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旅游市場持續火熱,諸多景區游客人數創歷史新高,不過“熱鬧是它們的,旅行社什么也沒有”。
近日,文旅部發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全國旅行社統計調查報告》顯示,2024年第一季度全國旅行社國內旅游組織2074.31萬人次、5307.66萬人天;接待2853.64萬人次、5764.47萬人天。國內旅游單項服務1.76億人次。
具體來看,第一季度旅行社國內旅游組織人次排名前十位的地區由高到低依次為廣東、浙江、江蘇、湖北、重慶、湖南、四川、山東、上海、福建。
此前文旅部公布2024年一季度,國內出游14.19億人次,如若按此計算,那么第一季度全國旅行社國內旅游市場份額為2.01%。由于兩者旅游數據測算的口徑不一致,按此估算旅行社市場份額占比有失偏頗,但旅行社接待人數下降也是不爭的事實,2019年第一季度全國旅行社國內旅游組織3127.64萬人次、9660.25萬人天,接待3084.66萬人次、7575.37萬人天,整體數據顯著超過今年。
火熱的旅游市場
冷清的旅行社
現在經常會聽到一些旅行社的同行說,生意不好做了,同樣的線路成本比以前高了,但是價格絲毫沒有漲上去,利潤越攤越薄,并且獲客比以前更難了。
這也是諸多中小旅行社的現狀,《報告》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全國旅行社總數達58477家,全國共增加2202家旅行社。不過從平均每家旅行社組織游客人次的角度,2024年第一季度(355人次)比2023年同期(421人次)減少了15.68%,比2019年同期(839人次)更是大幅下滑57.69%。
傳統的旅行社主打一個信息差,現在網絡發達,旅游預定渠道越來越多,整體市場價格信息透明,越來越多的游客更傾向于在線預訂和自由行,減少了對傳統旅行社服務的需求,并且OTA巨頭們也開始線上線下兩手抓,攜程、同程、途牛都在大力布局線下市場,據悉,2023年攜程三品牌門店數重回6500家規模,全年新簽約超2100家門店,比2019年增長53%,并在新開的門店位置不斷下沉,去年新開業旅游門店就有473家在縣城,中小的旅行社在知名度、渠道價格上無法與這些巨頭匹敵,客戶自然就會流失。
為何旅行社不好做,但是入行的企業越來越多?
因為整體大環境沒有以前好,許多行業日漸沒落,而文旅行業熱力十足,從哈爾濱、天水到開封,網紅城市和網紅打卡地層出不窮,尤其是節假日,全國各地的旅游景區都被“人海”包圍了,許多人都想來刮分旅游市場這一塊蛋糕,比起景區投資建設、旅游產業研發,旅行社投資相對較小,入門壁壘低,所以倒下了一批旅行社后,又有更多新的旅行社涌現了。
五萬多家旅行社
未來路在何方
雖然生存艱難,但是中小旅行社還是有很大的生存空間,并且除了個人游之外,旅游市場還有機關團體、企業、學校、親子等團體客群,這需要專業的旅行社提供組織、策劃等各項服務。
旅行社想要在市場上站穩腳跟,需要從旅游產品、服務、營銷等方面進行升級。
從產品角度來看,不要走“低價走量”的路線,卷入價格戰之中,可做高端個性化定制服務,根據游客的興趣、需求和預算,選擇景點、交通工具、住宿等,提供個性化的旅游行程設計和規劃,比起旅行線路中具體的旅游體驗、產品,其中隱含的旅游服務也至關重要,舉例來說,現在有些旅行團會聘請專業攝影師全程跟拍,在不打擾游客旅途的前提下記錄游客的旅程美照,旅途結束后將照片做成影集贈送給游客,這種定制旅游服務面向的是高凈值人群,產品溢價空間大。
從細分市場來看,游客越來越追求差異化、個性化,可針對不同的細分市場研發特定的旅游線路產品,例如科考游、極限運動游、戶外探險游,以及研學游、寵物跟團游等等。去年“中國國家地理”號南極半島考察的項目在社交媒體上刷屏,該行程共17天,費用則是99800元/人起,一放出來瞬間就被搶光了名額。
從營銷來看,除了線下拓客之外,旅行社必須要利用社交媒體平臺如小紅書、微博、微信、抖音等平臺進行旅游產品的推廣和營銷,與消費者建立更加緊密的聯系,因為線下拓客主要集中在一對一,但是社交平臺可以一對多,如今上市旅企也開始在直播上發力,創收效果顯著,例如眾信旅游,2023年在電商平臺累計直播場次數量超過6237場,累計觀看人數超 1400 萬人次,直播旅游產品售賣數量近40000套。
同時,中小旅行社也可抱團取暖,加強與上下游產業鏈的合作和整合,形成更加完善的旅游生態圈。
如今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對旅行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傳統旅行社不尋找出路并進行轉型,在旅游產品、服務方面進行創新,哪怕旅游市場再旺,最終勢必會陷入市場份額下降、客戶流失、盈利能力下降的困境之中。
文章來源:CTDU中旅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