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部很火的懸疑劇《江照黎明》,劇里講述了一個努力生活只求安穩的平凡女性,面對丈夫的背叛與惡意,生活的重擔和磨難,完成了一場完美自我拯救的故事。假如你的枕邊人猶如吸血鬼一樣,不斷榨干你的剩余價值,拿走你辛辛苦苦賺的錢財,甚至于還想要你的命騙取保金,你會如劇中女主一樣,面對生活的重重困境和打擊,仍然能夠在絕望之后保持理性,一步步完成自我的救贖嘛。事實證明,只要足夠的堅持與勇敢,當你對峙黑夜,其實已然觸及黎明。
現在的房地產行業我覺得就像劇中女主所處的環境一樣,皆是絕境,但也暗藏生機。“房地產進入黑鐵時代。”萬科董事長郁亮最新的一份內部發言,再一次重新定義了當下房地產所屬的階段。郁亮稱,2022年是萬科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一年。多家房企暴雷,多家房企裁員停工,多個地產基金信托無法兌付,總之現在可能將會是地產人最舉步維艱的一年。所以無論是裁員,還是優化調整,郁亮提的種種都不夸張。很多地產人要么轉換賽道,要么在行業內堅持,不斷內卷,不斷扛盤,內心極度焦慮,其實我們已經與黑夜對峙了,相信黎明即將來臨。
所以這篇文章不是喪文,也不會打雞血。只是和大家分享在當前這個階段的房地產市場,所有的房地產從業伙伴們,我們該如何去做。能夠去對抗地產的不確定性。
以北京為例,北京一批次土拍熱度較21年二、三批次有所回溫,市場信心筑底回升,年后客戶逐步恢復置業計劃,案場到訪量也在持續回暖。1月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和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的中標利率均下降10個基點,分別降至2.85%、2.10%,一方面旨在平滑春節流動性,另一方面釋放出貨幣政策逆周期調控靠前發力信號,同時也意味著央行自2021年底開啟的貨幣政策“適度寬松”趨勢得以進一步延續,對2022年“穩增長”具有積極意義。
其實不是地產時代變了,是我們地產增長的模式變了,不再是以前的野蠻增長,更回歸到理性層面。可能在以前所謂的“黃金時代”客從天上來,坐在售樓處,就有大批客戶拿著錢排著隊買房,那是一個閉著眼睛就能賺錢的時代。但是,現在隨便拍一塊地,不做產品研發,不了解客戶需求,想隨隨便便就賣房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在這想套用狄更斯的一句話“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當然,這也是我們的時代。
敬畏市場,尊重市場,才應該是地產從業者的基本態度。房地產是周期之母,現在經歷的種種只不過是市場自我調節伴隨的階段性陣痛,房地產行業歸于理性,農耕文明和對中國人“安土重遷”的情感歸宿,同時,伴隨著中國的城市化發展,在其進程中老百姓對住宅的需求,這才是房地產發展的真正沃土。
面對目前還尚處于“黑暗中”的市場,我們該如何尋找那個揚帆起航的錨? 這里給到項目操盤手和城市營銷負責人一些建議;
項目營銷操盤手
1、思想轉變。
面臨市場困境,很多項目選擇了躺平,與其說選擇,我更愿意形容為無可奈何。長時間不賣房,逐步打擊了銷售賣房信心。認為自己賣不好,競品也賣不好,就是市場的原因,所以大家逐漸躺平了,團隊士氣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這就是一種惡性循環“溫水煮青蛙”。
即使等到市場好的時候,也會錯失良機。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營銷總能夠重塑團隊信心,把壓力由上至下的傳導給團隊。項目指標不單單是營銷總的指標,而是團隊里每個人的。把指標分組下發至銷售經理,經理下發至銷售主管,銷售主管下發至組員個人。只有整個團隊統一思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指標,有目標感,大家才能一起努力想辦法破局。
2、夯實內功。
對于所有地產營銷人而言,業績就是尊嚴。來訪、成交、轉化率,就是拉動項目達成指標的三駕馬車;案場來訪量不夠,轉化率就是空談,需要先有量的積累才能達到質的轉變。如果來訪量不夠,那是不是渠道拓客工作,策劃推廣工作沒有到位,這就需要相應的部門去完成他的業績指標,把來訪量的壓力傳導至相應部門,部門內部進行反思調整。
如果來訪量達到了一定程度,那么如何提升轉化?一般來說,案場成交轉化率在12%-20%之間。如果你的轉化率超出了這個指標,那就說明你的內功可能出現了問題,銷售工作不到位,客戶既然已經到訪案場,說明還是具有一定的意向度,那如何留下這批客戶?
了解客戶所需,在案場接待的方方面面了解客戶的猶豫點,我們一點一點的去攻破。反思是不是我們的說辭說服力不夠,案場展示物料是否豐富,案場服務接待是否存在問題等等。這就需要營銷總們全局思考,站在客戶的角度,解決客戶的問題,我們才能賣的出去房子。
3、風險管控。
其實大家之前都能感受到年底各家公司為了沖業績,緩解公司資金壓力,有的降價銷售,有的拉長付款周期等等,甚至一些和供應商付款無法妥善解決,工人鬧事等種種輿情。面對這種情況,營銷總們要有警覺精神和輿情敏感度。及時對上進行風險預警,提前預案,以保證項目的正常運轉。
4、使命必達。
言必行,行必果,軍令如山。營銷人的重要使命就是用盡一切辦法,達成業績指標。團隊要具有信念感。我們的行動要堅決,姿態要自信。地產人的焦慮永遠只能藏于身后,面對客戶的我們,永遠是那個面帶朝氣,專業自信,心懷陽光的少年。
城市營銷負責人
1、角色占位和責任。
營銷其實是地產所有端口的末端,前期投拓定位,設計后,完成項目的售賣,是各專業成果的最終收口。其實業績的兌現是所有專業合力的一個結果。城市營銷負責人應該由傳統的大營銷概念轉變為大公司概念,統一協調各部門資源以此來賦能營銷的“三駕馬車“,如區域規劃不明晰,是否可以協調開發部門,對接政府給出詳細規劃,賦能營銷;案場展示道具匱乏,是否就可以協調研發部門做工法區,提升轉化率;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一體化攻堅,賦能營銷。我們不再是單兵作戰,背后也有千軍萬馬在支持著。
2、地產“偵察兵“。
即使在市場不好的情況下,其實某些區域的某些項目現有流速也很高,如北京朝陽區某項目月均在100套左右,一般中流速項目月均大致在20-30套。所以這就需要城市營銷負責人能夠時刻保持市場敏感度,拉通城市客研,研判哪些處于窗口期,這個窗口期不僅僅是市場自身的大周期,也可能是區域某段時間的小窗口期。研判出窗口期后,我們就要遵循二八原則,把80%的優勢資源傾斜至20%重要的且能快速產能的項目。
我們常說的人到中年的焦慮,不僅僅是地產行業,互聯網、金融等行業都會存在各種程度不一的焦慮,這絕不單單是轉換賽道就能緩解的。歸根結底,焦慮的根源來自于認知層面的匱乏,提升自身的專業度,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完成個人的逐步成長。大浪淘沙,以自身成長的確定性來應對行業發展的不確定性,摒棄之前所謂的“經驗”,不斷提升自己的認知,永葆學習之心,跟隨時代發展的腳步,才能真正成為那個“黎明已至,向陽而生”的少年。
我們的時代已然來臨,作為時代中的一員,你做好準備了么?
2022年開年,一向清醒的萬科郁亮,在集團年會上,稱今年是萬科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一年,要么活,要么死,沒有中間狀態。并首次提出房地產行業進入“黑鐵時代”。
“要么死、要么活”,一聲響語道出了無數地產人的無奈!房地產行業何去何從?房地產營銷人如何在“黑鐵時代”破局突圍?不確定的永遠是環境,確定的是你的內心,如用確定的邏輯打贏不確定的市場,唯一的途徑就是創新!德魯克說:在一個動蕩的時代,最大的風險就是按照原有的模式前進。????????????????????????
文章來源:D叔的地產成長訓練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