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我國商品交易市場由于品類和市場屬性不同,呈現出不同的狀態。關系到民生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在春節假期過后相繼營業,而服裝、珠寶、文玩等“非剛需”的商品批發市場則陸續發出暫緩啟市的通知。
各批發市場呈現不同狀態
按照商務部“建立疫情防控期間保供農產品批發市場聯系機制”的要求,全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在春節假期過后相繼開業。
據了解,在做好疫情管控、防治的前提下,全國農副產品市場積極鼓勵經營商戶對接產地,組織貨源,嚴密監控市場內農產品價格,保障供應。
福建省福州海峽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泉州禾恒蔬菜批發市場等40余家大型批發市場均己開市。山西省太原市河西農產品批發市場、臨汾市堯豐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等13家為省級保供農產品批發市場都在積極組織貨源。其他地區包括疫情重災區武漢市的同類批發市場也相繼開市。記者在京滬高速看到,各種箱式物流運輸車輛絡繹不絕,連通產地、批發市場,以及消費終端,保障了疫情期間的民生需求。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微表示,農副產品屬于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物資,是剛需產品。疫情之下,需要保障穩定供給,因而有利于促進農產品市場的良性循環,保障市場免受沖擊。
與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形成對比的是,其他非剛需商品批發市場困難重重。
往年此時,各地服裝批發城早已客商云來、人潮涌動 。疫情暴發前,全國大部分批發市場規定商家在農歷正月初九開市,以便讓他們趁著新春佳節做些生意,討一個好兆頭。
河北省滄州明珠商貿城董事長于桂亭表示,今年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避免人群聚集,滄州明珠商貿城開市時間至今未定,具體開市時間要在確定準確時間后提前五日通知商戶。
而廣州是我國華南地區最重要的服裝集散地,擁有近百家服裝和化妝品、箱包等批發市場。筆者在廣州白馬服裝市場的微信公眾號看到,原定于2月2日(農歷正月初九)的啟市時間調整為2月10日(農歷正月十七),但受疫情影響,現又告知商戶,啟市時間繼續后延,具體時間將根據疫情防控實際情況另行通知。
延遲開業對于零售企業和商戶來說損失不可估量。以服裝批發市場為例,僅在廣州沙河街道范圍內就有23個服裝批發市場。據天河區沙河街道商會秘書長何創發介紹,目前在沙河片區的的檔口近2萬,涉及從業人員近20萬,平均每天會有以百萬計的顧客來淘貨,日均出貨量達3000多噸。而河北省滄州市自承接北京服裝產業轉型以來,目前已有2萬余家服裝批發商戶、3200余家服裝生產加工企業,相關從業人員有5萬多人,日均客流量在3萬多人次。
“市場環境不明,企業全面復工時間不定,庫存無法及時消化。”于桂亭說,此次疫情給滄州明珠商貿城造成的損失至少有幾千萬元。
未來面臨重重壓力
實際上,每年春節,除了部分農副產品市場正常營業之外,其他商品交易市場都處于閉市狀態。“從往年的情況來看,商品交易市場能否盡快恢復營業,首先受上下游供應鏈影響,由于目前各地企業復工進展不一,工人到崗情況差異較大,對于整個商品交易市場會產生多大的影響,要到2月底3月初才能顯現。”王微說。
“今年的疫情對商戶們來說無疑是一拳重擊。”于桂亭告訴筆者,滄州明珠商貿城會減免疫情期間商戶的租金,竭盡全力為商戶解決困難。“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企業先別考慮自己的利益,和商戶共進退才是企業的社會責任。”于桂亭說。
但是不可否認,疫情之下,企業和商戶同樣面臨著資金壓力。
從稅收的角度看,出租不動產涉及增值稅、房產稅、企業所得稅等稅費繳納,對于企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免租金體現了企業的社會責任,也是企業與商戶之間互助互救、共克時艱的重要舉措,國家的免租金、降低稅費成本等政策扶持也會覆蓋到商品交易市場,但具體要看地方政府如何落實。”王微說。
而對于以線下門店為主要經營渠道的商戶來說,商鋪無法營業,無客流、無現金流,庫存、人力成本加大,供應鏈物流不穩定是目前最普遍的問題,此外,由于商品無法正常出貨,從而造成產品過季的問題。
“我們從去年11月就開始準備春裝等商品,但從正月到現在,一直沒能營業,貨品積壓嚴重。如果再延遲開業,產品過季了該怎么處置。”做服裝批發生意的朱先生告訴筆者,現在最大的問題是資金困難,收入無法維持各項剛性支出。市場不營業,以后的生意恐怕難以為繼。
對于商戶來說,隨著庫存的增加,會產生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降低現金周轉率,耗費人力物力,占用倉儲,增加管理成本。庫存消化不出去就會導致缺少現金流,直接影響下個季度的采購與良性周轉。
“商戶產品積壓、無法出售,可能會導致租戶的流失,而租戶的流失會進一步影響市場的運營。”于桂亭說,滄州明珠商貿城很多商戶還處于免租期,所以市場的壓力會相對小一些。
為了減輕疫情對中小微企業的影響,地方政府已經出臺相關政策予以扶持。2月6日,廣州出臺了《關于支持中小微企業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過程中健康發展的十五條措施》,其中明確提出,扶持對象不僅包括中小微企業,還包括廣州全市105萬戶個體工商戶。中國商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各地政府都在響應中央號召,密集出臺相關產業政策。
提升創新步伐加快
近幾年來,隨著電子商務和現代交通物流業的快速發展,商品交易市場在發揮重要職能作用的同時,也面臨著同質化嚴重、質量效益不佳、發展難度加大的問題。
目前,受疫情影響,線下交易大幅縮水,商品交易市場的商戶損失較大。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些線下商戶被互聯網化改造的空間也較大。線下商戶對于線上經營的需求更加強烈。
淘寶發布的《淘寶經濟暖報》顯示,2月以來,每天有超過3萬人到淘寶開新店,其中超過兩成來自線下店鋪。
于桂亭告訴筆者,早在疫情發生之前,滄州明珠商貿城已在快手為商戶創立了多個直播間,疫情期間,有的商戶已經在利用直播平臺開展商品售賣活動。
王微表示,對于服裝鞋帽、日用百貨、建材家居等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市場而言,未來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步伐會加快。同時,隨著消費不斷升級,企業應加大投入,讓創意體驗、文旅休閑等業態融合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疫情發生之前,隨著消費需求的變化,各種新業態、新模式就對傳統商品交易市場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而隨著物業租賃、物流、人工等成本的不斷攀升,市場經營者和商戶都面臨著巨大壓力。
“作為傳統零售業態之一的商品交易市場一直在謀求提升和創新,疫情的到來會加速市場的轉型升級。”王微表示,商品交易市場應該加快適應數字經濟發展要求,建立新型組織方式和體系架構,通過云平臺做產能的組合、上下游資源的精準對接,實現上下游企業和周邊服務企業的智能互聯。
王微認為,疫情將會加速發展平臺經濟,進一步拓展商品交易市場的發展空間,提升市場質量效益。
文章來源:中國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