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沖擊感
拍照好看是第一要義
新媒體時代,用戶在社交平臺對于視覺滿足產生了極大需求。通過上一期的分析也可以發現,用戶打卡網紅地的首要動機就是拍照。那么,如何抓住用戶眼球使其展開實際的旅游行為?極具吸引力的圖片/視頻是抓住潛在游客的第一步。
為何視覺需求或者說拍照需求如今成為了網紅地旅游者的首要需求?這其實是經歷了幾個階段性轉變的:
首先,當下用戶閱讀習慣的轉變強化了圖片/視頻的存在感。最開始,微博/公眾號的出現使受眾的閱讀習慣逐漸趨向碎片化;而抖音的流行,更是削弱了文字的存在,進一步強化了短平快的閱讀模式,將短視頻作為主要傳播形式,通過視覺和聽覺的刺激抓住用戶。
而正是圖片/視頻的強存在感,引發了新型旅游動因的出現。過去用戶展開旅游行為的主要動因是基于朋友推薦,或旅行社、電視、報紙的廣告宣傳等方式;如今還出現了受到新媒體平臺中的圖片或視頻吸引而展開旅游行為的新型動因,該動因對當下熱衷于社交平臺的用戶影響較大,這類用戶展開旅游行為的模型如下圖所示:
首先,用戶受到社交平臺中的圖像吸引;隨后進一步在社交平臺或垂直類網站進行相關信息搜索,或者向曾有過該地旅游經歷的親友咨詢;然后用戶會決定是否展開實地旅行;在實地旅行之后,用戶會將拍攝的視頻或圖片在社交平臺進行分享,而他發布的照片可能會對潛在的游客產生視覺刺激,新一批用戶將依照前述邏輯展開新一輪旅游行為,由此形成閉環。
可見,視覺沖擊感基本上影響著用戶旅游行為展開的每一個階段。
新奇感
拒絕雷同,打破用戶對旅游地的想象
整合抖音和小紅書兩個平臺中的抓取文本,大致可以總結出游客新奇感的三大來源:“新、奇、特”。①“新”:即一些見所未見的新事物,比如中國首家辣條博物館(長沙)、世界上最大的熊貓雕塑(都江堰)等等;②“奇”:即創意滿滿趣味十足的項目,如顛倒博物館(上海)、店鋪和周邊的設計創意十足的超級植物公司(上海)等等;③“特”:即指與同類產品不同的項目,如將溫泉做成火鍋的融匯溫泉(重慶)、與普通服務區不同的陽澄湖園林服務區(蘇州)等等。
以上案例都是基于用戶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突破傳統思維,打破或是重構用戶對旅游地的想象,因而使用戶產生旅游沖動。
氛圍感
調動五感的沉浸式氛圍營建
氛圍感是指在某種環境下使人感受到“特殊的沉浸”,讓人不由自主的產生聯想,好的氛圍感會使人產生強烈的愉悅,這種感受的強弱因人而異。氛圍感的營造主要以人的感覺為設計邏輯而非單純依靠理性的專業知識,人的感覺主要包括視覺,嗅覺,觸覺,味覺,聽覺。
經常會在很多旅游分享中看到氛圍感這個詞,比如夏日氛圍感、動畫氛圍感、電影氛圍感等等,到底是什么帶來的氛圍感?以小紅書點贊前五百中的一篇后海村相關筆記為例,能夠從作者的文字和圖片中很直觀地感受到該地的夏日氛圍感:
“來三亞旅游的話一定要來玩兒!整個后海不大一進來就能感覺到氛圍感太棒了,在這里可以深切感受到夏天的美好!沖浪、美食、啤酒、曬太陽、海邊蹦迪,關于夏天的一切這兒都有!晚上海邊酒吧的氛圍更好,不管認識的不認識的,大家一起伴著音樂在沙灘上蹦迪。滿街的時髦精身材超棒的美女子一抓一大把,在海邊隨便拍拍就好看,有夏日女朋友的感覺了。”
@奶思iim
如此生動的描述是作者本人實地體驗的有感而發,同時也為潛在旅游者營建出濃濃的氛圍感,由此展開對旅游地的想象。依據該圖文可以發現,通過五感能夠很好的劃分氛圍感的來源:
視:大海、沙灘、椰樹、泳池、汽車酒吧、穿著時髦的路人、明艷的色彩…
聽:夏日風音樂
味/嗅:冷飲、啤酒、椰子、夏季限定美食
觸(體驗):游泳、沖浪、海邊蹦迪、沙灘椅、日光浴
可見,氛圍感的營造不只是單純的視覺沖擊,還是調動五感的沉浸。
儀式感
異于日常生活狀態,在特定旅游環境發生的行為
《小王子》里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其實展開旅游本身就是一種儀式感的體現,隨著人們對生活中儀式感的重視程度提高,愈來愈多旅游者在旅游中表露出對儀式感的需求,對旅游目的地供給提出新要求。
強儀式感旅游有助于強化印象、增加記憶點、創造體驗峰值。儀式感主要具有三大特性:主觀性、情境性、過程性。這三種特性可以獨立存在,也可以交叉相關。
任何感知其實都具有一定的主觀性,由于個體的性格、生長環境、思想等不同,對儀式感的感知強弱具有一定主觀差異。
儀式感具有一定情境性,即進入到某種特殊的環境或特殊的時間節點中才會產生的感知。在旅游目的地渲染出的特殊意識場景和環境氛圍下,游客更易產生儀式感。比如在二年坂三年坂或日本其它特色景點中很多游客會選擇換上和服、或者在一蘭的小隔間吃上一碗拉面是很多游客的必打卡項等等,其實都是在特定情境下構建出的儀式感,這些事情如果更換一個場景可能就很少有人會做。
儀式感還具有過程性,也就是相比于結果,更注重特定環境和氛圍中的旅游儀式過程。比如在抓取文本中多次出現的DIY調香,從測試個人的香氣偏好,再到選擇前中后調,然后按照配方親手調制,最后親自為香水命名并收獲見習調香師的證書,一整個過程下來讓體驗者感到儀式感滿滿,此時香水最終是什么味道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過程。
參與感
不滿足于走馬觀花的旅游觀光
如今的游客需求不再僅限于觀光行為,游客需要通過融入和沉浸,才能夠更全方位的感受到景區的魅力,通過互動和體驗活動,得到愉悅、深刻的旅游體驗。因此,提升游客參與感,注重游客與景區之間的共融,才能實現共贏。
整合抖音和小紅書兩個平臺中的抓取文本,大致可以總結出游客參與感的四大來源——“互動、融入、沉浸、體驗”。互動:即指人與人、人與動物、人與科技等等之間的互動;融入:現在很多游客來到一個新的城市不再將重點放在游覽熱門景點之上,而是仿佛本地人一樣穿行在城市的道路間,感受城市、感受人文;沉浸:指用戶被帶入景區構建的情景中,比如一些全息演藝或是劇情感極強的沉浸式劇本殺等;體驗:指一些在尋常生活中沒有的體驗,如一些當地特色的手作體驗等。
結語
用戶對網紅地的需求感知=“視覺沖擊感+N”
對于網紅打卡地來說,拍照好看是第一生產力。用戶的視覺沖擊感首當其沖得到滿足,但不僅僅是視覺的滿足,所以需要在此基礎上疊加其它元素以滿足用戶的其它需求。一個景區的旅游資源應當多樣化,但在新媒體時代,想要在網絡中制造一定知名度,則必須存在至少一個具有網紅特質、能夠作為在社交平臺重點宣傳的關鍵吸引點,下期將具體應當如何構建網紅打卡地。
文章來源:奇創旅游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