適,因此,對于零售商和生產商,如何抓住便利店發展的大勢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便利店的商品結構更趨高端化,例如包裝水,在賣場超市渠道主流的價格帶在1-2元,而在便利店高達3-4元;
2、豐富的鮮食,這是便利店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并促使顧客高頻光顧的重要因素;
3、新品的替換在便利店的渠道是非常快的,替換速度每年超過18%,相比之下在大賣場替換速度只有5%左右,因此,便利店需要通過不斷汰換更新商品,滿足年輕客群喜歡嘗新的需求。
除此之外,從形式來看,不同于超市賣場顧客更喜歡直接降價,便利店客群對于會員價有更高的接受度。所以對于廠商和零售商而言,如何利用會員激勵機制,促進會員消費的粘性,同時利用會員消費產生的pos數據,挖掘消費行為,開發有針對性的會員激勵機制,是把握便利店渠道增長商機的重要一環。
與此同時,針對不同的消費商圈,零售商和廠商需要考慮消費者的可能應用場景,及相關消費機會,然后提供相應的產品及服務。例如:便利店是否就絕對不能賣整箱大包裝的產品,也需要結合周邊的商圈現狀。如果有消費需求,如何方便的實現消費閉環來滿足這樣的消費需求,這需要從購物者的角度思考設計購物流程。
一站式消費
基于消費者一站式消費需求的增長,大賣場的業態轉型以及新開賣場的主要形式都是以購物中心化的開展。購物中心相比傳統百貨面向顧客群更年輕。而年輕客群日常消費除了簡單購物需求外,還有更多樣化生活豐富的需求。根據尼爾森研究,73%的消費群體去購物中心是為了就餐,而購物目的僅僅排在第二位。并且從最近幾年的變化來看,很大一部分消費者去購物中心是出于休閑的目的。
除此之外,不同年齡人群在購物中心的消費業態也具有顯著差異。相對于90的消費者而言,他們更關注娛樂業態的表現;而對于70和80年代的消費者,他們對于兒童業態的表現可能會有更多的關注。對零售商和生產商來說,這意味著你的客群及他們的消費特征決定了你的商業組合。
如何應用高頻業態和低頻業態,高滲透率業態和低滲透率業態相互的協同,實現業態互補,是每一個零售商和生廠商都必須要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