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市場為圓心,消費需求為半徑,逆向倒推
來源:飆馬原創 作者:飆馬 時間:2019-02-12 10:13
以市場為圓心,消費需求為半徑,逆向倒推
如果開發商能換位思考,采取逆向思維,要以市場為圓心,以消費需求為半徑,逆向倒推,這樣調研出來的定位就會更準確,更到位。
商業地產的開發應該尊重商業規律,應該以消費者為核心,建設消費者需要的項目。然而,目前國內很多商業地產的開發商,項目大多都是建好后才定位,建完后才招商,開發觀念還停留在“計劃經濟”時代,營銷認識還停留在“產品導向”時代,抱著“只要做了就不怕沒人來買、不愁沒人來租”的信念,一廂情愿從自身利益出發做決策,或是有不負責任的策劃顧問機構的“拍腦袋”式主觀臆斷和市場研判煸風點火,從而建成不受歡迎的物業。
縱觀國內成功與失敗的商業地產案例,造成諸多商業地產項目陷入危局的根源,在于其市場適應性不足,不能有效滿足市場消費者、經營商家及廣大投資客的實際需求,導致總體推出量較大而“有效供給”不足的市場現狀。
可見,商業地產整合運營是環環相扣、相互依存、相互促動、互為因果,非逆向思維不能保證項目的市場適應性、整體操作的有效性及達到最好的招商、銷售及經營管理效果以及最終創造物業價值及商業價值。
能以逆向思維進行商業地產定位策劃的項目,通常比較容易成功,市場競爭力也強。
漯河新天地的項目前期專家論證中,幾乎沒人對此抱有信心,這曾經是一個并不被專家和業界看好的項目。一個普遍的觀點是,項目盤子太大,漯河小城的消費水平和人口不足以支撐如此的龐然大物。專家們的擔憂并非沒有道理。漯河新天地總占地171.45畝,可謂河南省內面積最大的商業地產項目。如此大的商業體量,投放到小城漯河市場,結果似乎不容樂觀。
更重要的是,在此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漯河商業地產始終籠罩著悲觀的陰影。在人數僅幾十萬的漯河市,包括漯河新天地在內,相繼有中匯廣場、藍盛琪家居廣場等一批大型商業地產項目被迅速投放市場。
2005年底的統計數據顯示,當年漯河商業地產在售面積15萬平方米,而銷售不到7萬平方米,整體銷售尚未過半。而更令人擔憂的是,2005年漯河在建的商業項目有52萬平方米。一方面是尚未消化的商業地產,一方面是巨量的投放,整體市場呈現出供大于求的表象。
2006年市場的演變,證實了業界的擔憂。當年開業的大塊商業項目,幾乎無一達到預期目的,大多項目經營不佳。
但是,漯河新天地卻在陰云密布的商業地產圈,殺出了一條血路,取得了連開發商自己都沒想到的意外成功。
逆向思維在漯河新天地整個項目的規劃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這,也是該項目成敗與否的重要原因。首先,漯河新天地引入該省著名大賣場——丹尼斯大賣場作為主力店,營業面積1.5萬平方米,以吸引人流。其次,漯河新天地的規劃也人性化地從經營者和鋪主角度考慮:其一,漯河新天地步行街街面長,臨街鋪多。各區域的街鋪人流量大且穩定,均好性較平衡。其二,單體建筑多,利于經營者獨立經營,臨街鋪實用率高,性價比高,鋪主收益高且穩定。其三,臨街鋪的商品促銷更易行,方式更靈活。刺激更多的臨街鋪實行24小時營業。
而從消費者和管理者角度考慮,漯河新天地公共設施和景觀小品多,購物環境空氣清新,無壓抑感。此外,臨街商鋪多,商家品牌和商品陳列直觀,購物目的性強,購物消費可不受時間的限制。同時,消費者與商家的互動和參與性強。人車分流,停車合理。
由于采取逆向思維,深入研究消費者和本地市場環境,漯河新天地定位相當準確,經營管理也符合不地實際消費水平,從而使得漯河新天地在陰云密布的商業地產圈,殺出了一條血路,取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