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决赛地点2022_哈里森·巴恩斯_帕楚利亚_足球直播在线观看免费 - 英超法甲

`
行業新聞

關稅大戰,中美脫鉤,中國物流企業何去何從?

來源:物流技術與應用       作者:物流技術與應用       時間:2025-04-11


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隨著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實施所謂的“對等關稅”計劃,美國直接掀翻國際自由貿易的規則和體系,開啟了對全世界的貿易霸凌。明眼人都能看出,美國針對的首要目標就是中國,因為中國長期是美國的最大貿易順差國,并且現在綜合國力穩穩處于“坐二望一”的位置,這些都是美國不愿意接受的。然而,中美雙邊的貿易結構是在原有的國際自由貿易體系中逐漸形成的,是雙方公正公平自由貿易形成的結果,根本不存在強買強賣的情況。如果說中美貿易結構失衡,最大的問題也是美國自身經濟結構存在問題,而不應該把責任歸咎于中國。

但是在美國現任總統特朗普的認知中,任何國家對美有貿易順差就是“不公平”的,他將不惜用破壞規則和非理性的手段加以“糾正”。特朗普在自己第一任任期的時候就開啟了對中國的貿易戰,兩次向中國進口的商品加關稅,分別是:2018年7月6日起,宣布對源自中國的34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征25%的關稅;2019年5月9日,宣布提供對從中國進口的2000億美元清單商品加征關稅稅率,從原來的10%提高到25%。在美國當地時間2025年4月2日,特朗普宣布對中國征收34%的“對等關稅”。由于之前美國已經對中國商品普遍征收了20%的關稅,兩項關稅疊加,使得中國出口美國的商品面臨的總關稅稅率達到54%。

中國政府在4月4日宣布對美國進行反制,自2025年4月10日12時01分起,對原產于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在現行適用關稅稅率基礎上加征34%關稅。美國東部時間2025年4月7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如果中方在4月8日前不撤回對美國34%的關稅反制措施,那么美國將從4月9日起,對中國商品再額外加征50%的關稅。這樣,中國出口美國的商品將面臨高達104%的關稅稅率。美東時間2025年4月9日,特朗普再次宣布將中國商品關稅從原本的104%提升至125%,同時宣布對尋求談判的超75個國家和地區暫停加征關稅。眾所周知,在資訊和信息高度透明化的今日,沒有正常商業能夠達到如此高的利潤率,因此54%和100%的性質是一樣的,都將導致中美雙方貿易和經濟聯系脫鉤斷鏈。

在這樣的形勢下,將對中國物流服務企業、中國物流技術裝備企業造成哪些影響?為此,記者向幾位企業界的專家咨詢,均未在短期內得到反饋。對此,我們都能夠理解,盡管大家對關稅戰有一定心理準備,但是美國推出如此非理性破壞性政策還是超出大部分人預期的,相信各個企業內部正在緊鑼密鼓地制定應對方案,中美雙方的貿易伙伴也一定正在緊急進行各種磋商和溝通。這樣的時刻,不管是企業還是業內專家也確實難以針對突然爆發的關稅大戰拿出確定性的意見或應對策略。因此,我們嘗試通過對已公開信息進行分析,對物流服務企業和物流裝備技術企業的應對和發展做一番推演,供大家參考。


首先我們推導一下關稅戰對物流服務企業的影響。關稅大戰必然導致貿易整體成本大幅度增加。在整個貿易商業運作鏈條中,強勢方必然會嘗試將成本轉移出去,有可能轉移給制造商,有可能轉移給消費者,也有可能轉移給物流服務商。因此,有可能造成物流服務商利潤下降。還有,由于關稅稅率的大幅度變化,必然也會導致相關商品運輸需求量出現變化,貨運時間要求出現變化,這都要求物流服務商要對運輸線路、運輸班次進行調整,由此就會造成管理成本的增加。還有,關稅戰也會導致企業在進口報關、檢驗檢疫等方面的時間和經濟成本增加。當然,這些成本是否需要物流服務商承擔需要看委托方與物流服務商簽訂的具體合同條款。一些短期的物流運輸服務,合同條款相對對物流服務商有利,物流服務商可以通過漲價抵消增加的成本。但是,有些大型貿易商與物流服務企業簽訂了長期服務合同,一般會鎖定物流服務的價格。這種情況下,物流服務商只能自行解決和消化上漲的成本。


然后我們再來看看關稅戰對物流技術裝備制造企業的影響。我們了解,很多中國物流裝備制造企業已經建立了全球化的銷售網絡和制造網絡,其中北美地區也是中國企業銷售和出口的重要地區之一。此次美國對中國大幅度加征關稅,必然影響中國物流設備向美國的出口和銷售。以工業車輛為例,根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工業車輛分會會員單位不完全統計,2024年我國機動工業車輛全年銷量達到1,285,535臺,出口機動工業車輛共480,514臺,其中出口到美洲的機動工業車輛為111,371臺,這還是我國自主品牌叉車的銷售情況。此外,該協會還統計到會員單位2024年生產貼牌機動工業車輛261,238臺。一般我國制造企業生產貼牌產品主要是為國外品牌商生產,也主要在國外市場銷售,因此這部分也可以統計都按外銷產品中去。從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工業車輛分會的披露數據中我們沒有看到具體銷售到美國的工業車輛數據,但是之前有證券公司的研究報道統計,中國叉車出口到美國的占比大概占總出口額的22%。由此我們粗略推斷,中國2024年銷售到美國的機動工業車輛至少應該達到10萬+的數量級。如今,隨著美國對中國征收超高關稅,這部分市場(美國市場)大概率要歸零。由此可見,在海外市場銷售方面,中國物流裝備制造企業將面臨較大壓力。

我們再從進口的角度看看對中國物流裝備企業的沖擊。前些年,中國物流裝備的一個短板就是核心零部件對外依賴程度較高,這其中就有很多供應商來自美國。例如美國的芯片大廠商,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英特爾、高通,還有主要應用于工業市場的德州儀器(TI)。在電機和自動化領域,美國的通用電氣(GE)、艾默生(Emerson)、羅克韋爾自動化(Rockwell Automation)都是全球知名的電機和自動化核心部件的供應商。在傳感器領域,美國擁有霍尼韋爾(Honeywell)、德州儀器(TI)、邦納(Banner)等知名廠商。當時我國很多機械設備中的核心部件都使用的是來自歐美廠商的產品。而恰恰是在2018開始的貿易戰和2019年的全球疫情,使得我國政府和企業都開始重視產業鏈安全的問題,開始推動供應鏈再造和國產化替代,由此使得我國的生產制造產業更具韌性。目前,我國在可以完成自主生產和供應成熟制程的芯片產品;在伺服電機制造領域已經擁有包括匯川技術、華中數控、雷賽智能等眾多廠家;在傳感器領域中國電科、華工科技、中航電測等中國企業都能夠提供技術領先、性能優異的產品,應用與中國工業的各個領域。由此我們推斷,美國廠家提供的核心零部件產品將斷供中國市場,或者大幅提高價格,中國物流裝備制造企業應該能夠很快找到替代產品和方案,不會對中國廠家的制造生產造成大的影響。


經以上推斷我們可以看出,中國物流服務商和中國物流裝備制造企業,在市場銷售方面確實將面臨較大挑戰,但是企業的服務能力和生產能力受到的影響應該較小。因此,面對關稅大戰、中美脫鉤,中國物流企業更應該在銷售端拓展和發力。中國企業應該著力拓展與中國關系“友好”的市場,例如俄羅斯市場、東盟市場、金磚國家市場和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市場。對于中國企業開拓這些市場,相信國家和地方政府會及時出臺各種引導和支持政策,我國相關主管部門也會積極與這些國家進行貿易領域的協調與磋商。當然,我們必須要警惕由于美國攪亂國際貿易體系可能帶來的關稅混戰,一些搖擺國家出于轉移關稅戰成本或者受制于美國威脅的情況下,也可能對我國發起關稅戰,由此,我們國家和企業都要有充分的預案和準備。


除了拓展其他海外市場,更重要的是要啟動國內市場。目前,國家已經推動國際國內雙循環的大戰略。因此,我國的物流服務企業,尤其是物流裝備制造業必須要重視國內市場的再拓展。在最近的幾年,我們已經看到若干之前主要經營海外市場的企業也開始耕作國內市場。當然,挖掘國內市場不能只去搶存量市場。因為目前我國物流服務和物流裝備應用市場的容量還是有限的。這并不是因為沒有需求潛力,而恰恰是因為需求還沒有被挖掘出來。尤其是物流技術和裝備領域,一方面“傳統”廠商經營規模放緩甚至停滯,但是另一方面,很多新興廠家不斷涌入這個市場,在一些全新的細分市場開拓,創造和滿足新的需求。由此可見,在市場需求引導下進行新一輪技術創新,是國內企業迎接挑戰、戰勝困難的必然選擇。


面對美國的蠻霸行為和威脅挑釁,《人民日報》權威發聲“天塌不下來”,展示了中國人民的決心、信心和能力。相信中國物流企業在頂住關稅大戰沖擊后,通過鍛煉內功,提升發展,一定能夠迎來更好的發展。我們始終堅信中國物流一定能夠走向世界,世界物流會更高看中國。

文章來源:物流技術與應用

Copyright ? 2021 Perfcet Market.Cn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備11004787號-2
×

歡迎撥打一對一免費咨詢電話: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詢我們的在線客服

在線咨詢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