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其中指出:
推動傳統流通企業創新轉型升級,鼓勵經營困難的傳統百貨店、大型體育場館、老舊工業廠區等改造為商業綜合體、消費體驗中心、健身休閑娛樂中心等多功能、綜合性新型消費載體。
其中破敗老舊的廠房成就了當下城市更新最重要的一個母題和符號——城市廢墟的滄桑美感和大時代的集體懷舊狂歡。
城市中老舊廠房的價值何在?
作為城市化的重要推動力,傳統工業區無法滿足新生產方式的需求,大量工業建筑、工業設施等被廢棄,曾經象征著輝煌和財富的“生產資料”變為“歷史遺存”,舊工廠改造已成為當下必然。
上海老碼頭最初
老碼頭改造前:上海油脂廠
首先,從區位角度而言,城市版圖在不斷地擴大,那些曾經的舊工廠所占土地現今則是城市中心區域寸土寸金的資源。其次,從成本角度而言,對舊廠房的改造其成本相對低于重新建造的成本投入,如大跨型廠房的改建成本一般會控制在總造價的10-20%。然后,從物業角度而言,舊廠房大空間、高樓層的物業條件,以及大面積多建筑物構成的規模效應,能為項目功能重新定位提供多元組合空間,甚至衍生出全新的產品,以滿足個性化的需求,從而進一步挖掘其經濟價值。
最后,從文化角度而言,老舊廠房作為歷史發展的遺存,既是展現中國工業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延續城市文脈、拓展城市文化發展空間的重要載體。
所以,如果對老舊廠房僅采取粗暴推倒重建的方式,既不符合當下國家對老工業區的更新政策,也會造成大量的浪費與建筑垃圾,同時還割裂了城市的文脈記憶。
上海老碼頭實景圖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建筑師、設計師積極探索多元的老工業區的更新利用方式,盤活老舊廠房空間資源,減少建設成本,促進地區產業發展與功能提升,推動老舊廠區華麗轉型。
上海多個舊廠房變身文創園區
全國各地的舊廠區都面臨著升級換代的壓力,由于一線城市大多已進入存量時代,因此以上海為代表率先拉開了舊廠房改造的序幕。
其中舊廠房工業空間轉型成為文創園區已經成為典型的存量資產盤活手段,很大程度上扭轉了城市中心的產業空洞化趨勢。
首先,簡單看一下文創園區在城市更新中帶來的啟示:
① 原創是園區的核心競爭力
文化創意園區的運營重點不應僅限于如何引進產業,更應該關注的是如何激發創意及創新能量,使文創園區名副其實的成為具有鮮明文化形象、并以此為凝聚力,在引進來的同時更要注重走出去,融入周邊商業發展,實現工作、居住、休閑的多功能融合發展園區。
② 文創商業模式的創新
在原創競爭力的打造外更要強調模式創新,著眼產業、文化、旅游和社區多功能的疊加,注重對地域文化的挖掘與傳承,將文創產業塑造成一個城市的靈魂。創意產品有主題、有品牌,包括設計商品、節慶禮品、觀光紀念品等,它們大多立足核心文化資源,尋求多元載體,并延伸出無限生長點。
③ 創意打造產業鏈條, 創意經營實現效益與藝術共存
文創園區的經營理念不以單純招商引資為目標,而是通過搭建創意平臺匯聚人流,吸引有效的商家進駐。創意采取"商家入駐與空間租賃"相結合的方式,在保證固定商家日常經營的同時,以藝術活動有效提升園區空間使用率,增加園區人氣活力。
實景圖
如果把整座城市比作一個人,那隱藏在城市中的各色文創園區,就是穿戴在身上的一件件首飾,在城市不同的底色之上,閃爍著各自獨特的光芒,點綴著城市。
工業遺產的重生:“教科書式”文創園區
老廠房的改造絕不是一個簡單的翻新過程,改造之后如何從工作方式、休閑方式、社區氛圍來影響城市生活,與城市相融相生才是設計核心。
如上海幾個成功的老工業遺存改造的案例總結:
1、百年船廠——1862時尚藝術中心
上海船廠藝術中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862年,從當初的祥生船廠,到150多年后的1862藝術中心,這里可以說是中國現代工業文明的發源地之一,記錄了中國造船業的風云歷程。
實景圖
2000年代開始,船廠一帶以藝術、文化與經濟為主重新定位,進行開發。在此時代背景下,當代建筑大師隈研吾擔當重任,將船廠舊址煥新成一個歷史與現代的結合體——船廠1862。
隈研吾曾說:改造可比重建要難的多。
首先,改造需要考慮到建筑原有的結構,老船廠的舊址是個大廠房,是非常巨大的尺度,與通常的建筑尺寸不同,中間沒有隔斷,空間高敞,擁有船廠獨特的質感。
改造前
改造后
改建時特別考慮將老廠房盡可能地保留原樣,把這些尺度感保留下來,賦予新的生命力。
實景圖
所以通過加層讓老廠房空間得以有效利用,把歲月賦予工廠的厚重底蘊完美保留,又增添了更多現代的輕快與簡潔,古老與年輕相互交錯,最終形成一個中型劇場和約1.6萬㎡的商場,古樸而有溫度。
實景圖
充滿工業感的鐵質大扶梯,仿佛一座時光步道,帶我們回到那炙烈而純凈的璀璨歲月。
實景圖
船廠內部保留了百年前工業建筑獨特的質感,風化的歷經滄桑的混凝土柱子、巨大的布滿鐵銹的蒸汽管道,撲面而來的濃濃歷史感,可以感受到老建筑原有的規模。
實景圖
裸露在外的橫梁和立柱、水泥柱面上的紅色編號、制作成商場指示地圖的廢棄鋼板等,有趣卻絲毫沒有違和感,散落在各個角落,都表現出對船廠、對工業的那個時代的回憶。
實景圖
船廠內部還有一些現代元素,如金屬吊板、清晰的玻璃、金屬燈飾以及各類藝術裝置等,與古建筑材料形成鮮明的對比,這些元素共同筑造了1862時尚藝術中心獨特的建筑風采。
實景圖
藝術中心內劇院挑高10米,設伸縮式活動座椅及升降舞臺,兩個樓層共800個座席,能滿足各種演出和活動需求。
實景圖
最后,還有東西兩個外立面,用鋼絲串起的陶土磚形成磚幕墻。磚塊的色調和紋理都很均質,以水平向漸變的方式隨機排布,與原有磚墻相協調。
實景圖
并且還留有那個時代船廠的標志性物件——大煙囪,恍惚間似乎還在散發著濃煙。
一切的細節與設計,都讓這里覆上了一層凝駐歲月的藝術魅力。
2、廢棄油罐——上海油罐藝術中心(全新文化容器)
上海油罐藝術中心的前身是龍華機場,這里曾經是上海軍用機場,改造前這里是一片荒草叢生的頹廢舊址和幾個破舊的廢棄油罐,被空置了幾十年,直到被OPEN建筑事務所進行改造。
實景圖
設計師充分利用這些古老的油罐,將它們轉變為文化容器,注入藝術氣息,通過別致的巧思、匠心的設計將其改造成為藝術中心。
該項目位于上海西岸的核心區域,斜對面是西岸藝術中心,毗鄰黃浦江,地理位置優越,它以其開放包容的姿態,塑造充滿活力的城市文化景觀。
改造完成的藝術中心整個占地面積達60000㎡,其中的五個奶白色油罐以Z型在場地上排列,通過花園小道將其連接起來。
實景圖
五個油罐的地面部分覆土綠化的地方被稱為“超級表面”,種植著很多的綠色植物,是一個開闊的公共藝術公園,使藝術空間和自然景觀相融,還有一個“都市森林”,擁有大片的自然景觀。
實景圖
油罐藝術中心全部保留了原有形態,內部空間寬闊,挑高高達15m,1、2、3號油罐比較小,直徑為24m;4、5號油罐是大罐,直徑為28m。
五個油罐的功能和改造方向各不相同,分別為:一個表演空間、一個主題餐廳和三個各具特色的展覽空間,設計師在置入豐富功能的同時最大限度保留了油罐的原始美感。
實景圖
1號油罐入口是一個向外凸出的圓形入口,共有兩層高,內部置入鼓型內膽,用于聲音藝術、表演藝術,打造成live house,可以舉辦一些演出。
2號油罐設計成一個餐廳,內部挖空了一個圓形的庭院,屋頂是最大的亮點,可以欣賞到浦江江景風光。
3號罐室內
3號油罐是唯一保留了油罐原始風格和空間感覺的展館,因為內部本身就是一個大型的藝術裝置,所以內部沒有做任何劃分,僅僅把穹頂中央設計成一個可開閉的圓形天窗,主要將用于展示大型裝置藝術。
穹頂的天窗能將室外的自然引入進來,可以是明媚的陽光,或是偶遇一場風雨。
4號罐入口
4號油罐被規劃了三層,也是整個藝術中心中唯一的三層式展示廳。下面兩層主要適于展示架上繪畫作品及小型裝置作品,頂層作為藝術中心的辦公及會客使用,還有可觀江景和舉行中小型活動的的屋頂平臺。
中國十幾位優秀藝術家的群展《建立中》都在4號罐里展出,包括丁乙、何翔宇、劉小東、曾梵志等。
5號油罐
5號油罐是空間最大的一個罐體,被分成上下兩層,每層面積超過600㎡,同時在圓形的油罐中穿插了一個方形的體量,形成兩個室外舞臺。
階梯水景
這兩個室外舞臺一個面對藝術中心入口前開闊的廣場——“城市廣場”,另一個位于油罐背后,面對一片起伏的草坪——“草坪廣場”,兩個舞臺可以用來舉辦時裝周、音樂節及大型展覽等各類大型活動或演出。
實景圖
用了五年時間,這里改變成為一個藝術中心,沒有丟掉原本的工業質感,而是把藝術氣息融入其中,將工業冷峻和藝術柔化完美結合,實現了一個延綿的公共性城市公園概念,人們可以在藝術和自然之間自由地穿梭。
3、百年棉紡廠——上海國際時尚中心
上世紀的上海市楊浦路2866號是一處充滿工業氣息的地方。
裕豐紗廠
上棉十七廠
它的原身是1998年的上海第十七棉紡織總廠,其前身為1935年的裕豐紡績株式會社裕豐紗廠,最早是1921年日商大阪與東洋紡績株式會社的上海工場。
實景圖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這個跨越了近一個世紀,記錄了上海紡織乃至中國紡織業的發展和變遷的老廠房面臨轉型,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在09年確立了上海國際時尚中心項目,華麗蛻變。
上海國際時尚中心定位為國際時尚業界互動對接的地標性載體和營運承載基地,具備時尚多功能秀場、接待會所、創意辦公、精品倉、餐飲娛樂等多種功能,是上海乃至全國設施完備、配套齊全的專業秀場,也是世界各類品牌發布地的首選之一。
實景圖
在尊重原有建筑的空間和環境下,此次改造設計設計師們充分保留了原老廠房大量經典日式紡織廠的建筑特色,讓原本老舊的工業廠房煥然一新。
實景圖
這些保留下來的鋸齒形廠房,曾是當年同類廠房中設計最先進、施工最精致的建筑,還是目前上海市區保留最完整、最具規模的鋸齒形廠房建筑群。
外墻為清水紅磚,即有20世紀20年代老上海工業文明的歷史年輪特色,還最大限度地融入了當代時尚文化的核心審美元素。
實景圖
在個別空間,采用改造性再利用的措施,做了局部提升與重建,保留了部分屬于上世紀的工業元素。
實景圖
上海國際時尚中心的多功能秀場還享有“亞洲第一秀場”美譽,建筑面積近9400㎡,擁有包括展廳、序廳、主秀場、 后場、報告廳等多個功能區塊。
每年都會承辦各類國內外文化、時尚活動:上海時裝周、大型音樂節、潮流時尚嘉年華、品牌發布會,以及車展、科技論壇等。
實景圖
時尚中心內一家大型體驗式奧特萊斯折扣店,共三個場館,涵蓋了100多個店鋪,200多個品牌;以及珍得(Zotter)巧克力劇院、星巴克等餐飲產業,這些配套的存在,方便了人們參觀后進行休息和需求的滿足。
實景圖
上海國際時尚中心如今已經逐漸成為人們接觸時尚、了解時尚、感受與體驗時尚的新天地,也成為上海文化創意的時尚地標,吸引了無數人的眼光。
結語:
老廠區因承載了一個城市某一個時代的輝煌而充滿回憶,也因城市的進步而退出歷史舞臺。
可以看出,如今老廠區的改造已經相對于成熟,不僅僅拘泥于藝術、創意這樣的產業,還有很多注入了商業的元素,購物、餐飲、娛樂等商業相融相生大大豐富了改造項目的城市功能,多元化的組合也進一步提升了改造項目在城市中的存在感,推動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散落在上海各區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讓社會老舊資源都在新的社會背景下實現了新的價值。
文章來源:世界城市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