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局日日發生,奇跡總是缺席。
園區在建設之初,無不懷抱凌云之志,但最終折戟沉沙的絕不在少數。
前車之鑒后事之師,困住園區的是什么?今天總結園區的七種死法,望園區同仁引以為戒。
死于低估風險
2012年底,萬科集團通過與河南當地龍頭地產商——美景集團強勢「聯姻」,將鄭州「美銘科技園」的建設運營權收入囊中。
「美銘科技園」是萬科在產業地產上的首秀,但萬科似乎并未做好萬全準備,在后來媒體的采訪中,一位鄭州萬科負責人承認:「事實上,當時萬科接手美銘產業園之后,對土地性質、產業地產的運作方式以及整個項目的定位其實都不清晰」。
后面萬科的一系列操作,也驗證了其產業地產新兵的「本質」。對于美銘科技園這么這塊來路不明的科研用地,萬科居然沒有提出任何異議;而當萬科打算對產業園內的獨棟辦公樓進行分棟、分層銷售的時候,便立刻被相關部門阻止,園區招商中心被強拆,本就不擅長產業地產操作的萬科便開始了四處碰壁、進退維谷,最終只得以「高昂學費」贖身。
死于政策變動
《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規劃》批復后,安徽省委、省政府決定在蕪湖和池州境內設立兩個集中區——「安徽省江南產業集中區」和「安徽省江北產業集中區」。
兩個集中區建設一度被視為安徽省皖江示范區建設工作的最大亮點,不僅因為兩地是承接產業轉移的集中區域,更為主要的是,它們是皖江示范區發揮「先行先試」優勢,突破行政區域、體制機制改革的重要嘗試。
按照省政府開始的設想,兩個集中區設立「省直管」的正廳級集中區管委會,建立一級財政,以便更好地調動各地的資源。
當然,所謂「省直管」就是「空降部隊」,所以兩個集中區的一大成果便是在短時間內提拔了一大批廳級干部。
但在實際操作中,發現這種方式根本很難運作。一方面,土地、基礎設施等各種資源的所在地在市里,管理權在省,經常要縣、鎮、市、管委會幾方會談,效率太低;另外,涉及到土地出讓金、稅收等實際利益分配,各地市間也互不相讓;2012年初,省政府宣布兩大集中區「降級」,由「省直管」變為地級市「代管」,人權、財權和相應的事權一并交予所在地市。
集中區的「降級」,最直接的影響便是政策含金量退坡。省級直管時,集中區用地計劃單列,每年有5000畝的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指標;體制調整后,用地指標由集中區和市里統籌,指標銳減到每年1000畝或2000畝;況且,此前不少企業是沖著「省直管」的金字招牌來的,沒想到一年多后改為「省市共建、以市為主」,企業覺得政策穩定性差,有的干脆就不投資了,直接導致了兩大集中區的敗局。
死于同質化競爭
2011年以后,為了將科教優勢轉化為生產力,在南京前市委書記楊衛澤的推動下,南京各區縣紛紛大興土木修建科技園。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5年末,除了20家紫金科技創業特別社區外,南京市級以上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中心已超過200家。
在政績烙印之下,各家園區開始互相挖對方的企業,甚至造假應付領導,把原來的企業合并到新的園區里...南京的園企供求關系嚴重失衡,園區大面積倒閉...
2017年,南京宣布園區改革,撤銷原紫金科創特別社區、國際企業研發園,把全市83個園區整合設立15個高新園區,給這場鬧劇畫上了句號。
死于好高騖遠
近些年,北斗產業迎來了發展黃金期,在交通、減災、電信等許多領域的應用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大有取代GPS,成為新一代導航霸主之勢。
2011年3月,重慶兩江新區北斗導航產業園啟動建設。
媒體刊發的開工報道顯示,該園區是兩江新區的重大項目,計劃竣工日期為2015年末,目前,該項目已爛尾。
園區在線查閱有關資料,該園區最初是在兩江新區優惠政策支持下規劃的,原想通過北斗技術研發帶動應用開發企業和終端生產商聚集。然而北斗相關企業數量十分有限,招商難度遠超想象;政府提供的地塊也很偏僻,產業氛圍一直沒起來。在政府的催促下,投資方先后投入近2億元建設資金,后來和兩江新區一起商談引進的幾個項目出現變故,合作方資金斷鏈,最終項目爛尾。
死于太過「老實」
在園區行業,太老實也有錯。
華東一本地開發商,以政策優惠帶限制條件拿到一塊偏遠的空地,實實在在地蓋起了寫字樓,結果發現實際成本高,開發周期長,新區寫字樓根本賣不動,虧得一塌糊涂。
而旁邊一老牌開發商則老謀深算得多——它和政府談判,要么配套大量住宅,要么政府回購部分樓宇。經過一番磋商,政府按一定比例搭配了住宅,那兩年又恰逢樓市上漲,該開發商賺的盆滿缽滿。
這里并不是鼓勵大家死命往住宅上靠,但在產業地產行業,園區只是政策牌和敲門磚,實際盈利還是要靠另辟蹊徑。
最簡單的,梳理園區開發類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可以發現,他們本身有一部分土地整理、園區開發的功能,但大部分仍以房地產作為主要業務。懂者自懂,不好多說。
死于城門失火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這事兒太常見了。
2019年3月21日,鹽城響水化工園區一企業發生爆炸,造成78人死亡,數百人受傷。
發生這樣的特大事故,江蘇迅速「重拳出擊」,鹽城的化工產業全面停工、停產。或許是為了印證響水化工園管理和整治水平的低下,江蘇省化治辦迅速表示,去年該園區綜合排名倒數第三,得分55.5分,就算不發生爆炸,園區也是在關閉整治之列。
然而,綜合得分80分,排名全省第四的濱海經開區沿海工業園,因為受到響水爆炸案的影響,竟然也被一刀切全面停產近五個月,受此影響的大豐港石化新材料產業園同時全面停產整治。
作為全省綜合排名前列的化工園,濱海經開區沿海工業園聚集了許多優秀的化工企業,且不乏有全球定價權的企業,筆者相信,其環保、安全和技改的投入方面應該是比全省大多數園區要好的,一些企業家也提出來,要請國家級專家現場檢查和比試。然而,在省里的高壓之下,沒有人敢隨便做復產的決定。
死于捆綁企業
2005年,江西省新余市拿出2個億,引進光伏巨頭賽維集團,要知道,2004年新余全市財政也不過18個億,這一操作幾乎是把政府的命和賽維緊緊捆到了一起。
起初賽維的表現還是非常耀眼,2007年6月,賽維LDK在紐交所上市;2010年,賽維已經成長為世界最大的硅片生產商;在賽維的帶動下,新能源行業甚至超過鋼鐵,成為新余市第一大產業....
然而,2011年底,受光伏雙反影響,賽維迅速隕落,其高達300億元的負債浮出水面。但此時新余市已經與賽維連體共生,新余不得不舉全市之力向賽維「輸血」:先是市里提供兩個億,后又求助江西省拿出20億,2012年,新余市又再次墊付5個億到期貸款...
時至今日,賽維的重組仍未完成,負面影響還在持續。
文章來源:園區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