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决赛地点2022_哈里森·巴恩斯_帕楚利亚_足球直播在线观看免费 - 英超法甲

`
P.M.視點

一線城市商業地產經營發展策略

來源:木普普       作者:飆馬中國       時間:2021-01-20 16:37

一、商業地產概念及特點

1.商業地產的概念

商業地產,簡單說就是提供了一切商業活動的場所。區別于具有居住功能的住宅地產,具有工業產能的工業地產。形式上看,商業地產主要業態包括:購物中心、寫字樓、酒店、公寓等。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商業地產目前更多的表現是一種復合地產,比如融合了住宅、工業、文旅等功能。

2.商業地產的特點

相較于住宅地產,商業地產具有更多特點:一是收益性強,不確定性高。住宅地產的收益來源于銷售,房屋交割完畢就是交易結束,即刻產生確定且一次性的現金流;商業地產的收益主要來自于長期租金,隨著經濟的增長而增長,也隨經濟波動而波動。二是投資規模大,商業地產前期需要大量資金,通過更長周期回收成本,過程中需要持續投入可到達成熟期,才能達到預期回報,因而比住宅地產的資金需量更高。三是投資風險大,住宅地產的項目交易周期非常的短,從拿地到出售僅快幾個月、慢不到幾年,屬于回報快,時間段的交易鏈條,同時在面對金融困難時也可以通過建立應急預案解決。商業地產的回報是貫穿了整個地產項目的生命周期,又有過度期存在,在過度期內又極易因資金原因倒閉,因此風險較大。四是管理要求高,商業地產一般有租賃和銷售兩種模式,主流以租賃為主。在實際經營中,其管理業態涵蓋餐飲、娛樂、金融服務等多種內容,每種業態需要單獨管理。鑒于此,擁有多業態的商業地產需要更高的管理要求。

二、一線城市商業地產的現狀與困境

1.商業地產競爭加劇,多面承壓

商業地產的市場競爭中,以購物中心最為激烈。首先是人口與購物中心占比的失衡,客戶更加珍貴。以一線城市最為突出,據統計,2019年全國一二線城市的人口比27%、購物中心數量占比59%,約為1:2,每個購物中心平均享有0.5個客戶;三四線城市人口占比40%、購物中心占比32%,約為5:4,每個購物中心平均享有1.25個客戶;五線及以下城市人口占比31%、購物中心占比9%,約為10:3,每個購物中心平均享有3.3個客戶。其次電商崛起對線下實體的影響持續擴大,其沖擊愈發明顯、壓力愈發迫切。最后,雖然一線城市每年流動人口凈流入為正,但是庫存較大,供應仍然增長,導致購物中心的營收無法提高,甚至下降,短期內無法改變。

2. 同質化現象普遍存在

近些年,商業地產的供應量持續增長,很多區域出現了“供大于求”現象,產品形式同質化明顯。大部分的城市難以充分消化這些項目,尤其在一線城市,但二三線城市的邊緣項目,反而出現出了標新立異的新思路。商業地產的同質化問題有五個因素:一是市場細分趨同,企業為了追求更高的利潤,將眼光都瞄準了高端市場,形成了大同小異的相似定位。二是業態組合趨同,如購物中心的低層是服裝、美妝,中層是餐飲,高層則是電影院等,似乎成為了一種標配,每個商場的名稱不太一樣,而其形式內容沒有明顯區分。三是營銷趨同,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助推下,購物中心提出“雙微一抖”的營銷思路,期望更快的路徑觸達消費者,但由于匆忙上馬,盲目跟風,未能展現出與項目相結合的營銷思路,缺乏亮點,導致營銷內容和形式上極為相似。四是設計方案趨同,除了自身天然的購物功能屬性,空間設計同樣重要,但目前“千店一面”的普遍現象。五是用戶體驗趨同,由于項目主題、商家品牌、業態配比的極為相似,易產生乏味感,難以吸引客戶,也造成項目的體驗相基本同,因此需要在舒適度和方便度上,需要經營者換位思考和細心打磨。

3.商業地產融資不易

近些年,金融政策的主基調是銀根收緊。尤其在2019年,金融監管成為了房企融資的緊箍咒。住建部提出的“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目標,和中央強調“堅持房住不吵”等種種信號,都讓房地產行業的資金流入加上了重重壁壘。因此,一方面,僅靠大規模銀行借貸的傳統開發模式,已不實現,無法籌集足夠的資金應對市場多變的環境;另一方面,銀行貸款的嚴苛審批,使國內融資渠道不順,迫使房企出海籌資,造成渠道成本與資金成本雙重增加,進而使得房企經營利潤下降,資金周轉的壓力上升。

三、行業經營發展應對路徑

1.積極參與首店經濟發展

“首店經濟”是近年的新普熱詞,其效果在于激發城市區域活力,帶動消費潮流,所產生經濟價值對項目和城市都帶來了積極影響。一線城市首店經濟已呈現出爆發式增長,2019年北京年新進首店540家、上海新進首店756家領跑全國。“首店”即是國際品牌的下沉,也是本土品牌的崛起。從項目看,首店的稀缺性使它的入駐對消費者產生獨特吸引力,從而挖掘消費潛力、提高人流量。從城市看,有益于增強城市空間活力、繁榮城市街道與商業,增加城市消費空間和消費供給,其效應日益凸顯、對擴大國際影響力也有著重大作用。

2.開啟夜經濟生活空間

據艾媒咨詢統計,中國夜間消費約占總體零售額的六成,并持續以約17%的規模增長。隨著我國政府對夜間經濟扶持力度加大、夜間消費場所的服務增加等,使得中國的夜間經濟發展規模將呈現爆發式增長,預計2020年突破30萬億元。作為“夜經濟”最早發端的英國,夜間經濟占英國國內生產總值的6%,提供崗位130萬之多,成為城市消費的新藍海。從商業地產看,這無疑為大型城市綜合體,還是購物中心、社區商業,都帶來了一批新的人流。商業項目應立足于周邊商業及人群進行深入洞察,了解夜間消費的迫切需求,再結合自身的業態優勢,及時調整營業時間。在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同時,也讓商戶得到更多切實的利益,從而使品牌商戶與消費者形成多贏局面。從城市看,發展城市夜間經濟不僅是完善“消費城市”功能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選擇。目前夜經濟已經成為現代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3.打造科技型商業地產

國內電商已發展十余年,增速很快。根據國家統計局2019年數據,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1649億元,網上零售額為106324億元,同比增長16.5%,占總比重的20.7%。雖然線下市場正在被慢慢蠶食,但線下商業具有及時交付和短時間配送的便利、更多實感信任、場景體驗的獨特價值。商業項目應利用好這種獨特價值,擴大自身吸引力與服務效率,而科技化正是行之有效的途徑。商業地產的科技型主要實現的是提效和增收兩方面。在增收方面,通過科技手段提升項目的商業精準銷售和服務能力,比如人臉識別可以對客戶進行精準的信息識別,分析面部表情、年齡等基礎信息,以此作為依據提高項目業態或客群導流;同時可以使用其他科技產品提升與客戶互動,提高留存率,例如互動大屏,導購機器人,運動積分系統等。在提效方面,商場的傳統管理系統可以轉型成數字化系統,如財務、會員管理,停車服務,品牌客戶管理等。提高內部和外部的科技型轉型將是商業地產未來競爭點。

結語:

深耕存量商業地產是當前房企關注與參與的重點,隨著競爭者的增多、經濟環境的高速發展,對商業地產的發展與經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唯有緊跟時代發展,打開思維,擁抱新經濟模式才將會是出路。比如首店經濟,啟動新鮮感;夜經濟,帶來新消費;科技型,為項目提效增收。這些都是商業地產在時代趨勢中,尋求快速發展的突破口。

文章來源:木普普

上一篇:商業地產之發展模式 下一篇:沒有了
Copyright © 2008 Perfcet Mark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11004787號-2
×

歡迎撥打一對一免費咨詢電話: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詢我們的在線客服

在線咨詢

QQ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