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社區商業無疑是零售行業的熱詞,小到夫妻老婆店、便利店、社區超市,大到社區購物中心、到家服務等,隨著人們的消費需求不斷提高,社區商業也衍生出多種業態。不過,在零售業快速發展、智能化不斷提升的新時代,以信息采集、身份識別、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手段為依托,傳統社區商業正在向智能化、便捷化、特色化方向快速進化,社區商業的發展面臨著革命性的變化。
以便民為核心
“商貿流通業,包括居民生活服務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和先導性產業,在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中具有難以替代的作用。社區商業無論在惠民生、擴消費中的作用,還是在北京的整體商業布局中,都十分的獨特、顯著、不可或缺。而智慧商業、科技進步,將賦予傳統社區商業新的能量和驅動力。”中國商業聯合會副會長傅龍成對目前的社區商業發展現狀作出了判斷。
6月19日,在第十四屆京商論壇暨第六屆北京國際商貿中心研究基地學術論壇上,傅龍成認為,北京的社區商業在我國的智慧社區商業二次結合方面,取得了領先的優勢,值得肯定和總結。
中國商業史學會會長王茹芹表示,社區商業是以一定區域的居民區為中心,以便民利民為宗旨,服務日常生活所需的新型商業模式。經研究表明,在歐美國家,社區商業占商業總額支出中的60%至70%,而目前在中國整體水平還不到30%,這就意味著未來的市場推動力是國民消費力量,生活服務便民商業是中國商業發展的亮點。
據王茹芹介紹,去年北京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14萬億元,服務消費額超過了1.3萬億元,在總消費中占比為53.8%,對總消費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82.6%。全市生活服務業呈現出規范化、連鎖化、便利化、特色化、品牌化的發展勢頭。
而對于目前北京市關于生活性服務業和社區商業建設的政策和標準,北京市商務局生活服務業處處長蔡小軍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解讀,他認為,北京社區商業有四個突破走在了全國前列:一是北京市是首個明確生活服務業兼具公益性和商業性雙重屬性的城市;二是北京市在全國率先將服務消費和商品消費的促進體系予以統一;三是在管控手段上有突破,針對社區配套商業設施從規劃層面加以明確;四是初步建立了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政策支撐體系。此外,蔡小軍還就基本便民商業網點的精準施策、北京生活app、開發和數據動態更新、一早一晚經濟的發展等介紹了北京社區商業下一階段的工作。他特別指出,北京推動社區商業的發展,主要是緊抓便民消費、便利消費,從規范、連鎖、便利、品牌、特色、智能六個維度來推動,以最好地滿足廣大市民對社區消費多樣性的需求和品質消費需求。
智慧發展是未來
隨著消費的不斷升級,以及技術在零售行業的普遍運用,智慧化也成為目前社區商業發展的主要趨勢,如何將社區商業做得更智能、更便捷、更有特色成為了業內思考的問題。
對于目前智慧社區商業的發展現狀,北京商業經濟學會會長、北京商業經濟學會會長,北京財貿職業學院教授王成榮認為,社區商業的智慧化程度反映出一個智慧城市建設的程度。他認為,第四次零售革命不斷深化,智慧商業和智慧零售與服務不斷向社區延伸,智慧城市建設向最后一公里的社區延伸,小康社會建設、宜居城市建設也都在向社區延伸,社區是最后的一個聚焦點。他在分析國際、國內典型的智慧社區模式及當前社區商業發展面臨的三大矛盾的基礎上,對未來智能型社區商業服務模式提出了“一結合”(社區公共服務與商業服務無縫結合)、“兩融合”(商品零售、終端配送與多功能服務相融合,線上線下O2O相融合)和“三個特征”(零距離、云服務、安全便捷)的觀點。
北京財貿職業學院研究員賴陽則認為,第三代的社區是生活的空間、智能的商業、有溫度的商業、共享的商業,還是時尚的商業。賴陽表示,智慧商業主要體現在人工智能應用、商業智能決策、創造客戶價值、優化組織結構等多個方面。通過大量人工智能設備及相關系統的優化,商業也實現了智能化物流分揀、顧客消費需求預測、消費人群精準分析、企業組織的智能優化,極大地提升了商業效率,推動了新商業的深化發展。“我們在追求人工智能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我們要做有溫度的零售商。”賴陽認為,消費者對于商業而言,需要的不僅是商品的購買,也需要滿足社交、互動等消費空間的體驗,智慧商業應成為人與人交流和溝通的平臺。他建議,社區商業應當是商業模式創新,而不僅僅是科技手段的創新;社區商業必須以消費者為核心,而不是圍繞著投資人;社區商業資源共享融通需要推進信息接口標準化;社區商業創新應當給予寬松的政策環境,呼吁政府有關部門會同出臺更加支持社區創新的政策。
作為社區商業的實踐者,便利蜂雖然以便利店業態為主,但圍繞著便利店打造了全時段的多場景社區便利服務,目前服務模式覆蓋App+便利店+智能貨柜+外賣。“我認為智慧不是科技的堆積,最終的目的和價值追求應該是有品質的便利生活。”談到智慧社區商業時,北京便利蜂研究院院長張先振將智慧社區商業定義為“為聚居人群提供的有品質的便利服務”。多點Dmall合伙人任中偉則認為,商業邊界正在消失,未來的趨勢就是線上線下一體化。“社區商業已經過多輪變革,從百貨店到連鎖,再到超市,后來又到電商。而如今,在我們面前的就是數字化,如果沒有數字化,就無法實現下一步的智能化。所以,數字化是當前商業變革或者社區服務的一個根本。”
以“千店千面”著稱的超市發在智慧化發展上也有著自己的心得。北京超市發連鎖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趙萌認為,社區超市應始終圍繞在社區顧客的身邊。當前,社區超市面臨著實體零售租金、人工成本走高的實際難題,而多元業態的運營也給運營端帶來了壓力。為此,超市發通過BI數據挖掘數字背后的問題以及經營上的問題,其中包括從門店到組別、品類、單品的各個運營難點。另外,在與消費者溝通方面,超市發利用微信平臺與顧客進行著連接和溝通,例如信息發送、電子會員卡綁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