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决赛地点2022_哈里森·巴恩斯_帕楚利亚_足球直播在线观看免费 - 英超法甲

`
P.M.視點

火車站商業的抉擇:過度或繁榮就在一念之間

來源:中國商報       作者:蔣永霞       時間:2018-10-17 16:38

北京南站與上海虹橋站被眾人蜂擁著推向對決臺,但雙方尚未交手,觀眾就判定北京南站輸了。

近兩年來,北京南站的名聲并不是很好,管理混亂、過度商業化、黑出租宰客等新聞一波接著一波,甚至有網友還給其起了個外號叫北京“難”站。的確,近兩年來,北京南站的服務備受詬病,尤其是在商業發展方面。雖然北京南站的商業設施比其他火車站完善,管理者也很重視商業的發展,但是卻被冠上“過度商業化”的名頭。與北京南站的年齡、地位相近的上海虹橋站也備受關注,作為新型高鐵站的代表,上海虹橋站也很注重商業的發展,還專門開辟了商業中心。上海虹橋站商業面積不比北京南站少,但是人們卻對上海虹橋站的商業大加褒贊,認為其商業氛圍很濃郁。同樣致力于商業的發展,為何一個被認為是過度商業化,而一個卻被看作新型商務區的代表呢?估計北京南站也很納悶。

近日,中國商報記者深入探訪了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橋站兩個火車站,對它們的商業發展情況也進行了仔細的對比與研究。北京南站與上海虹橋站的成敗只因一念之差。

條理清晰的上海虹橋站

上海虹橋站與北京南站在很多方面都有著相似之處,比如建成年份、面積、運送旅客量等。也正因此,大眾總是那這兩個火車站進行對比。

上海虹橋站在2010年投入使用,總建筑面積約44萬平方米、候車大廳面積約11340平方米,最高可同時容納1萬人候車。北京南站是在老北京南站的基礎上改建而來,2008年8月正式重新啟用,建筑面積32萬平方米,候車區面積達萬余平方米,也可納萬余人候車。

上海虹橋站和北京南站都是新型高鐵站,不僅建設年代相近,在城市交通中的地位也相近,兩者可謂在一個起點上。對它們而言,第一步走對很重要。在火車站的長期建設中,第一步就是總體規劃,其中各個板塊的規劃也很重要,只有規劃合理,今后才能穩定健康發展。在這第一步棋上,上海虹橋站就走對了。

圖片1

上海虹橋站地下一層的商業中心

上海虹橋站緊鄰上海虹橋國際機場T2航站樓,同時還有多條上海軌道交通位于上海虹橋站地下層。上海虹橋站分為地下一層(B1F到達層)、地上一層(1F站臺層)、地上二層(2F出發層)和地上三層(3F商業層),每層都有商業區域,只是大部分商業店鋪分布在地下一層和地上三層。

上海虹橋站地下一層也是地鐵站的出站層,所以這一層人流密集。上海虹橋站最重要的商業區域就分布在這一層。在地下一層,出了地鐵閘機,映入眼簾的就是高鐵虹橋商業中心,位于商業中心前端的房柱子上清晰地標注著這里所有的商業品牌標識。該商業中心呈東西長、南北短的長方形,共有東西向兩排商業店鋪,形成3條寬闊的通道。無論是商業店鋪還是通道,都規劃得整整齊齊,一眼能望到頭。兩排主要商業店鋪中間還設有一排小型的特色店,每家店都有間隔,不會顯得擁擠。另外,東西向的兩排商業店鋪也并不是緊挨著,而是每隔一個固定的面積,差不多兩三家店鋪的距離就會留出南北向的通道,這樣使旅客在商業中心南北通行也很方便。

地上二層作為出發層,是旅客候車進站的位置,在這一層上海虹橋站沒有設置過多的商業,只是在緊鄰的檢票口之間穿插著一些商業店鋪,并且這些店鋪都與檢票口對齊,看起來也很工整。地上三層是上海虹橋站的另一個主要商業區域。說是地上三層,其實就是在二層的四周做了一個隔層,一些商業店鋪都分布在隔層上,二層的四角都有電梯通往三層商業區進行就餐購物。 三層的功能就是商業區,這里有各種的商業店鋪,并且由于與候車廳隔開,很是清凈,不擁擠。

“得寸進尺”的北京南站

北京南站共分為三層,地下一層(B1到達層)、地上一層(F1換乘層)、地上二層(F2出發層),商業區域主要規劃在地下一層和地上二層。

與上海虹橋站一樣,北京南站的地下一層也是地鐵站的到達層,因此這一層的商業布局也最為密集。只是北京南站的地下一層商業并不像上海虹橋站的商業中心那樣規劃整齊。

圖片2

北京南站地下一層商業布局平面圖

北京南站是一個橢圓形狀,地下一層的地鐵站進出口位于中心位置,這里的商業圍繞著地鐵站進行布局。在火車站南北出口方向較為工整地布局了一些商業店鋪,看似很有條理,但是店鋪緊鄰、通道狹窄,旅客站在其中還是很難分辨出方向與位置。其他的都是隨著南站的橢圓形狀分布,盡管也是一家挨著一家,但是店鋪面積大小不一,形狀也各不相同,有凹進去的,有凸出來的,很是混亂。并且,由于地鐵站在中間,通往火車站出發層的電梯在南北兩側,換乘的旅客必須穿過商業區才能過去,這也加重了商業店鋪間的擁擠程度。 

另外,北京南站的地上二層也分布著很多商業店鋪,甚至曾一度占用了旅客候車區的位置,北京南站“得寸進尺”的商業開發行為使其被貼上過度商業化的標簽。后來北京南站對出發層的商業進行了整治,拆除了一些店鋪,但是目前這一層的商業店鋪仍不少。這一層的商業店鋪也是圍繞著檢票口布局,除了檢票口之間有商業店鋪,檢票口的后邊也全是各種小店面,規劃不夠合理。比如大廳中心區域,在同一個通道內有兩處咨詢臺,遠遠看去兩處咨詢臺南北相對,然而走進發現一家咨詢臺的旁邊竟然有一家阿膠糕店,不僅遮擋旅客的尋找服務臺的視線,也不利于旅客通行。大廳四周還分布著一些店鋪,這些店鋪也不是很規整,有些是兩層的店鋪,一層是一個品牌,二樓是另外一家店,通往二樓的門口很小,旅客往往都要找上半天。

火車站發展商業滿足旅客的需求并沒有錯,其實上海虹橋站的商業設施也不少,店面也很多,除了地下一層,地上二層和三層也都有商業區,地下一層和地上三層還是專門的商業區。相比北京南站地下一層和地上二層夾雜在地鐵站和候車廳的商業,上海虹橋站其實比北京南站更加商業化,但是最終北京南站卻被認為過度商業化。這個結論說明只要規劃發展得有條有理,火車站也可以打造成新型的商務區。反過來,如果商業布局沒有條理,隨處見縫插針,即使在需求范圍內的商業店鋪也會看起來雜亂無章、混亂不堪,從而影響旅客的乘車休息需求,被認為是過度商業化。

業態布局:重復并不是豐富

在業態布局方面,記者要先講北京南站,只因北京南站的“特點”更加鮮明。

圖片3

北京南站依然是傳統超市為主

有很多網友都講到一個段子:與朋友約在北京南站的星巴克見面,可找來找去怎么也找不到人,原來北京南站有5家星巴克。其實不只是星巴克,很多餐飲品牌在北京南站都有好幾家,品牌重復布局的現象很嚴重。

記者注意到,肯德基在北京南站共有7家店,真功夫有5家店,永和豆漿和永和大王分別有3家店。不僅如此,就是在同一層,同一個品牌也會有好幾家店面。比如地下一層有3家李先生、3家永和大王、3家絕味鴨脖,其中有兩家絕味鴨脖距離很近,只間隔3家商鋪,甚至還有兩家同樣的北京特產便利店左右為鄰。除此之外,大部分快餐連鎖品牌都有兩三家店,包括東方宮中國蘭州牛肉拉面、真功夫、嘉和一品、漢堡王、吉野家、呷哺呷哺等。地上二層也是如此。

店鋪多了,自然每家店鋪的面積就很小,所以旅客在每家餐飲店就餐都顯得很擁擠。比如地下一層的一家東方宮中國蘭州牛肉拉面,店鋪面積不大,廚房就占據了很大的位置,就餐區只有30平方米左右,座椅排列得也過于緊湊,都錯不開身。這樣的就餐環境使顧客的體驗很不好,顧客只能匆匆忙忙吃完飯就走。因此這一層的商業區很難承擔候車的功能。另外,對于商家來說,在同一個區域開設多家小面積店鋪的成本要高于一家大店鋪的很高,畢竟每家店鋪都要裝修,雇傭的員工數量也會增加。

在這方面,上海虹橋站恰恰與北京南站相反。以地下一層商業中心的商業為例,這里的業態種類很豐富,也主要以餐飲店為主。餐飲種類也較豐富,有洋快餐,也有中式快餐,還有中國地方特色美食。這里的店鋪也都是連鎖品牌,包括肯德基、德克士、星巴克、面包新語、真功夫、永和大王等。重要的是,這里的每種業態可以有幾家不同的品牌,但是每個品牌在商業中心幾乎只有一家店鋪,連肯德基都只有一家。每家店鋪的面積也較大,接客能力比較強,不會擁擠,顧客就餐環境相對舒適。

就算是在對同一個品牌店鋪的布局上,上海虹橋站與北京南站采取的方式就不同。以周黑鴨為例,上海虹橋站的周黑鴨店主要都是小店鋪,甚至有些根本沒有商鋪,就是在通道兩側的空閑位置擺放兩三個柜臺,但是燈光設計以及畫面打造的很美很時尚。而北京南站地下一層的周黑鴨的店鋪面積很大,甚至是有些餐飲店的兩倍。對于外賣較多的周黑鴨來說,不會有太多顧客需要堂食,完全沒必要開設這么大面積的店鋪。

另外,上海虹橋站的商業業態種類也很豐富,除了餐飲店還有新型便利店、智能售賣機、書屋、上海特色服飾店等。智能售賣機在上海虹橋站隨處可見,主要售賣一些零食飲料。這些新興的商業設施符合時代發展以及消費者的需求,既節省空間又簡捷。但是北京南站卻沒有一個這樣的智能售賣機。

圖片4

上海虹橋站隨處可見的智能售賣機

上海虹橋站的便利店也很多,并且都是新型的便利店,包括全家、7-11,喜千連、好德便利等。這些便利店并不像其他火車站那樣,為了節省面積,弄一個很小的店面。上海虹橋站有一家全家便利店,面積就很大,除了商品陳列區,還有就餐區。不僅如此,全家便利店門口還擺放著一臺全家優選的智能貨柜,售賣飲料和零食。

北京南站的超市不少,但是便利店很少。超市也是以傳統超市為主,包括華聯與世紀華聯,這些傳統超市售賣的基本上都是北京特產。北京南站也有2家全家便利店,但是面積不是很大。

記者手記:

一個為了服務做商業 一個為了商業而商業

自親身觀察和體驗過上海虹橋站和北京南站的商業環境后,生活在北京的記者不得不承認北京南站輸了。

無論是整體的規劃和業態的布局,上海虹橋站都優于北京南站,更為重要的是,上海虹橋站在與時俱進,不斷地創新。就拿智能售賣機來說,這個新鮮事物也就是近兩年才興起,而上海虹橋站能迅速地引入智能售賣機,并且還是廣泛布局、隨處可見,這一點實屬讓人佩服。另外,上海虹橋站還引入了一些時尚飾品店,并且就在出發層顯眼的位置,門店是全開放式的,時尚、花俏的背包等飾品很容易被旅客捕捉到。

其實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上海虹橋站做的商業才符合商業的本質——滿足消費者需求。新的時代、新的需求,上海虹橋站也做到了新的改變。

另外,上海虹橋站還很關注旅客的其他基礎服務。比如說行李寄存,幾乎每個檢票口處都有行李寄存,地下一層還設有行李寄存柜。失物招領處就在出發層正中心的位置,與問訊處在一起,旅客也很方便查找。

北京南站在業態布局上就較為保守,幾乎沒有什么新鮮的業態。并不是說北京南站的商業店鋪已經飽和,記者注意到,不久前北京南站還在空白處施工,建設商業店鋪。其實除了就餐的剛性需求支撐的餐飲店較為紅火外,北京南站的部分業態已顯得乏力。比如地上一層北出口兩側的華聯超市最近悄悄關閉了,這一層的一家小型果汁店生意也很冷清。

在其他方面,北京南站也稍有遜色,每層的失物招領處的位置都很偏僻,也只是在地上二層的一個角落有一處行李寄存處。

記者注意到上海虹橋站的地上二層掛著一個橫幅,寫著“持續提升服務品質 不斷優化旅客體驗”,這個橫幅正是上海虹橋站服務的宗旨,希望北京南站的管理者也能看到這個橫幅。

Copyright © 2008 Perfcet Mark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11004787號-2
×

歡迎撥打一對一免費咨詢電話: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詢我們的在線客服

在線咨詢

QQ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