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市集非常傻的行為就是做了不復盤。今天就拿我親歷的一場市集來和大家共同探討下如何做市集的復盤。
那這個市集位于我的老家鄭州的黃河南街,短期內它是春節檔的一場市民活動,但背后卻是金水區城市更新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是老牌健康路夜市文化的延伸,更是金水區針對夜市商業的探索與創新,基于這個背景我們從這場市集里挖掘到了三個維度的寶貴信息:
1,市集隱藏著在地文化的感召力。這場市集就完全體現了鄭州這座城市的在地文化:中原的豪爽就體現在這粗線條和大紅大紫的顏色里,中原人的細膩則隱藏在博大精深的文字里,呆街這個名字就是因此而來。在這場市集里我們到處看到土洋結合的商品和裝飾,這就是體現了中原文化的包羅萬象,它不是強勢把其他文化改成我的樣子,而是超脫美丑的順其自然。在這樣一個文化里商業往往有很強的爆發力,這是孕育商業的基礎。
2,市集就是商業的前奏。沒有市集的千錘百煉,大部分攤主都不會輕易開店;而沒有組織過市集的的商業管理者也無法為后期的運營積累經驗。所以市集就是一場招商、是一場前宣、一場內容的發布會。分析市集的商業組成就能為未來的商業定位帶來靈感。
3,市集為商業規劃提供了消費者畫像。市集雖然是短期的活動,但卻能撬動區域以外的客群。從商業的角度來看,即便是局部的城市更新也不是社區型商業,而是一場帶有IP屬性的內容打造,城市更新是文化的更新,根本沒有上限,而有了準確的客群畫像就能是未來商業規劃的基礎。
所以,市集不是為了做而做,千萬不要把市集中能得到的寶貴信息忽略了。
文章來源:商業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