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冠决赛地点2022_哈里森·巴恩斯_帕楚利亚_足球直播在线观看免费 - 英超法甲

`
行業新聞

4大城市群發力數字經濟,四川能否擔起“支點”?

來源:城市進化論       作者:admin       時間:2021-02-08 15:07
2020年被認為是下一個10年中國數字化之路的關鍵轉折點。

 

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提出,“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大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力度。”對于各省市而言,新一輪“競速賽”也拉開帷幕。

 

眼下,距離《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四川)建設工作方案》發布尚不足一個月,“數字經濟”再度成為四川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的“關鍵詞”。

 

與此前相比,更細化的內容得以披露。

“培育5個左右數字經濟發展先導示范區”、“10個左右數字經濟產業示范園區”,“大干快上”的“速度感”十足;

 

智慧醫療、智慧康養、智慧交通、智慧文旅、智能空管、普惠金融、網絡視聽等“數字應用場景”的提出,則為四川數字經濟展開了更具體的想象空間。

高規格布局數字經濟的不止四川。

 

特別是在獲批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實驗區的6個省市,即河北、浙江、福建、廣東、重慶與四川,數字經濟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被賦予較重要的地位,將成為2021年乃至下一個五年的重點發展領域。

 

這當中,除福建外的5個省市均來自4大城市群。此前有一種比喻是,若將位于東部的三個城市群連線看作一把弓,那么,成渝將是激弦發矢的支點。以數字經濟發力,喚起四川的新一輪發展,將為中國經濟積蓄出更大的爆發力。

 

升級

4大城市群發力數字經濟,四川能否擔起“支點”?

圖片來源:攝圖網

 

從各省市對新一年的布局,可以窺見在這場“較量”中不同的特色與“打法”。

 

新基建仍是加速發力的領域,5G、大數據、區塊鏈、工業互聯網等的建設在不同程度上被六省市提及。

 

重慶、四川兩地提到將數字經濟提升至全產業鏈發展的高度,其中,制造業優勢明顯的重慶提出將構建“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集聚“云聯數算用”全要素群,在六個省市中對新基建規劃較為全面、具體。

 

此外,各地也在嘗試一些新的突破。比如福建提到,將積極布局量子信息等未來產業,而四川則提到將探索“建立6G通信試驗場”。

 

對于新基建的發展,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朱巖曾預測稱,在數字經濟的新一輪發展浪潮下,創新基礎設施將會繼續成為政府直接投資的重點,新基建將會進一步發展。而經歷前一階段的積累,投資和運營模式將是新基建成敗的關鍵。

 

應用確為6省份投入更多精力的方面,均提出將通過推進“兩化融合”,推動數字經濟乃至整個地區產業經濟的進一步升級。

 

“工業互聯網”出現在除河北外5個省份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而其重點不約而同指向培育工業APP和工業平臺。

 

福建明確“將推動5000家企業上云商平臺,培育壯大一批工業互聯網示范平臺和應用標桿企業”,而廣東則關注“工業制造技術和工藝軟件化、數字化”,以“促進工業軟件升級”。

 

有共同發力,更有各省市各有側重、各顯其能。

從布局的載體來看,有廣東的“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試驗區”,重慶的“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樞紐節點、國際數據港、西部數據交易中心”,浙江的“聯合國全球地理信息中心”以及四川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全國數字農業試點”等。

而在“數字應用第一省”的目標下,福建將一口氣推進包括“超算中心二期、省區塊鏈主干網、數字福建產業園、福州區塊鏈經濟綜合試驗區、泉州芯谷、廈門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等載體的建設。

 

值得一提的是,四川、重慶兩地均強調“場景”的構建。重慶在塑造“住業游樂購”全場景集、建設智慧名城重點應用場景的目標下,將有望進一步提升數字經濟的應用范圍和水平。

 

“試驗”

4大城市群發力數字經濟,四川能否擔起“支點”?

圖片來源:攝圖網

 

中國人民大學國發院金融科技與互聯網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楊東認為,在生產要素革新之背景下,要秉持新思路、運用新技術、實施新機制,打造全新的數字城市與智慧城市生態。

伴隨數字經濟為城市發展帶來新動能,進一步優化數據流動分享機制也是促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提升的關鍵之舉。

換句話說,“舊瓶裝新酒”的治理方式難以為繼,各地想要突破自身發展限制,爭取各類“試驗區”“示范區”落戶、搶奪先行先試的先機,在某種程度上將成為一種“常態”。

 

比較6省市的新一年布局,四川在開展“試驗”上格外亮眼。

 

在有關“數字經濟”的規劃中,先后出現了包括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全國數字農業試點、6G通信試驗場等5項“試驗”項目。

 

而對于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的建設,四川還進一步提出,將“培育5個左右數字經濟發展先導示范區和10個左右數字經濟產業示范園區”。

 

先導示范區,意味著對全省乃至更大區域內具有一定程度的帶動力和示范效應。

比如,此前,北京在相關規劃中就曾提及,“到2022年,北京市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將持續提高,數字經濟增加值占地區GDP比重達到55%,打造成為全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先導區和示范區”。

由此角度來看,要實現該目標,首先需要有相應的發展基礎。

 

數據顯示,過去五年,四川的創新動能集中釋放,高新技術企業超過8000家,科技對于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60%。除了成都之外,在四川的綿陽、宜賓和德陽等城市,云集著眾多傳統工業企業,這些企業無論是推進“+互聯網”,還是“互聯網+”,都能從增長模式層面推進轉型升級。

 

到目前為止,包括瀘州、樂山等四川城市已率先提出,將加快建設四川省數字經濟發展先導示范區。

 

此外,四川也表示將“建立完善數字經濟統計評價體系”,以期從制度保障層面推進“試驗”。

 

此前,國家發改委曾指出,在建設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時,一是要充分發揮各試驗區建設的主體作用,建立健全統籌協調和工作推進機制,建設工作方案、細化完善任務清單、成果清單和分年度目標;二是要加大政策協同和支持力度;三是要構建綜合創新實驗載體,強化政府引導、促進產業融合、推動多元共治。

 

格局

4大城市群發力數字經濟,四川能否擔起“支點”?

圖片來源:攝圖網

 

四川為何被賦予如此重要的任務?

 

從全國范圍來看,除福建外的5個省市均來自4大城市群。作為全國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4大城市群的發展水平將決定未來全國的發展水平。而在進一步挖掘內需、推進經濟轉型升級上,數字經濟有著十分明顯的作用。

 

不僅如此,根據《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雙城經濟圈的定位從“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進一步升格為“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在外界看來,“帶動全國”意味著川渝兩省需要進一步站在更高更長遠的角度來規劃發展,尋找下一個發展優勢所在。

 

這也是四川發展的當務之急。

 

四川一直都是西南區域甚至整個“大西部”的經濟大省,在過去幾十年的時間里在很多方面都承擔著“戰略縱深”的角色定位,這讓四川的經濟科技發展擁有雄厚的基礎,但跟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以及開放較早的沿海省份相比,在新興產業方面還具有一定的差距。

 

如今,隨著“一帶一路”的扎實推進,四川以前的“內陸”角色發生了顯著變化,一躍成為了對接全球的樞紐要地,消除了地理位置的局限。

 

基于四川經濟大省的本底優勢,數字經濟通過賦能效應,推動產業變革,將使四川實現向經濟強省的轉變,并擁有后來居上、和其他經濟強省并駕齊驅的可能。

 

在四川政府工作報告中,將“加速促進經濟社會各領域數字化轉型,打造數字經濟新增長極”,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正是對“重要增長極和新動力源”在數字經濟領域的具體闡釋。

 

從全國的格局上看,數字經濟將是補齊四川短板的重要抓手;從四川省內的格局看,情況也與之類似。

 

今年,位居四川省GDP第二位的綿陽最終突破3000億大關,但與成都的差距卻進一步拉大,區域發展不均衡的矛盾仍然突出。數字經濟通過賦能產業鏈的形式優化資源分布和要素配置,這能讓上下游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位置,并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此前,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副校長吳志強認為,全球將進入“人-數-物”的“三元世界”,全球城市將經歷新一輪洗禮。在機遇和挑戰面前,四川能否憑數字經濟出奇制勝,將影響整個區域經濟發展格局。

Copyright © 2008 Perfcet Mark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11004787號-2
×

歡迎撥打一對一免費咨詢電話: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詢我們的在線客服

在線咨詢

QQ咨詢